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特色电气工程学科的供给侧资源配置问题
屈志坚,王汉林
(华东交通大学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摘 要: 我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快速发展,高铁建设里程世界第一,技术装备更新快,需要更高技术能力和素质要求的专业从业人员,如何在铁路特色的高校学科中进行更加高效的资源配置,从供给侧保障铁路特色专业人才的供需平衡,成为铁路特色高等学校改革的一个重要挑战。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利用大数据挖掘进行资源配置研究和教学资源调整,为铁路供电特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 铁路特色;电气工程;供给侧;资源配置
一 引言
2015年底,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思路,经过3年左右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学者已开始在教育供给侧改革方面展开了一定的工作。锦州医科大学黄晓杰博士认为可以将工程类课程整合为“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三个层次,进行“自主个性化学分训练、学科竞赛训练”两个层次训练,构建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共性学习要求和个性化发展需要,同时适应社会需要的平台[1]。盐城工学院高教研究所陆勇博士通过研究互联网跟踪机制,认为基于需求侧的毕业生就业率提升方式是侧重于增加人才需求的岗位,以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跟踪机制的作用体现在高校围绕需求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2]。武汉东湖学院教研室主任余华博士研究了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应用型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系优化实践,相关统计数据结果表明,本科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均存在僵化、滞后等现象,造成所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我国新经济、新工业的人才要求脱节,并提出了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应用型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方案[3],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全新思维方式和方法手段。
上述对我国教育供给侧改革进行的综合研究,虽较系统地从不同侧面和视角分析我国从高校招扩以来的高等学校改革问题,有的还进行了定量化问卷和调查报告,有的给出了大数据优化的思路,还有的涉及到跟踪机制、平台师资力量和就业情况等[4]。然而,一方面,教育供给侧改革是繁杂的系统工程,针对铁路供电这种特色学科专业的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尚少见报道。就目前而言,高校就业教育课程授课教师的最大来源是辅导员(44.5%)和就业指导中心人员(27.8%)[5],但辅导员和就业中心人员对供给侧学科资源往往不够清楚,这不利于高校学科的持续发展[6-8]。另一方面,开展大数据挖掘方面的研究需要对数十项影响因素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更迫切的需求是通过大数据挖掘出提升学科专业的主要关键指标进行调整完善。
二 铁路供电特色学科的供需不平衡问题
对于具有铁路行业特色的高校电气工程学科,由于现代高速电气化铁路发展迅猛,技术装备更新快,给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高校自身供给侧驱动铁路特色专业,使供电人才要素和教育资源要素等成为助推创新发展的一个源动力,这就为铁道供电特色专业高等学校的供给侧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10年来我国的高速铁路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至2019年中国高速铁路里程达到历史新高,总里程数即将突破3万公里,现代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要求铁路供电特色学科源源不断的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成为解决现代铁路运营问题的关键,因此,在现代铁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正视铁路特色学科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内驱动力,高等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从供给侧进行改革,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调整和完善。
三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资源配置指标
以华东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为例,对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14、2015及2016年的电气工程学科“统计年、一级学科高校数、一级学科排名、专业高校数、江西省排名、专业教师数、行业经历教师数、实践教学培训青年教师数、SCI论文数、EI论文数、省部级奖励、国家课题项数、国家课题经费数、其他政府项目项数、其他政府项目经费数、获省部级研究实验平台数”等22项数据进行分类收集和整理。对收集的各项供给侧数据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表进行初步统计。
由此可得:提高国家基金项目的获批数量,对该校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更为重要。
生活中,我们在阅读一些广告时不免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同一则广告一些人一看就明白其要传达的信息,而另一些人却一时不知其所云。这是由于不同的广告受众有不同的认知环境所造成的。随着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被引入了语言分析领域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者的关注。因此,本论文是值得研究的,既能为运用语言学理论解读化妆品广告语作示范,又能揭示关联理论在交际过程中发挥的强大功能。
1.以华东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专业为例,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链式CA理论和潜在电路拓扑的谐振过电压抑制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将其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形成一个技术专题:“锚段关节电分相诱发振荡过电压及其抑制技术”,补充到《轨道交通供变电技术》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取得的重要研究发现,对我校铁道特色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可以增加研究生、本科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有利于深化教师的科学研究热情,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带回高校课堂。国家基金项目数是我校特色电气工程学科的敏感指标,将其成果反过来应用于教学过程,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工程问题,也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
然后利用SVM支持向量机建立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出向量机分类模型,以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的排名为输出,输入其余项数据进行预测,挖掘出各项指标条件下的专业排名情况。根据SVM数据挖掘模型预测得到2016年电气工程的全国排名为48.99名(即49名),这与我校电气工程在2016年的实际全国排名一致,验证了大数据挖掘的可行性。
四 教学资源的补充调整
依次,对测试集中的各项指标数据分别增加1项,测试该指标对电气工程排名影响的敏感性,经过测试后发现:增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预测到的该专业排名变为48.883,得到的排名情况更好。
②邓曦泽:《行走在人与超人的边界上——一个外行关于人工智能的初步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10期。
2.《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课程,对于铁路特色电气工程学科的铁道电气化专业而言,需要特别直观的实践教学环节,子站高压电气设备状态发生变化,需要在几百公里外的主站进行远距离的监视和控制,这一点对于在校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而言都是相当抽象的,一直很难理解这一过程,根据毕业生对象的跟踪,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铁道供电调度拥塞控制机制与海量信息集群压缩算法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和设备条件,新建了高铁供电特色专业的供电远动调度实验平台部分的内容,研发了远动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在实验室模拟铁道供电工程现场的工业生产流程,编制了《远动监控技术》实验指导书,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建模和知识对工程项目监视和控制,并能和控制之后的设备状态进行对比,不仅为本科学生开设教学实验,而且为学科的研究生提供了科研实验的平台。这种将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起来的专业人才培养设计,在供给侧为铁路特色电气工程学科配置资源,培养了学生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9]。
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清醒程度,检测其呼吸频率、脉象,感知其肢体末端温度及肢节温度。评分标准为:①呼吸:每分钟12~20次计0分,每分钟9~11次或21~25次计1分,每分钟少于8次或多于25次计2分,患者呼吸呈抽泣、点头或张口样计3分。②神志:清醒计0分,对言语有反应计1分,对疼痛有反应计2分,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计3分;③望诊:晦黯少华计1分,青紫少华计2分,晦黯青紫少华且伴有汗出如珠计3分。④脉诊:数、迟脉计1分,急促、疏数脉计2分,无根神或无胃气计3分。⑤肢温:正常计0分,肢末厥冷计2分[2]。
参考文献
[1] 黄晓杰, 王丽杰.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工程技术实践平台的构建[J]. 探索与实践, 2018(4): 58-60.
[2] 陆勇.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 2016, 20(4): 18-21.
[3] 余华, 周勤, 刘岚. 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应用型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J]. 技术应用, 2017(12): 196-196.
[4] 谢芳.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探讨[J]. 江苏高教, 2017(5): 82-85.
[5] 汪霞, 钱小龙. 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3(3): 21-27.
[6] 邹平. 云南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思考[J]. 教育研究, 2016(11): 150-155.
[7] 郜锐, 赵春华, 安琳. 供给侧改革驱动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7(19): 23-26.
[8] 马丹. 地方高校本科教学改革须从供给侧发力[J].学习月刊, 2016(4): 48-49.
[9] 姚梦娇,余斌.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24):14-15.
本文引用格式: 屈志坚,等.浅谈铁路特色电气工程学科的供给侧资源配置问题[J].教育现代化,2019,6(78):86-8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8.038
基金项目: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供给侧驱动的国家工程中心研究生资源配置与创新能力培养改革”(编号:JXYJG-2018-094)。
作者简介: 屈志坚,男,汉族,江西南昌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
标签:铁路特色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供给侧论文; 资源配置论文;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