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论文_陈剑南

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论文_陈剑南

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民勤街分校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校园欺凌作为一种特殊的攻击性行为,其发生源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尤其是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因素占据了重要地位。校园欺凌会严重破坏和谐安定的校园学习环境,更会对被欺凌者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损害;同时,欺凌者本身的心理发展也会遭遇负面问题。本文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为小学生提供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小学生 校园欺凌 心理成因 应对策略

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的学校中,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害。我国在2015年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进行了关于中小学校园欺凌的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校园作为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所在地,理应充满安宁和谐的气氛,但是校园欺凌频繁发生,已经引起学校管理人员、教育行政管理者以及教师、教育管理研究者的热切关注。

一、小学生校园欺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1.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的心理影响。被欺凌者是校园欺凌行为最直接的受害者,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被欺凌者的自尊会受到严重打击和创伤,自我存在感逐渐降低。而且,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简单,处理问题的办法较少,对年龄较大的同学存在畏惧心理。因此,他们在遭受欺凌后,往往担心再次被报复,或者碍于自尊不告诉老师或家长,独自承受。这种自我压抑的表现使学生情绪紧张,甚至出现焦虑现象和恐惧情况。持续时间越久,对心理的负面影响越严重。尤其是小学生还处于人格形成阶段,校园欺凌会使其形成遇事畏缩不前的人格特征,甚至造成人格障碍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被欺凌者还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排斥,易产生压抑的情绪和孤独感、挫败感,严重者直接影响到日常学习和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不少案例显示,很多被欺凌者最后不得不转学离开才能开始新的生活。可见,校园欺凌对小学生的心理影响重大。

2.校园欺凌对欺凌者的心理影响。除了对被欺凌者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面影响外,校园欺凌的实施者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极大影响。欺凌者容易在对弱小同学进行欺凌时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恃强凌弱等不健全的人格。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不健全的人格发展往往会造成成年后偏执、易怒的性格,思考问题狭隘,有暴力倾向,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对他人、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二、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分析

第一,社会对于校园欺凌尤其是发生在小学的校园欺凌现象认识不足。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社会上很多群体都认为发生在小学校园的欺凌其实只是孩子们之间的打闹和玩笑,对双方调解劝解一下即可解决问题,并不会对学生造成严重影响,更谈不上影响心理发展了。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主要是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的教师、教育管理者、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认为小学生之间发生的欺凌现象务必引起足够重视。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校园欺凌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负面作用。

第二,负面的社会因素对校园欺凌频发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影响社会安定的现象,人们也会出现浮躁的表现。这些不良的社会因素都会对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造成极大影响。尤其是随着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小学生接触到暴力、色情等信息的机会增多,但小学生区别对错、好坏的能力较弱,其心理和行为发展难免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会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模仿,发生校园欺凌现象。

三、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应对策略

1.加强学校的道德法制教育。小学生成长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因此,学校务必履行教育责任和义务,重视学生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加强道德法制教育,为学生创造安宁、和谐、充满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应正面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同情弱者、助人为乐,并教育学生学会与不良风气做斗争,遇到校园欺凌要勇于向老师和家长报告;构建校园反欺凌机制,建立健全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体系,明确和强调教职员工对于校园欺凌的预防职责,并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完善校园欺凌惩罚条例,对于此类事件严肃处理,使学生能够安心学习,使受欺凌者能够及时疏解情绪,回归到正常学习生活中来。

2.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家长应明确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不应将孩子完全推给学校,也不应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应通过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尤其是如何应对家庭外的冲突,如遇到校园欺凌该如何去做。要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并给予关心,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沟通,与老师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工作。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对校园欺凌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因此,对校园欺凌的处理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导致处理力度小,难以对欺凌者形成震慑,无法通过法律武器制裁校园欺凌问题。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小学及其他学段的校园欺凌现象进行充分调研,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反校园欺凌法律法规,明确学生监护人、学校、社区、公安司法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全社会共同反对和制裁校园欺凌的局面,真正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丁一杰 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5)。

论文作者:陈剑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30

标签:;  ;  ;  ;  ;  ;  ;  ;  

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论文_陈剑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