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引领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事倍功半,解决结构性缺员的严重性,我结合多年生产现场实际情况,输变电事故案例,创新了许多工作思路,减轻技术人员工作量,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跳闸率。
关键词: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跳闸率
1导言
电力系统用互感器是将电网高电压、大电流的信息传递到低电压、小电流二次侧的计量、测量仪表及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一种特殊变压器,是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的联络元件,它是维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设备,因此提高互感器的试验效率十分重要。
2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35KV及以下PT(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检查,电压互感器(TV)是发电厂,变电站重要的电气设备。TV有多种型号、规格,根据不同用途,其二次线圈又有许多接线方式,电力系统三相式TV(由3个单相式TV组成三相式接线,两相式羊角接线、直接采用三相五柱式TV等),最典型的变比有两种。
即第1种:Vx/√3/0.1/√3/0.1
第2种:Vx/√3/0.1/√3/0.1/3
上式中Vx为一次额定线电压(kV),其二次绕组,接成星形的额定线电压均为100V,额定相电压为57.7V,接成三角形绕组的额定电压分别为100V或100/3V
由于种种原因,在发电厂、变电所安装、检查、试验和运行中常出现二次接线错误烧毁PT不正常现象,这就要求试验人员在调试和验收中提如何正确,高效地完成这一任务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图1TV一、二次典型接线示意图
图2单只TV一次二次典型接线示意图
3问题提出
过去在做PT变比、空载及二次回路加压检查时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都需把二次线拆开,(以防二次反送电至少每只PT引出有6-7根线),当工作结束一次PT检查正常,恢复二次接线时,多次造成二次接线错误,送电时烧毁PT的现象;同时,如果工作间断、换工作人员或二次线标示不清等现象,需要重新审图,查对线,这样大概需要2-3小时左右,为此采用下述方法:
1、在检修电源箱或交流屏接出380V交流电源,接在电压互换器一次侧,二次线测量,计算如下:(PT一次侧与引线断开)
以35kVPT为例:
线电压400/35000/100=1.14V 普通单相二次电压=0.66V
开口单相二次电压=0.38V或正常开口二次电压三相向量相加为0V,如开口二次电压向量图有一相极性反,向量叠加为1.32V
以10kVPT为例:
线电压400/10000/100=4V 普通单相二次电压=2.3V
开口单相二次电压=1.33V或正常开口二次电压三相向量相加为0V,如开口二次电压向量图有一相极性反,向量叠加为1.32V
开口向量图如下:
在交流电源400V固定的情况下检测技术人员可以长时间查看PT二次相关回路,不需担心试验设备容量、负载、时间长短等:可以查看每个与电压相关的二次回路,如开关柜保护、测量、计量;相关保护屏、测量屏、测控屏、母差屏、主变后备测控屏、故障录波器、PT并列屏等只要有电压回路的都可检测到有效值、角度、相序、变比等能全部显示,哪里有异常、数值精度不够,检测哪里不需要重复施行加压工作,同时避免了二次接线、拆线的工作,也避免了接线错误的几率。
2、二次回路在进行极性检查、升流、保护传动
常规方法:单相升流、极性、保护传动
如图:
创新后,多相、升流、极性、保护传动
方法:此方法只适用于基建工程新投产设备,开关1、2放于运行合闸位置回路
CT1经过开关1母线开关口CT2形成通路。
极性出线1正级性。
出线2反极性。
4电压法试验原理
电压法检查电流互感器变比试验接线图如图5所示
U-电压源(一台调压器)L1-L2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2个端子
K1-K2电流互感器二次2个端子,V-电压表测量电流互感器一次电压,mv-毫伏表测量电流互感器二次电压,
当电压法测电流互感器变比时,一次线圈开路,铁芯磁密很高,批量饱和,电压V2移高,励磁电流Io增大很多。
V2+Io×(r2+jX2)=V1
变比较小,额定电流5A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电阻和漏抗一般小于1欧,变比较大,额定电流1A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电阻和漏抗为15Ω以1台2500/1A电流互感器试验数据为例。
二次线圈加压250V,一次线圈测得电压100mV,此时二次线圈激励电流约2mA,二次线圈电阻和漏抗约15Ω,引起误差
Io×(r2+jX2)=30MV 30mV与250V相比不可能引起误差.
电压法的最大优点是试验设备重量较轻,适合现场试验,只需要一个小调压器,一块电压表,一块毫伏表,仅仅是要注意,限制二次线圈的励磁电流小于10mH,即保证一定的准确度。
有如下优点:①可以测量任意型号任意变比的电流互感器
②使用的试验设备少,操作简单,更适合于施工现场使用1000/1A
5结语
通过以上技术的改进应用,大幅提升了互感器试验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大幅提高互感器试验的安全性,减少停电时间,提升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应用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06
[3]《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Q/CSG 114002-2011
论文作者:魏延军,庞志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电压论文; 接线论文; 线圈论文; 极性论文; 回路论文; 单相论文; 电流互感器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