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视角下中日版权贸易发展问题、成因及优化路径
文/卞娜娜
日本是中国版权贸易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与日本的版权交流是我国在亚洲地区版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和国家版权局公布的版权贸易最新数据分析2013年至2017年五年来我国和日本的版权交流活动发现,两国的版权贸易始终存在逆差现象和贸易结构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其原因归咎于我国出版业精品出版能力、翻译能力及传播力等方面的不足,建议从聚焦出版内容、突破语言难关、拓展合作渠道三方面入手优化我国出版“走出去”的路径。
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主要方式仍是以版权输出为主,版权输出是衡量出版业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它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及国家软实力话语权。长期以来我国处于版权引进大国的定位从未改变,版权输出一直处于严重的逆差地位。因此,为改变逆差现状,2003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把中国出版“走出去”作为全面建设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我国出版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此后,国家又相继推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等“走出去”政策。随着“走出去”战略不断深化,中国出版在国际市场上版权贸易日益活跃。版权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产业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构成了我国国际贸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使得中国出版界成为世界范围内版权贸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参与者。日本是亚洲地区与我国版权贸易总量最大的国家,是我国主要的版权交易合作伙伴之一,两国出版业交流与合作较为频繁。在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利好形势下,分析中日两国版权交易的具体情况,有助于中国出版走向文化差异更大的欧美市场,加快我国出版国际化进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寻找有力方向。
例如,当妈妈因为孩子不听话而生气时,先问问自己我现在有什么感受?“如果你察觉到自己在生气,原因是孩子总故意犯同样的错误,你就可以对自己的情绪做更好的处理。
中日版权贸易发展现状概述
对中日版权贸易发展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呈现。宏观视角是从整体的版权数据来描绘中日版权贸易活动的变化和走势;微观视角是以两国不同出版物类型为对象分析中日版权贸易活动。
宏观呈现:版权引进逐年上升,版权输出不断下降
版权贸易的主要形式有引进版权和输出版权两种形式。2013年至2017年间我国版权贸易数据如表1所示,2013年我国引进版权18 167项,输出版权10 401项,其中从日本引进版权1 905项,向日本输出版权388项;2014年引进16 321项,输出10 293项,从日本引进1 783项,向日本输出388项;2015年引进15 973项,输出10 471项,从日本引进版权1 771项,向日本输出版权313项;2016年引进17 174项,输出11 133项,从日本引进版权1 952项,向日本输出版权356项;2017年引进18 037项,输出13 816项,从日本引进版权2 232项,向日本输出版权330项。
根据表1从日本引进版权数据和向日本输出版权数据绘制出2013年至2017年中日两国版权贸易情况走势如图1所示,引进版权的变化趋势总体平缓且有上升的趋势;输出版权数量略微浮动,但总体稳定在300~400项,两国版权贸易的差额有增大的趋势。
微观呈现:图书引进与输出版权平均占比高达9090%%以上
统计整理中日两国五年间出版物类型版权引进和版权输出数据及比重如表2所示。2013年到2017年从日本引进版权总计9 643项,占引进版权总数的11.12%,向日本输出版权合计1 775项,占总数的3.16%;其中图书引进9 324项、输出1 603项,分别占11.46%和3.78%;音像制品引进151项、输出37项,分别占5.64%和2.36%;电子出版物引进124项、输出115项,分别占11.56%和2.53%。
我国与日本之间版权引进和输出的出版物类型主要有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三种类型,其中图书是两国主要的贸易产品。将中日两国间逐年图书版权贸易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得出表3所示。
中日两国都是亚洲的文化大国,所谓文化大国,其标志之一就是文化输出。而两国版权贸易中存在的贸易逆差和版权贸易结构严重不平衡的问题衡制约着我国出版“走进”日本。因此,寻找对日版权输出的优化路径,是加快我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中日版权贸易发展问题分析
五年间中日两国的版权贸易,从日本引进出版物版权年均1 864.8项,向日本输出出版物版权年均320.6项,引进版权量达输出版权量的5.8倍,版权引进明显大于版权输出,贸易逆差始终存在。这意味着版权贸易和文化交流处在一种不对称状态,致使我国出版业陷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久之将导致我国在国际版权市场中的主动权将不断缺失,话语权不断降低。
大部分乡村百姓曾对民间传统节日非常重视,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乡民会聚在一起祭祖、设宴、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将传统节日举办的红红火火,彰显了乡村欣欣向荣的气息。然而,当今大多数乡村群众不再注重这些“老气息”,转而追求洋文化,大张旗鼓地庆祝西洋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久而久之,传统节日失去了往日的地位,人们普遍对传统文化持轻视冷漠的态度,不注重对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保护。随着城市化的普及,乡民向往城市生活,认为乡村无法实现个人价值,只有城市才能体现自我价值,盲目追求所谓的“城市身份”[6]。
版权贸易逆差始终存在
五年间引进版权的总量趋势以2015年为分界,2013至2015年呈现略微下降趋势,2015年至2017年重新回升;输出版权总量除2014年略有下降外,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状态。从日本引进版权的趋势与总体趋势相一致,所占比重始终在10%~12%,并保持持续小幅度上涨;向日本输出版权的数量五年间始终在300~400项之间,所占比重除了2017年略低,仅为2.39%,2013年至2016年均在3%左右。由引进版权量和输出版权量得到版权贸易差额如表1数据所示,从2013年到2017年,我国出版物版权贸易总量之间的差额总体上逐年缩减,从2013年的7 766下降至2017年的4221项,而中日之间的版权贸易差额总体趋势是先减后增,2013年到2014年从1 517项下降到1 395项,2014年至2017年则从1 395项上升至1 902项。
通过分析中日两国版权引进和版权输出整体情况发现,两国之间的版权贸易活动仍存在版权贸易逆差及版权贸易结构严重不平衡的问题。
表1 2013—2017年我国出版物版权贸易数据(单位:项)
表2 中日各种出版物类型五年版权贸易情况(单位:项)
版权贸易结构严重不平衡
综合表2各类出版物版权贸易数据和表3图书版权贸易数据来看,不论是引进还是输出,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版权贸易所占比重之和都不到10%,图书(占比在90%以上)是中日两国最主要的版权贸易形式,因此两国版权贸易存在出版物形式缺乏多元化,版权贸易结构严重不平衡的问题。随着版权贸易的深入发展,版权进出口的形式也应跟随时代和技术的进步发生变化,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形式的出版物版权引进和输出应引起重视。
9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的通知》,提出通过建立完善职业指导、分类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协同联动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脱贫效果。
脑外科为医院的重点科室,患者以危重症者居多。围术期,患者多伴随焦虑及恐惧等负面情绪,且感染等并发症较为常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临床应对护理模式进行改革。可以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到脑外科患者的护理中,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本文以本院患者为样本,观察了改革效果。
图书版权贸易是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更是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方式。但在中日图书版权贸易中,五年间版权贸易的引进数量始终保持在输出数量的五六倍,虽然图书版权贸易输出引进失衡是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但大量的版权引进对国内社会化阅读尤其是我国本土出版业的发展都将会带来负面影响。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人格与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心理及其行为。教师人格完美且有人格魅力,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根据心理健康的要求组织文化课程教学和日常教育活动,就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水平往往比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每个试验药剂分别设4个剂量,与对照药剂和空白做比较,4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计见表1。
中日版权贸易发展问题成因
中日版权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精品出版能力不足、翻译能力不足、传播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导致我国出版“走出去”效果不尽如人意。
精品出版能力不足
跨文化交流的最大障碍是语言障碍,这也是版权输出的最大障碍,出版能否“走出去”,翻译能力的强弱是决定性因素之一。目前,翻译能力不足为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了难度,制约着我国出版业的国际化发展速度。
文化产品“走出去”既需要深谙目标国市场的需求,又要懂得将市场规律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起来,提供具有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这样才能获得受众的认可与接受。日本的《龙珠》、美国的《权力的游戏》、英国的《哈利·波特》等系列作品都是风靡全球的精品,价值高,品牌响,拥有黏性强、忠诚度高的受众群体,有着强大的传播效果和国际影响力。然而,纵观国内出版业发展轨迹发现,我国出版业恰恰存在品牌不强、创意不足的问题。无论是图书还是影视作品,“中国故事”都尚未形成吸引人的、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精品。国内出版仍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差距,抄袭模仿、形式雷同、内容同质化、制作机械化的问题。打造精品、树立品牌仍是出版“走出去”的短板,数量欠缺,品牌不响是我国精品出版的努力方向。因此,需要多方面支持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中国故事”品牌,增强“走出去”的竞争力,提升文化影响力,精品出版任重道远。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老成了许多家庭关心的问题。如果子女为双职工家庭,居家养老的难度会很大。尤其是瘫痪、半自理、轻度失智失能的老人,几乎不具备家庭养老的条件。
表3 中日图书版权贸易情况(单位:项)
图1 2013—2017年中日版权贸易走势图
翻译能力不足
精品出版是衡量一个出版社出版能力的重要指标,打造精品,才能扩大出版影响力。美国著名出版家小赫伯特·S.贝利曾在《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中谈到:“出版社并不因它经营管理的才能出名,而是因它所出版的书出名。”可见,打造精品,塑造品牌才是一个出版企业超群出众的出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翻译能力不足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优质翻译人才不多。一个合格的翻译人才应该具备的是多模块、多要素的翻译能力与知识体系,翻译能力涵盖了语言技能、百科知识、转换能力、工具技能、策略选择、认知过程和心理特质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要求和素质。知识体系不仅包含专业领域的知识,还需具有基础的人文知识,优秀的翻译人才要具有广博的文化底蕴和触类旁通的知识基础。然而,中日文化交流中兼具知识素养和语言能力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市场机制催生的速成应用型翻译,即使能顺利完成翻译任务,但是却无法保证翻译质量。二是翻译质量不高。翻译不是两种文字的简单罗列而是两国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范军指出当前出版业译介工作存在的问题:“一些译著者和出版者对境外受众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常常把‘我想让你知道的’等同于‘你想知道的’,导致部分作品‘自说自话’,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翻译切忌自我感知先入为主,切忌采用机械化的“翻译对”思维,而是要用讲究信达雅,要结合日本的国情及社会图景,用他们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这样才能满足受众需求,增加翻译效果。
传播力不足
成功打造出精品,只是出版产品“走出去”的第一步,而“走出去”的关键在于国家的传播力。传播力是指一个国家对外输送信息的能力,它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结合体。需要有强大的信息产业基础和对外信息传输的通道作为后盾。国家信息传播力的高低由对外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少与强弱来衡量。
在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与国际出版强国相比,我国出版“走出去”国际传播能力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且尚处于数量上的国际出版大国,而非效力上的出版强国。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传播力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缺乏具有出版生态的国际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国外知名出版传媒集团一般有拥有出版、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业务板块,如集网络、出版、影视、游戏等于一体的角川集团,随着业务版图的扩大,出版生态圈不断完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对比之下,我国的出版传媒集团业务较为单一,几乎没有能同发达国家同业竞争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这些严重制约了我国出版业的国际传播能力。其次是尚未盘活日本出版传媒资源。没有传播渠道或者传播渠道太弱,再好的产品也无法形成实际的传播效果。国内出版机构在日本虽建立了传播渠道,如建立分设机构;与日本本土出版社成立出版联盟;与日本最大的批发商东贩、日贩签订合作协议等。但是我国出版社并未活化日本这些传播渠道,优化传播资源配置。传播渠道太弱,“走出去”文化产品尚未产生真正的影响力。
中日版权贸易发展优化路径
五年间,从日本引进图书版权年均1 864.8项,向日本输出图书版权年均320.6项,除2017年从日本引进图书占比为94.13%外,2013年至2016年图书引进占比始终在97%左右,5年间图书版权引进平均占比96.79%;而输出图书占比逐年提升,2016年和2017年均达到了99%,5年间图书版权输出平均占比90.72%。
聚焦出版内容,打造精品出版
“打铁还需自身硬”。走向日本市场的中国出版物,要想获得市场认可,其制胜法宝还需过硬的产品质量。在版权输出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以优质内容建设为中心,增加内容的独特性和原创性,加大创新力度,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和品牌,打造文化附加值高、融民族特色与世界价值于一体的文化原创精品。
打造精品首先需要精心规划出版内容的选取。内容选取需要以我国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诉求为重点,突出主题和时代特色,展现当代中国形象、传播开放包容与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推介传统文化、推介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推介中国技术,还需要结合日本的法律制度、文化环境、生活方式和文化需求状况、市场运行规则等,做好内容输出。其次是精心策划内容呈现。内容为王、创意制胜。融媒体时代,要加大出版研发投入,强调资源开发,优化配置。不要仅将内容出版集中在图书领域,要推动图书出版业转型升级,加大与网络、动漫、影视、游戏等领域的融合力度,创新内容出版载体形式,将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优化组合选取最佳的表达方式,再借助APP、H5、AR、VR等媒介进行传播,实现内容的增值。总之,需要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偏好的文化产品内容和文化产品表达方式、传播方式等,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降低“文化折扣”的负面影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突破语言难关,发挥文化距离优势
文化距离是指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别,主要体现在生活习惯、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的追求上。两国文化距离小,国民在生活习惯、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方面则较为相似,国民对出版物的需求就会具有较高的重叠度。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毗邻而居,文化同宗同源,同处于东方文化体系的两国文化距离较小。相对于西方欧美国家而言,日本国民对我国文化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相对较高,因此版权输出的难度相对较小。虽文化易通,但语言有异,语言不通成为版权输出的第一道屏障,打破版权交易壁垒的当务之急是突破语言难关。首先需要以壮大优质翻译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发挥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单位、外语类学院的作用,培养翻译本领过硬、文化素养较高且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翻译人才队伍。其次需要与日本资深翻译家交流合作。如饭塚容、藤井省三、吉田富夫、三潴正道等长期从事中日翻译的专家学者,他们既精通自己的母语,又熟悉中国的文化背景,能够有效治疗我国文化产品走进日本“水土不服”的症状,让中国文化产品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有味道,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在日本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加强我国中译日翻译队伍建设,积极扩展与日本的翻译合作,将日本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作为我国“走出去”的突破点,树立出版物版权贸易的成功典范,为中国出版“走向”文化距离较大的欧美国家提供经验,进一步加快我国出版“走出去”的步伐。
采用“UCT760”64排128层的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患者入院内的半小时之内至三小时之内对患者进行一次检查,若是患者检测结果呈现阴性,则需要在一天之内进行二次检查,若是二次检查呈现阴性,则需要在3天之内进行三次检查,并将检查后的患者病情划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若是患者病情严重,则需要及时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在CT影像下,患者若是颅内的压强过高,则需要采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若是患者颅脑外伤受到严重的感染,需要及时注射抗生素以防感染加剧。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采用药物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2]。
拓展合作渠道,提升国家信息传播力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渠道广、传播能力强,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因此,拓展中日合作渠道是提升国家信息传播力的重要举措。它能充分发挥日本出版企业的人才优势、品牌优势及媒介优势,实现出版内容、出版人才及出版机构的本土化,增强跨文化传播的效力,推动更多中国优秀出版物在日本有效落地,切实实现文化“走进去”的目的。
拓展中日合作渠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与日本优秀出版企业合作。如采用“走出去”新模式——成立国际编辑部,与科技出版、数字网络出版、漫画、书法等领域的知名出版机构——欧姆社、讲谈社、二玄社等长期工作机制,共同参与策划、编辑、翻译、印刷、发行、营销等环节,扩大合作范围,拓展合作空间,推动双方资源的共享与联动。目前,中信出版社与茑屋书店、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日本侨报出版社等在出版发行及版权运营领域的合作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是在日本投资或建立海外分支出版机构。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品牌特色,打造本土特色出版业,构建自己的传播渠道,许多中国出版企业在海外投资和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企业在境外投资或建立分支机构已经超过400家,海外建立分支机构已经成为加快中国出版业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在日本最著名的就是中国出版东贩股份有限公司,除此之外还有科学出版社东京株式会社、东方出版社东京分社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除了图书出版优势外,近几年国内数字出版如游戏、影视IP、有声书、短视频市场风生水起,方兴未艾,但“走出去”的范围小、成效微,我们应该借鉴日本数字化网络平台转型及“走出日本”国际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加强双方数字出版领域的合作,改善失衡现象,增加中国出版“走进”日本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综之,2013年至2017年我国与日本版权贸易引进和输出数量总体上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贸易差额也有所增大,且版权贸易类型主要为图书版权。虽然我国与日本的版权贸易往来始终处于逆差地位,但日本仍是我国主要的版权贸易伙伴,日本出版市场对于发展我国出版业具有较高的开拓价值。我们要努力克服精品出版能力、翻译能力及传播力等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文化距离优势,突破语言、内容及渠道障碍,打造精品,扩大内容输出,改变逆差现状。同时积极拓展同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走出去”范围,深化“走出去”战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介绍: 卞娜娜(1992—),女,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出版文化。
标签:贸易发展论文; 版权论文; 路径论文; 优化论文; 新闻出版业论文; 成因论文; 合作伙伴论文; 亚洲地区论文;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