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 830001
摘要:目的 讨论并分析在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及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传统护理模式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各项护理,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性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比较,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的核心含义是“以人为本”目的在于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控制经费;其所有的护理行为都是围绕患者来展开进行,相比于传统护理更加具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基于此,我院就将以临床护理路径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将其作用于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研究取得一定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平均年龄(61.3±10.2)岁,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国家制定的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且所选取的患者均无严重心肺等并发症,具备正常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临床护理路径
由责任护士、主管医师、护士长和科主任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并参考主治医师的建议有针对性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并以表格的形式将护理的具体计划和方法填写出来,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遗漏和护理失误的发生,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表来完成各项工作,并且对于其中不科学或设置不合理的部分积极向护士长反应,及时对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调整和更新。
1.2.2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患者在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先要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并尽量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入院的全面指导,告知其护理的方法、重要性和具体注意事项;然后,由分管护士对患者进行跟随,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和路径指标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对于已经执行和未执行的护理内容要做好详细的记录,每次交接班时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该部分一般为患者入院后2~3周开始进行);(2)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实时的调查,患者在其中反映的问题要做好详细的记录;(3)专科体征及阳性资料,对护理体验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瞳孔、肢体肌力、血压、意识、体温、脉搏、呼吸、并发症以及神经功能评分等。
1.3疗效评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的住院费用、时间进行统计和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经过对治疗结果的各项数据综合和评估,观察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参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护理路径的重要性和作用也被广泛的认可,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护理、医疗和管理等方面的模式,不仅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治疗的效果,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医疗成本并提高护理的各方面质量;可以说该护理模式是社会及医疗卫生水平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也能够直观的体现出医院作为特殊社会机构的社会职责,该方法不仅能够很好的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在其他科室同样有很广泛的发展前景,因此,该护理方法临床意义显著。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无论是从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还是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时秀锋.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3.
[2]黄月勤,李翠娥,张玉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54-54.
论文作者:柳叶,庄秀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患者论文; 路径论文; 脑出血论文; 方法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