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铁梅 伊春区委党校 黑龙江 伊春 153000
摘要: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人类社会的发展、语音的简化、外语的吸收以及同音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的普遍存在是促成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重要原因。双音节化在汉语上的作用是重大的。它不但节制了汉语音节的数量、削弱了同音词的消极作用, 使词在表义上语义明确、词性分明, 而且它还使汉语的词和语素逐渐分离, 使合成词成为词汇的主体, 为汉语创造新询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关键词:汉语 双音节化 原因 作用
汉语词汇不断双音节化是汉语词汇史上的一个令人瞩目的大变化, 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探究双音节化的原因及其在汉语中的作用是汉语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因而产生这一过程的原因也是复杂的。通过对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历史过程的考察及对其现状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归纳出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
1、社会的不断发展是汉语词汇双声节化的根本原因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 人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 随之而来的是新事物、新概念的不断出现, 这就要求语言反映这些变化以适应交际的需要。词汇是语言结构中对于客观现实的变化最为敏感、变动最显著的要素,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词汇必须极大地丰富起来。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词的固有结构不能满足需要, 那就必然引发功能与结构的矛盾。这种矛盾激化的结果就势必逼迫结构的改变。汉语的单音节词曾经是最简短最明确的形式。但是, 这有限的词汇外壳面对着日益扩大、近于无限的词义内容捉襟见肘, 无能为力。
单音节词在语言交际上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具体词义满足不了人们认识日益概括、抽象的需要, 宽泛的词义满足不了语言交际日益精密、准确的需要, 有限的词形结构满足不了与时俱增的词汇增长的需要。如果这种现象经常化、普遍化, 那么其结果就是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我们可以说, 汉语词汇到了双音节词阶段, 才找到解决有限尹形与无限词义矛盾的有效办患汉语词汇形式才走上迅猛发展的康庄大道。
2、同音词的存在弊多利少, 为了减少同音词, 迫使部分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转化
同音词是许多语言普遍存在的现象。词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 理想的情况是异音异词, 但是受人类发音器官的限制, 语言的音素总是有限的, 因而任何一种语言作为词音的音节数目都是有限的, 而需要通过词的厂多式表达的概念却层出不穷, 这就形成了音少义多的矛盾。音节有限而词义无穷, 用无限的音素、一音节的组合, 充当数以万计的词的语音形式, 这种矛盾势必促成同音词的出现。特别是按汉语音节的构成方式( 声母加韵母) 来组成音节, 音节的数目就更有限。大肚的同音词的存在势必会造成语言运用的混乱。
为了解决同音词过多的矛盾, 人们曾经在汉字上大作文章, 利用汉字表意的特点,想通过大量造字从字形上来区别同音词。想尽办法让人察而见意。这个办法在书面语里确实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但并不能解决口头语言的问题。另外, 大量创造新字, 必然增加人们学习上的负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利用已有的单音语素组成双音节词, 如表示不好看的“ 丑”和表示戏曲角色中小花脸的“ 丑” 是同音词, 但它们可以分别构成“ 丑陋” 和“ 丑角” ,这就达到了分化同音词的作用, 明确地表达出事物概念间的差别。汉语构词一旦走向双音节化, 就为新词的创造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一般说来, 新词的创造不再采用单音节。
3、汉语单音节词中一词多义现象严孟, 这也是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
一词多义是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现象, 多义性是词的普遍特征。在汉语的单音节词中,一词多义现象也十分严重, 有的词在一篇文章中竟表达几种不同的含义。随着人们的社会交际日益频繁复杂化, 单音节多义词已不足以准确地表情达意, 而且不正确的使用和理解也会造成混乱。于是,为了增强词的表义明确性, 避免多义词可能带来的歧义, 人们根据单音节多义词的不同词义创造不同的双音节词, 借以区别单音多义词的不同意义, 排除单音语素的多义性, 从而使词义具有确定性和明晰性, 使语言能够更好地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
根据单音多义词的不同词义创造出不同的双音节词, 以区别多义词的不同意义, 使词义明晰, 表达确切, 这是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又一重要原因。
4、语音的简化给汉语词汇双音节化创造了条件, 是双音节化的又一原因
汉语语音史的研究证明王力和张世禄两位先生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语音的历史演变是一个缓慢的渐变过程, 这种变化在同一时期的语音里往往觉察不出, 然而把不同发展时期的语音加以比较, 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异。古代的三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代的汉语声母系统, 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但用现代普通话读来, 其中许多字母都没有区别了。
5、外语的吸收加速了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指出, 外语的吸收是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历史上许多民族的语言, 都曾不同程度地借用、吸收过其他民族的语言。借用外来语是丰富语言词汇的方法之一。汉语吸收外来语并不是把原词的语音形式都照搬过来,而是使外来语尽量符合自己的构i司规律和习惯, 适应汉语的词汇模式, 极力使之汉化。在语音方面, 表现为音节不能太多, 还必须得符合汉语的语音系统; 在意义方面, 音译借词经过汉化, 有尽可能表义的趋势, 音兼意、音加意的方式更乐于被接受; 在语法上, 汉语的词没有内部的构形形态, 词本身没有性、数、格的标记, 外语词借入汉语就不可能继续保留这种变化了。
所以汉语外来词各时期虽然借自不同的语言, 但都适合汉语的词汇特点, 其中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双音节借词越来越多, 这一点在近代以来表现尤为明显。一些科学家、翻译家在对外来语进行翻译时就常把多音节译为符合汉语特点的双音节形式。
由此看来, 外来语词汇的大量涌入, 势必会使汉语双音节词增多。因此我们可以说,外来语词汇的输入是促使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之一。当然,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主要是由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决定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 外语的吸收无疑是加快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张亚男. “放肆”一词本义及成词演变考[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6)
[2] 毛向樱. 明清时期拟话本小说《石点头》研究综述[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04)
[3] 李小平. 类属关系偏正式双音词的特点及成因——以《齐民要术》为例[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论文作者:薛铁梅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汉语论文; 词汇论文; 音节论文; 同音词论文; 词义论文; 语言论文; 多义词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