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论文_ 谭勇,魏静颖

广东科技学院(艺术设计系)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人工智能”在西方先被普及,现今在我国“人工智能”也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工智能包括十分广泛的学科。它在渗透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促进科学技术方面的提升。人工智能甚至也提升我们对文化的认知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高知识产能的范畴,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人工智能对非物质文化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人工智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千角灯

“人工智能”这个词汇是最普及的非常火热的一个词汇,西方国家发展较早,自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以来发展非常快速,尤其在近几年发展迅猛。近期我国国家层面颁布了一系列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政策,特别从教育应用、技术构架、业态趋向等方面构建了整个框架。人工智能包括十分广泛的学科,由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非常多的领域组成。如此综合的技术层面学科体系的提升,必然反过来会促进我们的生活方式进的改善,进而提升我们的文化认知、输出与消费的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高知识产能的范畴,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时时刻刻的创新,其传承与保护需要高级专业人才可以执行。人工智能化的形成暂时只能取代那些低级的重复性质的劳动,但在于复合创新性的产业上面,只能机械的辅助人类来执行。

1.人工智能对非物质文化人才的影响

人的自主性决定了人有不同的个性,人所具备的意识与形态决定了其对于这个世界有一点的主观认知性。在千角灯这一艺术品的设计制作上,在前期设计上主要是为了皇族的实用性而考虑,从而在照明上与装饰上考虑的较多,而在近年由于丧失了其功能性,转而在文化艺术的传承上面实现价值。在创造文化产业中,初级执行者占较大比例,在流水线与重复劳动中完成了产品的初级加工,人工智能经过编译与学习,能够基本代替此类初级劳动,但产品的灵魂与创新部分,则需要靠人工研发团队去操作。

2017年的四川九寨沟大地震,在各媒体进行人工争相报道之前,人工智能仅用二十五秒就将新闻稿写完发送。近几年人工智能发展之快,逼迫着文化产业的人才由低级向着高级转型,朝着专业技术水平与思维创意的方向发展。

东莞千角灯体型庞大,做工复杂,制作一个成品需要几个人通力合作数月才能完成。在大型千角灯的创作上,首先要准备好设计图纸和基础材料,然后做好大的骨架和小的零件,最后进行粘贴拼装。人们在制作的时候,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只能帮助他们在中间阶段进行零件的重复制作,但传承人必须明白,如果不朝着复合型、高级型、管理型人才发展,最终就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2.人工智能对非物质文化的影响

现阶段VR、AI、3D等新词汇形成新潮,促进者人们的生活各方面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打破了以前非物质文化只是一个地方性、针对性的个性,人工智能的出现让文化最大限度的体现了公共服务的属性,计算机只能让整个世界连为一体,而人工智能能够让各个地方的人能够更便捷、更高效、更直观的去参观自己想去了解的文化实体与虚体。虚拟现实的画面场景感,多维技术的实施,使得效果甚至会好于现场参观或直接交流。

人工智能不仅做未技术层面影响改变着非物质文化,随着其不断的渗透入我们的生活,我们逐渐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本身也是繁杂的文化艺术形式,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把东莞千角灯按照可拆解的步骤输入到虚拟现实里面,那么全民都可以参与设计制作千角灯,这是多么伟大的艺术形式。

今天的人工智能到底能做什么,答案没有界定,没有界定是因为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有人说这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交流、媒介、能源、动力所有的革命。但人工智能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这得益于人的需求空间,人对物质与文化的无限可能性。

3.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委会在第 155 次会议上通过了《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宣言实施规则》,号召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地方社区采取行动对那些被认为是民间集体保管和记忆的口头及非物质遗产进行鉴别、保护和利用。人工智能也是一种文化方式,不仅要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包容吸收新发生的文化现象,为了不失去世界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如何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在对于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民间性特征的,且在传承中具有无形性和非物质性特征的非物质文化有效保护,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民俗庆典活动的开展与推广、观念与认识、制度与规划、构建学术平台、培养专业人才、利用民间组织等有效的推行手段之外,应该还建立利用人工智能这种生活习惯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的出现并全方位的应用能够给非物质文化的传播、重现、世界化的发展提供非常大的便利,通过这一优秀的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防止文化的流失。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保留生活与艺术的审美理解,在总体上应该顺应文化、创意、人性等关键词汇,守住生命之本,思考文化与秩序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利用好当代拥有的优势,避免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设计创新中焕发新的生命,从而必然迎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

论文作者: 谭勇,魏静颖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论文_ 谭勇,魏静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