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明 四川省冕宁县森荣乡安家小学校 615600
【摘要】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及反映。它是数学学科的精髓、灵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然而在现今课堂教学中,存在一种忽视概念学习,学生往往习惯于听老师对概念的分析与概括,不能主动参与探究讨论。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26-01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的引航者,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的时候,开始都会比较困难,教师一定要注意策略方面的正确引导。由于概念是文字的东西,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就不能做到灵活地运用,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分层教学。在寓学于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以及灵活运用。
一、小学数学阶段数学概念在教学之中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因为学生比较小,遇到困难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慢慢就会做了“鸵鸟”,久而久之对数学就没有了兴趣,尤其是数学概念方面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好教师引导这一主体地位。
1.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之中,所研究的数学教学一般涵盖了数学的概念、概念的运用以及概念的理解
关于小学生数学概念方面的教学一定要有合理的策略,概念都是经过实践之间检验得来的,最后变成了公理以及公理下的相关定理,教会小学生学习概念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对概念的综合使用有一个相对具体的了解,数学概念对于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尤为重要,因为概念涵盖的是数学精华中的“结晶体”,教会学生们学好数学就要教会他们怎样记住并且掌握和理解这个概念所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理清学生思维的作用。对于相同类型的习题能够运用概念和定义,灵活的解答,节省学习时间的同时,更能为以后数学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2.数学本身的发展和所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无论是数学的历史还是数学所涉及的领域,教师都要在学生小学的时候就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为以后的学习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对于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教师要懂得和历史相结合,小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这方面的数学概念,可以将数学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增进学生们的数学理解,数学思维建立,这对于以后敏捷思维的拓展以及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基础作用,因为数学概念也是讲求条件的,数学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足够充分才可以运用这样的概念。各种思维的综合培养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成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二、注重现实,优化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对于学生们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便于学生对于定义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进行数学授课的时
候,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要懂得灵活运用数学手段,进行“现实教学”,也就是对于学生们数学概念延伸到生活之中,就像小学生学的应用题,小学生对于应用题这一环节都比较头疼,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思维的正确引导,可以把题引入生活之中,让教科书之中的习题生活化,不要过于墨守成规,适度地进行创新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兴趣,而小学的数学概念又和其他别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学生接触到相关的触感材料,让小学生充分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更能了解概念之中的内涵,从而适当发散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从不同层面去逐层考虑。
2.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图形辅助教学
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们对于数学概念的相关理解,语言是能让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一种意见表达工具,语言在现代化的数学教学中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要注意课堂气愤的调节,以及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培养,这样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以及学好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实现声画结合的方式,进行图文并茂地表达数学概念所涵盖的相关内容,真正程度上做到寓学于乐,让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掌握好数学概念的使用,并且能够学有所用。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提问,概念由学生们自己来总结,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
三、重视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思维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只有在概念引人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理解概念。
(1)准确揭示概念的内涵与本质。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抓住其本质,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加强概念的类比。“有比较才有鉴别”,数学的各种知识应让学生在比较中去思考、去认识。数学的一些概念和规律,理论性较强而且比较抽象,如果把它与学生熟悉的(已知的)相关实体(事物)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学生就会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思考。
(3)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使提供给学生的各种感性材料不断变换其表现形式,使非本质属性时有时无,而本质属性保持恒在。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变更事物的非本质特征,通过分析、对比,突出事物隐藏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负效应。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关于小学生数学概念,不仅仅是要小学生会独立的背诵,还应该灵活的运用,运用在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数学习题之中,无论是它的定义还是它的运用与理解,都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定义以及概念方面的学习才会灵活地运用,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丽娟.浅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12(10).
[2]张素文.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论文作者:罗正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概念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们论文; 思维论文; 小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