广东省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顾然
【内容摘要】思维导图是最近几年以来非常流行的一种图形化的工具,它具有简单有效、形象直观的特点,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它既能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梳理思绪,又清晰易懂便于记忆。本文以倒装句和谓语时态为例探究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英语语法复习教学和传统复习教学的差异,论证了思维导图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主动进行语法知识的整体建构和整理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英语语法,思维导图,有效性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比较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由于高中英语语法所包含的信息量较大,且跨度也比较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混淆。为了能够更好的加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完善,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首先出现于英国,思维导图也可以作为心智图,即由一个中心点向周围呈现放射状的链条图,并且其中各个之间的元素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在英语教学当中,思维导图概念的引入是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需要和学生有效掌握英语知识的需求,利用思维导图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图像让较为抽象而复杂的英语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的记忆,更能够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优势
(一)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语法思维
尽管英语语法是一门人文性学科,但也有较强的逻辑性,对于学生来说是英语学科的一个难点。而在教学当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思维导图不但能够缓解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压力,而且还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英语语法知识之间的关系和逻辑,并突出英语语法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和锻炼他们的学科思维。
(二)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教师的英语教学来说,思维导图能够让教师在进行英语备课的时候提高效率,能够将课堂笔记得到优化,使得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展示更加生动全面。可以说,正确的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法基础知识
思维导图很容易在学生的脑海当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和深刻的逻辑关系,这时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开放性的思维导图,比如在思维导图中的一些地方进行留白,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通过给出的信息探究留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学生补充留白内容的时候,在教师的协助下,他们会更熟悉英语语法的解题技巧,更容易掌握英语语法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对进一步优化英语语法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目前,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利用。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设计、课程导入和课堂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好评。
(一)利用思维导图实现语法内容的导入
课程导入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在进行一堂新课教学之前的相关作为。有效的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的精力得以集中,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知识,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乏味的现象。以“倒装句”这一语法内容为例,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展示学习的具体流程,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填入相关的信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地进行语法学习。
倒装句思维导图
(二)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语法学习和实践能力
英语语法知识更多的是要学生掌握语法的系统知识,并且能够在实践中正确的应用语法。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提高学生语法知识的学习能力。只有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提高他们在语法上的应用实践能力。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提升学生语法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将不同的语法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整合,由此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网络结构。比如在教学中对于“时态”的教学,由于汉语中没有这一说法,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不理解这一概念。但是在英语的学习中,时态的掌握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时间线的思维导图来进行“时态”的教学和说明,在思维导图中,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时态思维导图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是新时期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语法知识,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相关教学工作者要科学有效地应用思维导图,不断优化高中语法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莉.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语法复习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2017,17(14):119-122.
[2]周宣丰,柴晓晴.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语法复习课中的应用探析——以倒装句复习课教学为例[J].英语教师,2017,17(08):103-105+114.
论文作者:顾然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思维论文; 英语语法论文; 语法论文; 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知识论文; 高中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