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革命史教学中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完善_中国革命史论文

论中国革命史教学中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完善_中国革命史论文

浅议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对当代大学生品格的完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革命史论文,品格论文,中对论文,中国论文,当代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大学生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可谓一帆风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其成长的过程都是在家长和学校的呵护下走过来的,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没有深厚的思想底蕴,也没有遇到穿心透骨的人生挫折,因而在一个富于挑战性的、千变万化的未来面前显示出品格的缺陷,这种缺陷表现在:一是在价值判断上以自我为中心,民族情结淡薄。九十年代末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一直视他们为“中心”,进入大学后,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开拓与进取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倡扬的同时,也开始过份强调“自我”,他们企望在芸芸众生中表现自己的才干与个性,对集体主义和爱国情操有所忽略,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价值选择的急功近利性,缺乏社会责任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个体价值的实现受到鼓励,但一种“自利”的动机也随之悄然滋长,为数不少的大学生过多地关心个人利益并以寻求自身利益的极大值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因此他们仅仅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吸收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修养,忽视全面素质与基础知识的训练,忽视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三是心理承受能力低,没有坚定的信仰。这一代人由于缺乏意志的砥砺,心理素质欠佳,一旦遇到挫折就消极颓废、一蹶不振,甚至有个别人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用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作赌注。见于此,完善当代大学生的品格已成为大学政治思想教育的当务之急。本人认为:《中国革命中》教学对当代大学生品格的完善有所裨益,其理由如下:

第一,通过揭示近代中国屈辱与抗争的历程,能够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之心、有为之情。

1840年的炮声轰开了中国封建深宫古老的城门,从此,帝国主义列强野蛮的武装侵略和疯狂的经济掠夺使中国陷入了贫穷与落后的深渊,他们不仅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与军事力量,使中国在经济上不能独立,政治上丧失了主权。在近百年无奈的现实中,一次又一次挨打的中国人在民族情感上蒙受了百年的耻辱,从1842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到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凝聚了中国人一个可怕的恶梦。但是,中华民族没有被这种衰落的悲凉和痛苦所压垮,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从三元里人民高举起第一而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到毛泽东为首的一代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显示了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领土主权奋起抗争的革命精神,中国虽然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一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中国始终没有成为某一个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因为中国人民的百年抗争,中国终于从斑斑血痕的境地里爬起来走向了独立、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讲授《中国革命史》的教师如果能够声情并茂地把近代中国这一幅屈辱与抗争的历史画卷逼真地展现在当代大学生的面前,它将会产生一种深沉的震撼力,从而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并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增强和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阶级觉悟,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励爱国情感,不忘国耻,立志报国。

第二,通过了解近代爱国志士为国奉献的精神,能让当代大学生明确历史赋予他们的沉重责任。

近代的爱国志士们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富强,从东方到西方孜孜以求于医治中国贫穷和落后的良方,他们把自己的心血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孕育他们的土地。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林则徐为了拒外寇于国门之外,率先起来睁眼看世界,冲破闭关锁国的狭隘天地,从世界的角度来观察中国的命运与前途,他呕心沥血,编纂《四洲志》,制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战略和策略,采取坚决禁烟、添造船炮、利用群众抗敌等措施,挫败侵略者的猖狂挑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主张“师夷之长技以求制夷”的魏源对西方世界有了更深入的探索研究,他著的《海国图志》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开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揭竿而起的洪秀全率领一支农民大军纵横捭阖于大江南北,表现出了近代中国的农民阶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封建以寻求自身解放的旺盛的生命力;倡言改革以求国家自强的冯桂芬、马建忠、郑观应、薛福成等发出了微弱的呼喊和抗议,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生存与发展的时代信息;把社会改革思潮推向顶峰的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在理论上升华了国家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内容,并延伸到文化道德观念的更新,引进了进化论和民权、自由、平等的新理论与新观念,代替了传统的变易哲学和专制、君权观念以及复古主义历史观,他们喊出了“救亡图存”的时代最强音;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忠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大胆否定了君主世袭制及其无限特权的合法性,提出了“三民主义”的学说,它是根据中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所确定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中国独立与民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地位的民主革命任务,这一学说既没有传统的虚骄,也没有奴化的虚无,体现了中华民族真正的觉醒;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难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终于结束了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赢得了中国真正的独立,并按照中国人民的意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时期。

如果当代大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在近百年漫长而严峻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千秋大业,迎着中外敌人掀起的腥风血雨奋勇拚搏,是他们滴血的脚印辅就了中国的独立之路,大学生们就会珍惜革命胜利成果,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革命传统,不计较个人得失,自觉承担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

第三,通过近代中国的史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客观真理,能让当代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从鸦片战争以来近八十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可谓英勇顽强,但最终归于失败,其原因是没有一个先进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在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尽管也经历过曲折,最后还是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近代中国也提出过多种救国方案,诸如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和民主主义,但这些都被历史所证明在中国行不能,只有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一个伟大真理。如果当代大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坚定自己的信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高举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刻理解和自觉执行党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方针与措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总而言之,一个人的品格是在先天具有的生理特点基础与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中形成的,它可归纳为情感、责任、信仰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中国革命史》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感,加强社会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标签:;  ;  ;  ;  

论中国革命史教学中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完善_中国革命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