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在景观设计方面对文化内涵营造的强势需求,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新中式”景观设计的内涵与样式,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新中式景观风格作为一种新兴的、民族化的景观设计手法,已经在世界景观设计风格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通过对新中式景观风格的概念介绍和运用手法上的研究,进一步阐述新中式风格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景观设计;新中式风格;应用
新中式”的概念在近几年频繁出现,但学术界对其尚未有十分明确的定义。追溯其源,这一词是由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中而新”演变而来,追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种景观表现形式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优势和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又能体现时代特色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一、新中式风格的概念
新中式风格是中国传统风格内涵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进应用的新形态。新中式家具融合了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双重特性,一是突出现代的“新”,即当代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环境、新需求;二是重在传统中的“中式”,即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审美、中国的哲学、中国的气质以及中国的风格。新中式作为一种风格概念,它所表达的含义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方式”。它是设计师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对传统元素的提炼,用当代的工艺制造将传统文化通过传统元素表达在当代家居产品上,是传统文化与当代人们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
二、“新中式”园林的设计表现
(一)“新”的表现
新中式的“新”是通过材料与手段来体现的。建筑材料方面,新中式园林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现代工程材料,例如采用透水砖、草坪砖等现代材料,用钢筋混凝土取代传统砖木结构,在园中添加庭院灯、隐蔽式音箱等新的小品形式提供新功能等。在山水工程中运用软件分析辅助项目施工,用数据模拟“真实”环境,根据各种比例、参数计算使设计更加合理科学。植物选配时运用生物技术,对植物培育、改良等。新中式的形式之新是对传统造景设计形式的创新发展,主要集中在设计手法和符号形式的创新两个方面。
1、设计手法创新
纵观整个古典园林的构造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造园者通常会采用固定的几种造景方式来对古典园林的景色深化。常见的几种造景手法包括借景、障景、框景、漏景等。现代景观继承了古代构景手法,借助场地周边景色,合理编排空间布局,形成线型、围合型和向心型空间,达到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效果。
传统的造景元素包括山、水、植物与构筑物。传统园林向来讲究山水和环境,这是中国园林独有的特征,在新中式园林营造中,同样注重山水和环境的选择,但相对于传统园林而言,新中式园林尤其是居住区中的园林受诸多局限,因此新中式园林对山水环境的要求更加简单甚至抽象。新中式园林中的建筑多被赋予复古元素,如采用筒瓦装饰屋脊,构建山墙、影壁、游廊、别墅中庭等。景观小品也都选用具有古典韵味的装饰,以此彰显传统文化内涵。在植物方面,新中式园林的植物搭配不如古典园林的空间层次丰富,更为通透疏朗,种类多选用本土植物及中国传统花木,设计者用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松柏、梅兰竹菊、莲花等,向世人传达积极意义。
2、符号形式创新
通过历史长河的积淀,中国古典园林传承中华文化并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的符号,譬如传统纹样、图腾、色彩等。将传统图形和色彩直接应用在设计中或作为景观符号提取的来源,可直观表现出中式神韵。例如,一些园林中使用龙、凤或是其他神兽形象,或祥云、蝙蝠等具有积极寓意在其中的图案。在建筑的色彩搭配方面,保留私家园林的粉墙黛瓦、皇家园林中的红色墙柱、黄色琉璃瓦等,在使建筑更加美观的同时,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共鸣。在此基础上还加入现代风格,沿袭传统园林中的自然理念,辅助传统元素,营造出宁静幽深的景观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优秀案例
新中式园林景观在挖掘了自然和文化底蕴、处理好历史关系的基础上,又体现了新的时代特色,以现代的手法赋予传统文化和意境更深远的内涵,这是景观发展多元化的必然趋势。目前,新中式景观的实践主要集中在居住区景观和旅游开发的公园绿地一类,其中不乏优秀案例。譬如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设计出“中而新,苏而新”、沿袭传统园林形制的新中式园林。该博物馆内建筑延续粉墙黛瓦的黑白灰色系,用钢结构和玻璃素材替代传统园林建筑的木结构和屋面青瓦,营造出轻盈感与现代感。在苏州传统园林中经常出现用湖石的单置或组合模仿自然山水,苏州博物馆西园里依据传统置单块湖石造景,中部北侧围墙处则别出心裁地用片状花岗石塑造远山轮廓,连绵起伏,并借其后拙政园围墙内树木为背景,增加景深,宛如山水画作。贝聿铭先生在设计过程中大量使用传统园林中的设计手法:因馆内水面较规整,便采用在水面构建桥、亭等构筑物的手法,将空间划分得有聚有分;从大堂向北看便可欣赏对面片石假山景,该壁山同时借景拙政园的围墙与园内树木;南入口通过中堂的圆形洞门,北侧庭院景色被框其中,这些都将传统园林中的设计手法运用到极致。
三、“新中式”风格造景特点
(一)造园思想的应用
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崇尚自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意识形态追求。
(二)设计手法的应用
为了达到古典园林中的意境和效果,和古典相遇,犹如一个知己,读懂它,尊重他,传承并发展中国古典园林中众多造景手法,将传统的文化与园林要素进行剥离再组织,调动全系协作。如利用:框景、对景、漏景、借景、障景等,旨在打造出深远层次的景观空间,让每一次驻足,每一个画面都如山似水、步步生景。如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在入口处就运用了框景的造园手法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性,并且融入现代的玻璃和钢结构,现代与古典相结合,含蓄雅致。
(三)传统色彩的选用
在色彩选择上,也依托了传统文化,多选用具有东方韵味色彩的“中国色”。如:长城灰、中国红、玉脂白、琉璃黄等等,融入现代简约元素,结合景观材料和“新中式”的定位形成大气、宁静、内敛的“新中式”空间景观,打造东方色彩浓烈的景观空间。
(四)传统符号的抽象
在设计符号上,解读中国传统的吉祥符号,将其提取、变形,抽象的在景观中进行改编与重置。吉祥符号的运用,是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的承袭。在景观中延续了名族文化魅力的密码,构建了新的景观内涵。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灵感多来源于中国传统特色小品、吉祥物、文字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这种新的景观内涵即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美好生活的隐喻,同时也丰富了现代景观的表现形式。
(五)植物配置的营造
新中式景观的景观以现代而不失东方意境而闻名,所以植物配置上与古典园林相比叫干练简洁,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由实见虚,虚实结合,所以其植物配置层次较丰富、品种也很多样化。而新中式景观植物配置通透而疏朗,形态也比较自然,植物层次以2~3层为主,主要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地被层;新中式景观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部分沿用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如:竹类、荷花、山茶、桂花等植物。
当代中国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园林建设也因此蓬勃发展。新中式保留了传统艺术风格的文化符号,同时又借鉴和吸收了现代风尚元素,使得现代景观更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张璟明.新中式风格下的景观园林设计的空间艺术探究[J].四川建材,2018,44(06)
[2]陆莹.新中式园林景观特色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
[3]符蕊.论中国当代园林景观的新中式风格[J].美术教育研究,2015(23)
论文作者:刘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园林论文; 景观论文; 传统论文; 植物论文; 手法论文; 风格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