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江滨农场学校教师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江滨农场学校教务副主任
课标要求及分析:
《9寓言两则》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程标准要求:会认1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本节课有三项内容。
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认、写,学习水平为会。学习内容是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条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读、讲,学习水平为能,学习内容是故事内容。
第三条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学习水平是体会,学习内容是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这两则寓言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寓言这种问题,即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课涉及的两则寓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学生们应该能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师生的互动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但表述起来可能存在困难,需要老师及时引导。
优势:三年级学生乐于表达,敢于发言,勇于表现自己,所以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基本能够掌握。
劣势:生活的经验少,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无法同本课关联起来,需要老师引导。对寓言的寓意难以深刻体会。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教材分析中指出:“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用自己的话讲出《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
课标要求“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无法同本课关联起来” 根据课标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体会寓言《亡羊补牢》的道理。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内容。
2、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示范字,正确美观书写五个字“寓”“窟窿”“叼”“悔” 。
3、通过思考、探究,体会寓言《亡羊补牢》的道理 。
教学流程:
活动一、说寓言,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板书课题,出示课件寓言的意思)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齐读。)
【点评:以回忆寓言故事导入,调动学生们原有的知识,发言的积极性,同时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也是对其他同学的知识的丰富。】
活动二、思考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亡和牢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思考。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的……
3 、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点评:设置这一环节,重在查字典这一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引领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活动三、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习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件播放)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点评:学会朗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目标,所以课上应充分锻炼学生朗读的能力。朗读音频可以调动学生的专注力,也方便老师随堂的巡视。在自读课文中,感知文章内容,熟悉文章生字、词语。】
3、检查字词:(开火车读)
词语: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
多音字:圈
4、指导书写 “寓”“窟窿”“叼”“悔”
(1)寓:第十一笔是“提”;
(2)叼:右旁的笔顺是先写横折竖钩,后写一提;
(3)悔:左边“忄”,右下方是“母”字;
(4)窟窿:这两个字笔画多,注意观察记忆生字。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尽快地在具体的课文语境中认读生字,发挥孩子们学习生字的主动性。体会书写是一个需要认真,专注的一件事情。】
活动四、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2、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要求:出示课件(1)养羊人为什么丢了羊?丢了几次羊? (2)第一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3)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小组汇报时间
(1)第一个问题养羊人为什么丢了羊?丢了几次羊?(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养羊人丢了羊。”)
请一个小组同学朗读出来。规范回答问题。
(2)第二个问题:第一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汇报,并读出感情。(街坊是劝告的语气,而放羊人则是无所谓,毫不在意的语气。)
在老师的引导点拨后,指名分角色朗读。
(3)第三个问题: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课文第五段
请小组同学汇报,并朗读。
结果是什么?注意“再也”这一个词,强调作用。
4、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点评:贯彻主体与活动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懂得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五、勇于交流,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3、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
4、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点评:“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感悟”,本就是课标的要求。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中突出本科寓意,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同时也联系生活,感受寓意,懂得道理。】
活动六、总结全文
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2、全班交流,师总结: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
3、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读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蕴涵着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按“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这样的方法学习。
【点评:对本课寓言故事充分理解,感知学习寓言故事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总体点评:
朗读和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是学生对语言及运用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朗读和书写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寓言两则》的第一课时《亡羊补牢》创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体验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解答和思考,课堂上再现了“丢羊”“补牢”的寓言情景。主要可分为三点:
一、目标明确,落实方法到位。杜老师从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内容并感悟道理,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内容与道理相联系,扎实有效地落实目标。
二、注重以读促悟,体验式学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大家的学习兴趣浓厚,在读中真真实实地感悟到其中的道理。同时在交流体验中感知人物的语气、神态、心理,使同学们在小组互评中自我反思、欣赏他人,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小组合作能力的发展。
三、关注教学细节,注重课堂实效。杜老师不论是教授学生理解词语,还是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都在关注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养成认真思考、及时改错的好习惯,真正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深化教育,实现人文性。本课让学生明白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去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知错就改。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分角色表演来使他们受到深刻的教育。恰如其分地将思想教育渗透与其中,展示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
这节课基于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从问题入手,以思考探究为出发点,逐步落实教学目标,采取启发式、体验式、合作探究式来感知文章主题。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也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培养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好习惯。
论文作者:杜姗芸 孙庆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寓言论文; 亡羊补牢论文; 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羊圈论文; 生字论文; 道理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