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西方军事战略思想述评_军事论文

百年来西方军事战略思想述评_军事论文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事战略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科技最发达、经济最发展、国际关系最复杂、战争实践最丰富的时期。随着20世纪战争实践的丰富,西方军事战略思想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这里所讲的“西方”是一个地理概念,主要是指欧洲、北美洲的主要国家。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的演进过程是一个多维的渐进发展过程。站在新世纪的门槛,透视20世纪西方军事战略思想的宝贵遗产,对21世纪的军队建设必有补益。

一 20世纪西方军事战略思想的演进历程

西方著名战略家利德尔·哈特指出:“战略是一种分配和运用军事工具以达到政治目的的艺术。”(注:利德尔·哈特:《战略论》,第448页。)军事战略理论的发展是同战争实践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军事战略是时代和战争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军事战略模式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纵观20世纪西方军事战略演进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西方军事战略思想的发展经历了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即:热战时期,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时期。

(一)热战时期(20世纪初——第二次世纪大战结束)

本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伤亡近亿人,造成的财产损失难以亿计。交战双方主要为争夺殖民地、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进行争夺战。西方各国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不断发展军事战略思想和新式武器装备,以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随着坦克、飞机、军舰等新式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战争进行的速度和进程大大加快。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新的军事战略理论与之相适应。于是军事战略理论家在总结战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海洋的作用便受到人们的注意,特别是海洋的军事价值引起了西方军事家们的高度重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美国的马汉。他把战略研究引入到海战方面,提出了“海权制胜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制海权,特别是在与国家利益和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民族强盛和繁荣的纯物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注:《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第98页。)这一理论在诞生初期并没有得到西方军界的重视,只是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直到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看到海上作战对陆战区的战局和战役产生的重大影响,才认识到“海权制胜论”对军事思想的贡献。一战后,西方各国军队对海军的重视空前高涨,尤其是英美等海上强国对马汉的思想更是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相继出现了“航母制胜论”和“潜艇制胜论”等全新的海战理论。可以说,马汉促成并指导了美国海军建设方针上的一场革命,为英国决定保持海上霸权提供了理论依据,也给德国发展海军提供了理论支持。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真正”的动力飞行,它标志着人类航空时代的到来。这一发明立即引起少数西方军事家的高度重视,其中包括意大利的杜黑、美国的米切尔和英国的特伦查德,特别是杜黑从1909年就开始致力于建立和发展他的空军战略理论。他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以锐敏的军事眼光预见到飞机必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的“主宰”,大胆地提出了“空权制胜论”。他认为:“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制空权是赢得胜利的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注:杜黑:《制空权》第19页,第111页。)。这一新的军事战略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验证并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于本世纪初问世的坦克、装甲战车,则象飞机的问世一样打开了西方战略家的思想天窗。这些新式武器装备使陆军的军事理论全面改观,产生了以坦克为主体的机械化陆军在航空兵的配合下,夺取战争优势并取得胜利的一种新的军事理论,这就是“机械化制胜论”。法国的戴高乐、德国的塞克特和古德里安等都是这一军事战略理论的热心倡导者和鼓吹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一理论被西方各国军队充分运用。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9-1938年)短暂的相对平静时期,军事战略理论又有了较大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是“总体战”战略思想。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为德国准备进行新的侵略战争,于1935年在他的《总体战》一书中,巧妙地把陆海空作战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大胆地提出了“总体战”这一全新的军事战略思想。它的核心是动员全民力量参战,全民力量包括:军队和民众,精神和经济。这一思想几乎原封不动地被纳粹德国的将军们运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成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核心军事理论。能够与“总体战”相提并论的还有“闪击战”理论,这一军事理论既包括战术层次,又包括战略层次。这一理论是本世纪初由德国元帅史利芬在《对法战争》一书中最先提出,并被德国用来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虽然这一军事战略思想在一战中没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德国的军事理论家们没有放弃这一战略思想,古德里安等将领吸收了“空权制胜论”、“机械化制胜论”、“总体战”等军事战略思想中的精华,形成了以装甲战车部队在飞机和空降兵的协同下远程奔袭敌后,实施高速进攻的新的战争战略观念,这一理论在第二次大战初期为德国带来了巨大的战争成果。

在热战时期,随着战争的发展,特别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问题日益复杂,牵涉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外交等多个方面,单靠武力手段往往很难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政治目的,尤其是国家的大目标。在这种背景下,英国战略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提出了“间接路线战略”思想。他主张运用智谋以小的代价获得大的胜利。他认为:“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最完美的战略,也就是那种不必经过严重战斗而能达到目的的战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注:利德尔·哈特:《战略论》第12页,第453页。)这一理论使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他还提出了“大战略”的概念,使“战略”这个纯军事概念,拓展为涉及到多个领域内容的大概念。

此外,在热战时期,西方各国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不得不与周边国家或邻国加强军事交往,逐渐形成了系统的“联盟战略”思想。“联盟战略”思想的核心是强调联盟的“集体安全”。其实,联盟战略思想早就为西方历代军事家们广泛运用,只是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各国间的军事交往和联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联盟战略思想才真正得到较好的运用。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奥、意等国形成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这是一次两大军事集团进行决战的联盟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一次历史空前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联盟战争。

(二)冷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苏联解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鉴于两次大战的经验教训,感到有必要组织某种军事同盟,以保证国家的安全。因此,战后初期,西方国家继续奉行联盟战略思想,建立起以美国、苏联为主导的两大军事联盟体系,即北约和华约。这两大组织各自的宗旨都是实行缔约国的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其他成员国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实际上,这时的两大联盟已不象热战时期那样,只实行军事联盟,而是联盟内部各国在经济上互相支援,政治上互相协商,军事上互相配合,此时联盟已成为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

在冷战时期,西方国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军事战略思想就是“核威慑”战略理论。自核武器诞生以来,特别是二战时美国对日本广岛、长崎实施的核打击所产生的巨大军事效果,使西方军事家们充分认识到核武器的具大威力,认为核武器可以作为国家防务的重要支柱。此后各国竞相发展核武器和核威慑战略理论。在整个冷战时期,西方的核威慑战略思想集中反映在美国的核战略理论中。冷战期间,美国的核战略(或北约的核战略)大体经历了5个阶段。即:“遏制”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慑”战略和“新灵活反应”战略。西方国家通过实施核威慑战略,与苏联为首的华约进行了长期的核军备竞赛,大大地削减了苏联的经济实力,以致最终达到了拖垮苏联的目的。

70年代后期,随着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研制和开发太空武器,并与苏联开始了太空争霸战,为此提出了“高边疆”军事战略思想。“高边疆”战略强调战略防御,它是“保护美国威慑力量最完善的方法”。“高边疆”战略思想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美国里根政府提出的“战略防御倡导”(英文缩写SDI),即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1984年6月10日,美国从南太平洋的某个岛屿发射了一枚反导弹导弹,在160公里的高空成功地击中了从加利福尼亚洲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一枚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的一个弹头,从而拉开了“星球大战”的序幕。美国为实施该计划投入了350亿美元,苏联为对抗这一计划,也投入了数百亿美元,严重地损伤了苏联的综合国力。

(三)后冷战时期(从苏联解体至今)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东西方40多年冷战的正式结束。此时,西方军事战略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军事战略的手段还在,可敌对目标却消失了。西方军事战略家们在认真分析冷战后新的战略环境后,认识到冷战后时期最关键的问题是找出对西方国家的“国家利益”构成主要威胁的假设敌,并着手制定新的战略方针。如美国在继续奉行核威慑战略的同时,对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调整,并根据近期世界上没有与美抗衡的强大对手,但世界非军事威胁不断增多的新形势,于1992年提出了“地区防务”战略思想。克林顿上台后,又提出了“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思想,接着于1997年又提出了“塑造—反应—准备”这一具有跨世纪意义的新军事战略思想。

此外,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还进一步发展了联盟战略理论。伴随着苏联和华约的解体,中东欧出现了“力量真空”。原华约中的某些欧洲国家从各自国家的利益出发,逐渐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靠拢,并提出加入北约的要求。北约中的西方军事家们从国际战略的高度出发,积极提出了北约东扩的战略思想。这也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继续冷战思维,在欧洲扩大“冷战胜利成果”的典型反映。另外,我们也要看到,冷战后的西方国家,主要是法国和德国,也存在着对美国独揽北约东扩大权和控制北约主导权的不满情绪,要求在建立欧洲新秩序中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同美国的平等地位,并正在着手制定有利于己的新的欧洲联盟战略。

二 20世纪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发展的特点

20世纪是西方历史上军事战略思想发展最丰富的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为西方战略家们提供了大量战争实践经验,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军事战略思想,特别是核武器的出现,使军事战略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20世纪西方军事战略思想的发展特点是:

其一,是军事战略概念扩大化。战略概念包含的范围逐渐由单纯军事战略向大战略(或称国家安全战略)方向拓展。在西方人心目中,军事战略一直被作为“将道”,看成是指导战争的谋略。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军事战略概念开始外延,军事战略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其功能和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使军事战略在横向和纵向都大大向外延伸了。在此背景下,产生了本质性的飞跃——比军事战略层次更高,内涵更广的“大战略”概念。这是由英国战略家利德尔·哈特首先提出的,稍后美国也采用了这个提法。用美国战略问题专家约翰·柯林斯的话来说:“‘大战略’即在各种情况下运用国家力量的一门艺术和科学,以便通过威胁、武力、间接压力、外交、诡计以及其他可以想到的手段,对敌方实施所需要的各种程度和各种样式的控制,以实现国家安全的利益和目标。”(注:美国陆军军事学院编:《军事战略》,军事科学出版社,第60页。)大战略的任务就在于调节和指导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所有资源以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战略”概念在西方国家广泛流行,特别是从冷战时期开始,“大战略”的内涵不断扩展,并趋于复杂化。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仅广泛使用大战略这个术语,而且使这一概念逐渐向国家战略方向靠近,这就使军事战略概念包含的内容更加宽泛。目前,西方国家在研究军事战略问题时并不是单纯考虑军事问题,而是从大战略的角度出发,考虑与军事有关的各种非军事因素,从国家总体战略的广阔背景来进行论证。如:1994年克林顿强调美国国家安全的中心目标就是通过在国内和国外的努力,促进美国的繁荣昌盛,声称美国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日益不可分割。

其二,是军事战略内容系统化。军事战略理论是为战争服务的,战争实践是军事战略理论发展的实践基础。历史上,人们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大体上采取了两种战争方法:一种是直接通过武力制服和死打硬拼的方法夺取胜利;另一种则是通过非武力、或武力加非武力的方式,特别是运用智谋的方法去夺取胜利。总的来看,20世纪西方军事战略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军事战略观点组成的。从较高的层面上分,西方军事战略思想由“直接军事路线”和“间接军事路线”战略思想两大部分组成。“直接军事路线”战略思想还可细分为:海权制胜论、空权制胜论、机械化战争论、核武器制胜论和总体战战略等;“间接军事路线”战略思想则可细分为联盟战略、威慑战略等。这些战略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挫伤或粉碎敌人的意志。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军事战略理论更加趋于系统化、整体化。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西方军事战略思想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世界军事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改变。当战争和争夺成为世界主流时,“直接军事路线”战略思想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热战时期,“机械化战争论”、“总体战”、“闪击战”等军事战略理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时,则“间接军事路线”战略理论会受到各国的重视和发展。在冷战时期,西方各国十分重视和发展积极防御战略和威胁战略思想,并使之不断向深层次发展。如英国于50年代建立起核力量后,便始终坚持“大威慑”核战略方针。80年代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更是强调和坚持核威慑战略,并赋予了新的内容。法国历届政府在坚持核威慑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50年代末戴高乐政府实行的是“全面防御”战略,到了70年代则调整为“扩大安全区域”战略。可见,西方战略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并将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其三,是军事战略运用综合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军事战略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西方军事战略的运用逐渐由单一军事战略思想向综合运用多种军事战略思想的方向发展。在20世纪初期,当“海权制胜论”、“空权制胜论”以及“机械化制胜论”理论刚刚形成时,它们都注重强调各自理论对战争的绝对作用。但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检验,西方战略家们认识到,在现代战争中,任何单一的军事战略思想都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综合运用多种军事战略思想,才能达到最终的战争目的。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就是把“总体战”和“闪击战”两种军事战略思想加以综合运用,以实现其对外侵略的军事目的。再如“大战略”思想也是一种具有综合性质的军事战略概念。它不仅从军事与非军事两个方面综合研究一国的战略问题,而且从全球角度来研究世界战略问题,即西方所谓的全球战略。特别是从冷战时期开始,西方国家更加重视综合运用军事战略理论来实现其国家战略目的。如二战后,美国始终遵循一边坚持核威慑军事战略思想,一边努力发展现代高技术常规战争理论。

三 面向21世纪的西方军事战略思想

人类回顾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展望未来。在世纪之交,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西方各国从本国的利益出发,积极探索有利于己的新世纪军事战略。

第一,国家安全将成为西方国家研究军事战略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军事战略是为国家战略、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安全是军事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一系列转折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安全对手已不复存在,为了适应战略环境的巨变,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调整自己的国家安全战略。近年来,西方各国先后提出了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如美国认为在2015年以前,不大可能出现与美国抗争的全球性战略对手,也没有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在常规力量上与美抗衡,美国将获得一个“战略机遇期”。依据这一判断,美国明确其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方向就是确保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并系统地提出了以“塑造—反应—准备”为核心的跨世纪的军事战略方针。所谓“塑造”就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把军事与外交密切结合起来,塑造有利于美国的国际安全环境;所谓“反应”就是提高防止和应付各种局部冲突的军事能力;所谓“准备”就是为应付未来难以预测的重大挑战做好准备。其他西方国家也根据各自的国家安全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

第二,联盟战略思想将在西方发挥更大的作用。

冷战时期西方国家间建立的联盟多是军事政治同盟,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军事威慑保障本国的安全。但随着冷战的结束,这些联盟逐渐向政治军事联盟方向发展,现在西方的军事战略思想更加强调联盟和地区合作、共同担负安全责任、合理使用各国力量,通过增强集体安全来进一步增强本国的安全。如克林顿声称,未来西方安全“最重要的”要素“必须是军事实力与军事合作”。北约集团又推出了面向21世纪的“北约新战略”概念,这是一个以美国人为主导的、面向全球的单极军事战略构想。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世纪西方国家的联盟战略更具有进攻性。在21世纪,北约集团将成为欧洲的主宰,目前的任何力量或集团,包括俄罗斯在内都难以象冷战时期那样与之抗衡。如在对伊制裁问题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行的是“霸道”战略。再如在近期的科索沃危机中北约的立场也是十分强硬,并不断升级,以致发展到对南联盟这样一个主权国家直接动武。这是冷战以来前所未有的。这些都说明在新世纪,西方的联盟战略思想更具有进攻性。

第三,“战略信息战”将成为西方军事战略家们关注的焦点。

1995年美国国防部委托著名的战略研究智囊团兰德公司进行了一次“信息战”演习。1996年美国兰德公司率先提出了“战略信息战”思想,把制信息权放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充分肯定制信息权对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新世纪军事斗争中的战略地位。

所谓“战略信息战”就是通过破坏或操纵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流的办法,对敌人的电话网、油气管道、电力网、交通管制系统、国家资金转移系统、各种银行转帐系统等实施破坏,以达到国家战略目的。由于它所攻击的目标可能是某个国家或军事组织中的包括信息、信息基础结构以及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重要部分,因而具有较强的战略性。美国的“战略信息战”的核心就是强调信息在赢得和遏制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美军的“信息优势”,以维持美国的军事优势,确保美国在21世纪的主导地位。正如美国前国家情报委员会副主席F.S.奈尔和前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W.A.欧文斯所说:“信息优势使美国不用付出重大代价即足以解除任何外来威慑”,“在未来冲突中,美国的对手只能处于这样的境地:放弃自己的目标,否则就接受失败”(注:《美国信息优势》,载于《外交季刊》1996年3-4号。)。

“战略信息战”对于传统的军事战略思想提出了诸多挑战。比如,以前提出的威慑战略和大规模报复战略,是由具体的军事力量作后盾的,而信息打击可以从全维方向进行打击,如果不知道攻击来自何方,也不知道对方的攻击方式,那么“威慑”和“报复”从何谈起?可以说,“战略信息战”思想有可能改变21世纪军事战略理论的面貌,并在新世纪的军事斗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标签:;  ;  ;  ;  ;  ;  ;  

百年来西方军事战略思想述评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