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来中国目录学研究综述(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录学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论工作研究
3 关于目录学新的分支学科的研究
目录学新的分支学科主要有专科目录学、书目控制论、书目计量学、比较目录学以及对索引、文摘等的研究。90年代专科目录学研究的系统成果有孙钢的《档案目录学》,该书是档案目录学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全面探索了档案目录学学科建设的有关问题,其中关于档案目录体系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论述有一定特色。彭卫国等人在《未来十年古典目录学的任务》一文中通过对建国四十年古典目录学研究得失的反思,提出了古典目录学今后十年的三大任务[23],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书目控制是近年来我国目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彭斐章等人的《概论书目控制论》一文,对当代书目控制的历史与现状作了客观的反映,也为我国书目控制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24]。秦宜敏的《书目控制原理》系统研究了书目控制的有关理论问题,如书目活动与书目控制的关系、共轭控制、书目控制内容与系统等等[25]。在《书目控制的层次及其中介物》一文中她用信息传播学理论来研究书目控制问题,将书目控制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外部信息、内部信息、主观信息和启发信息[26]。柯平在《试论以书目情报为基础的书目控制》一文中引入“书目情报”概念作为书目控制的逻辑热点,通过分析二者的结合关系,提出了由原理控制模式、空间控制模式和类型控制模式所组成的三级书目控制模式[27]。在书目控制的应用研究方面,柯平的《试论地方文献的书目控制》[28]、 董小英的《国际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的书目控制》[29]是较有代表性的文章。目前书目控制研究方兴未艾,主要问题是研究面还不够广,对书目控制原理探讨还不够深入,尤其对新技术条件下书目控制的应用研究比较薄弱。目前国际上书目控制研究正呈献出“广泛、专门、深入、注重实际、热点转移”的特点[30],所涉及学科门类更加广泛、专门,书目形式更加多样,研究重点开始集中在技术和管理等实际问题上,
研究热点从UBC 计划开始转向UBCIM 计划(TheUniversal Bibliographical Control and International MARC),我国学术界应充分注意这些动向,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探索,使我国的书目控制早日迈向新的层次。
比较目录学研究90年代以来显得比较冷清,尚未出现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实证研究中,柯平的“中西目录学比较研究”系列文章是较有代表性的成果[31~33],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东西方目录学的异同和发展规律。总的来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比较目录学是我国目录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宏观的、实质性的比较论述尚属凤毛麟角,这一领域还需要更多的人积极参与。
索引研究近年来进展比较迅速,1992年在上海召开了中国索引学会首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对索引工作及索引学学科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明确了我国索引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34]。张琪玉的《关于索引学研究和索引工作开展的设想与建议》是这一年会的代表成果[35],指出索引学研究应以索引这一事物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作为研究重点,对各种类型的索引作统一研究,并提出了索引工作开展的具体建议。文摘研究较之索引研究相对论文较少,霍春英在《近年来文摘及其刊物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36]。
4 关于外国目录学研究
外国目录学研究包括译介外国目录学著述和将外国目录学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近年来,外国目录学的译介文章数量下降明显[37],研究外国目录学的文章亦不多。钱振新在《近年来目录学研究动态的回顾与思考》一文中指出专科目录学和外国目录学是我国目录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38],所见极当。1990年以来对外国目录学的译介主要是前苏联及美、英等国,对外国目录学研究的文章有柯平的《国外书目情报理论》一文[39],该文阐述了书目情报理论的源起及其发展过程,总结了其基本原理,为建立我国的书目情报理论提供借鉴和反思。外国目录学成果是我们重要的参照系,尤其在目录学一些新的分支学科如书目控制论、书目计量学及书目数据库建设和现代化书目管理等方面,国外的研究走在我们前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加强外国目录学研究,取彼之长致力中国目录学建设,是当代目录学家的历史责任。
5 关于书目情报服务的研究
目录学本是致用之学,书目情报服务是目录学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为国际目录学界所普遍重视。我国于80年代开始了对书目情报服务的全面研究,1990年出版的彭斐章《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研究》一书是这一领域的集中成果[40]。该书广泛探讨了书目情报需求及预测、书目情报服务内容及方式方法、书目情报服务的组织管理、现代信息技术在书目情报服务中的应用以及书目情报服务的效果分析等重要问题。张治红等的《书目情报负效应及其反馈机制》从建立理想的书目情报传播系统出发,研究了书目情报的负效应及其反馈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41]。柯平的《书目情报服务经济效益探讨》一文分析了影响书目情报服务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研究了书目情报服务经济效益的评价和计量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策略[42]。杨秋实对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作了考察和展望[43]。这些研究对目录学扎根于实践的土壤,发挥其致用之学的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信息需求的增长,对书目情报服务必然提出新的要求,书目情报服务研究必然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迈向新的台阶。
90年代已走过了近一半的路程,我国目录学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展望未来的目录学研究,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出发,扎根于丰富多彩的目录工作实践,在实践中提取有益于学科发展的养分,也许更有利于目录学的发展。相信这也是每一位有时代责任感的目录学家所身体力行的。
(收稿日期:1995—04—25)
标签:柯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