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文化在市政工程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论文_杨丽

汉唐文化在市政工程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论文_杨丽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10

摘要:市政工程建筑是现代城市建筑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在城市景观及本土地域性文化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城市文化特色中的重要篇章。汉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此为例,通过解析汉唐文化的建筑特点、思考汉唐文化的现代表现手法,以期探讨汉唐文化如何在市政工程建筑设计中充分表达其地域性特征。

关键词:汉唐文化、市政建筑、地域性

导言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代表着在中华民族长期不懈的努力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城市市政建设工程对新时代背景条件下的城市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是构成一切建筑形式并使之融于时代发展的决定要素。市政工程类建筑是我国当下时期重要的城市建筑构成,市政工程建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取当地文化元素,塑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城市面貌,依据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品牌,推进城市的创新性发展。

市政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建筑美学与人文情感都反应了建筑和时代文化的紧密关系,上海百年前建造的杨树浦水厂,除建筑风格上体现上海当时“西风东渐”时期欧洲古典建筑文化的烙印外,厂区内各建筑物结合园林景观有序合理的布置,特显出一种现在称之为人性化格局的思考。百年来杨树浦水厂与上海其他老建筑一道,书写着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历史。现代水厂建筑是市政工程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会发展在各地大量进行建造,它的功能再定位、企业形象的构筑、它在城市景观中的意义,是人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汉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此为契机,以期探讨汉唐文化如何在市政工程建筑设计中充分表达其地域性特征。

一.汉唐文化的建筑特点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说到,两汉时期(公元前204年至公元220年)为中国建筑发育时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史籍中关于建筑的记载颇为丰富,建筑之结构形状则有遗物可考其大略。但现存真正之建筑遗物,则仅墓室,墓阙数处,其他为间接之材料,如冥器、汉刻之类。隋、唐时期(公元590至906年)隋再一统中国,定都长安,大兴土木,为唐代之序幕。唐为中国艺术之全盛及成熟时期。因政治安定,佛、道两教兴盛,宫殿、寺观之建筑均为活跃。天宝乱后,及会昌、后周两次灭法,建筑精华毁灭殆尽。现存实物除石窟寺及陵墓外,砖石佛塔最多。隋代一石桥、唐末一木构佛殿,则为此期间最可贵之遗物,唐之建筑风格,既以倔强粗壮胜,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见长,诚蔚然大观。汉唐建筑总结起来有如下特点:

1.重威思想与壮丽之美的追求

汉代宫殿、庙宇建筑设计真正达到了华靡伟大、遍于大地、空前绝后的地步,西汉之初开始建造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等大型宫殿数座。武帝时扩建上林苑,占地超过3500平方公里,其规模之大,前所未有。除规模以外,建筑风格,尤其是宫廷建筑风格也体现一种雄浑威严的气势。

2.从高台向楼阁的过渡

西汉及以前流行的高台建筑到了东汉逐渐衰退,高台建筑台基,西汉早年有几十米高的,后逐渐降低,东汉高台建筑的台基一般都有几米高。一般房屋的台基高度为屋身的1/5。木构技术的进步、人口密度的增大以及对神话思想的追随,使楼阁建筑得到迅速发展,楼阁之间常建二层通廊。楼阁类型一般包括仓楼、水榭、望楼、楼宅、乐楼等。

3.庭院布局形成

建筑组虽严格按照儒家礼制、阴阳五行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但并不严格对称,群体建筑注重的是整体的均衡与和谐。建筑族群的轮廓线生动而丰富,组合形式多样。既有高台建筑群,又有廊院、三合院、四合院等建筑群。

4.独特的建筑类型—阙

阙是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它的雏形是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汉代是建阙的盛期,都城、宫殿、陵墓、祠庙、贵邸以及有一定地位的官民的墓地,都可按一定等级建阙。门阙同楼阁一起,以细高的体态冲破了民宅建筑以水平铺陈为主的建筑平衡,产生出蓬勃向上的动感和激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重屋之境—屋顶的艺术

1)屋顶形制

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即:屋顶结构和装饰在整个建筑物上所占分量极大,汉代屋顶形势舒展而优美,坡度平缓,屋面多直坡而下,很少反字,檐口、屋脊多是直线,只在屋脊的末端微微翘起,以筒瓦和瓦当修饰强调,汉时中国传统木构架屋顶的类型基本均以成形—庑殿、悬山、屯顶、攒尖、歇山,以悬山和庑殿最为普遍。

2)屋顶之境

“亭台楼榭齐竞秀,妙笔绘就汗时风”是对汉代建筑风格的写照。汉代因为多种建筑高度和类型的存在,屋顶重重叠叠,极具层次感和节奏感。

6.古拙生动的构建装饰

汉代的构建装饰轮廓粗狂、线条简练、浑然古朴、简繁对比强烈、生动传神,动态刻画,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在风格和色彩上均与后代的精巧华丽形成对比。

二.汉唐文化的地域性表达

1.建筑布局

市政工程建筑单体除个别单体体量较大外,其余体量较小,且单体数量较多,传统的庭院式空间适用于水厂建筑的场地布局,通过若干内部空间的序列空间组合,以及各个不同建筑物、构筑物所具有的一定范围、形状、大小、高低、色彩气氛等特征,,创造出一种流动空间与通透空间。

2.屋顶形式

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在建筑造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外观来看,屋顶是最富特色的部分。在水厂建筑造型中,屋顶造型建议檐口、屋脊为直线,只在屋脊的末端微微翘起。在建筑设计中或使用坡屋面,其上挂小青瓦,或采用灰色金属钢板屋面代替传统的小青瓦来隐喻中国建筑中“瓦”的现代表现形式。

3.建筑门窗

古建中的门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划分区域的门,包括城门、台门、门楼、垂花门、牌坊门等;另一个是作为建筑自身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门,如屏门、隔扇门等。在现代水厂建筑中,水厂门卫大门样式可参考划分区域的城门等造型,体现汉唐文化特质,建筑单体大门做为建筑自身的组成部分,通过在门表面装饰象征性符号,塑造汉唐风味的建筑形象。

4.细部装饰

细部装饰主要包括斗拱、瓦当、墙面、柱等。斗拱在现代建筑表达中失去了结构的作用,但却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符号形象;汉代瓦当多位圆形,纹饰多样,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汉代外墙为白色石灰质感;立柱色彩装饰主要使用红色,图案多用力士、龙纹、几何纹,来体现古拙、豪放的汉唐风韵。

汉唐文化的现代表达即将汉唐时代的建筑单体中的元素抽象成文化符号,结合场所精神使得设计在满足符号的平面图形效果的基础上,依托空间结构让符号的效果立体化,同时让符号的形式和建筑景观的使用功能混合,更容易获得本地人群的认可和接受。

三.现代市政建筑的发展趋势

结合世界成熟的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市政建筑设计风格主要向本土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1.本土化

现代市政建筑风格的本土化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发展的趋势不仅要将现代建筑设计实践与本地传统文化背景、社会生活习俗相结合,更要与当地地理自然环境、文化个性需求相结合。特别是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要求建筑设计尽可能合理利用当地盛产的建筑材料,符合当地居民的审美需求,提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笔者近些年在徐州丰县接触的项目中,因当地为刘邦的故居,甲方要求体现汉唐文化。在设计中,提取上述文化符号应用于建筑立面中,用现代化材料表达传统文化语言,体现当地的本土特色。

2.多元化

现代社会朝着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市政建筑设计本土化进程中多元风格的发展。当今社会已发展到信息化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地域之间的建筑文化在逐渐缩短距离。由于水厂建筑有着相同适用性的需求,以及现代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共性,使得建筑风格愈加趋同,因此继承我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愈加重要。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不同的城市应有不同的特色,每个城市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域和环境特征建造不同风格的建筑。

结语

汉唐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市政建筑中将其文化风格进行现代性的表达,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其本土特色的地域性,是我们今后努力探索的方向。

论文作者:杨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汉唐文化在市政工程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论文_杨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