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理论与竞争情报研究_完全竞争论文

竞争理论与竞争情报研究_完全竞争论文

竞争理论与竞争情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论文,理论论文,竞争情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竞争性质的研究

竞争是指经济主体在市场上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而不断进行的角逐过程。它 一般具有3个标志:①存在一个赖以自下而上的市场;②存在至少两个以上的生产者或消费 者;③竞争参与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即一方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实现程度越 大 ,另一方的实现程度就越小,从而受到的强制压力也就越大。只有在这种条件下,经济主体 之间才真正处于称之为竞争的态势之中。因此,竞争表现为参与者之间内有动力、外有压力 的持续不断的市场较量过程。

经济主体的竞争内在动力表现为自身的经济利益,体现在诸如保持或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增加销售额、降低内部成本、提高利润等方面。

竞争的外部压力是竞争内在动力的外在表现,因为每一个竞争参与者在追求自身利益和目 标的同时,对另外的竞争参与者就形成了压力。

竞争的性质表现为具有动态行为过程,即为了获得或保持市场优势地位,竞争参与者要不 断改变他们的行为变量,如降低价格、保证质量、加强市场宣传、完善售后服务等等。

竞争的性质还表现为开拓创新过程,即竞争参与者总是在不断地寻找和利用不为人们所熟 知 的市场机会,开拓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提供新的产品。与此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发现 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内部管理方式以及最佳的企业规模。

2 竞争理论的研究

结合经济与经济理论的发展,竞争理论可分为古典竞争理论、新古典竞争理论和现代竞争 理论。古典竞争理论是指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学派的竞争理论;新古典竞争理论是指从19世 纪后半叶以来,至马歇尔前后的竞争理论;现代竞争理论始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至今。

2.1 古典竞争理论

一般认为,古典竞争理论是由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 1 790年)创立的,他是自由竞争理论的倡导者。其理论中的所谓自由是指私人经济主体在国家 干预面前的自由,而不包括其他私人权力的自由。也就是说,要把私人经济主体从国家的限 制监督下解放出来,使他们具有自由开业、自由就业和自由选择消费的权力,至于私人经济 主体之间由于经济权力的形成而导致对他人自由的限制,则不在其理论范围内。亚当·斯密 主张的自由竞争包括下述5个条件:①竞争者必须是独立行动的;②潜在和现实的竞争者的 数量足以使利润平均化;③经济主体必须具备有关市场状况的足够知识;④必须具有摆脱社 会限制的自由,使他们能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行动;⑤要求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生产要素配置 中的必要适应过程。其核心是保证私人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自由。他认为,在自由 竞争过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每一个人,把他们独立分散的经济活动协调为一个 总体。

古典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李嘉图(D.Ricardo,1772~1823年)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学 说 ,坚决主张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更加彻底。

马克思的竞争理论是围绕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阐明竞争在价值形成、价值 实现和剩余价值分配过程中的作用,他重点分析了竞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同一部门内的竞 争和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

2.2 新古典竞争理论

古典竞争理论存在于一般市场理论之中,自由竞争是一个导致利益和谐和市场均衡的过程 ,而新古典竞争理论则认为竞争是一种市场过程最终结果的均衡状态。这种理论试图证明, 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竞争会实现局部或一般均衡以及个人利益与全社会利益的和谐一致 ,并力图阐明在这种状态下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这种达到了经济均衡和利益和谐的市场竞争 的最终状态,被称之为完全竞争。与之相对立的则是垄断。

完全竞争理论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大体上是指自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20年代,围 绕市场均衡理论和价格理论而形成的竞争理论。在经济学史上,瑞士洛桑学派和英国剑桥学 派对完全竞争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完全竞争理论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经济学 家古诺,经过杰文斯、瓦尔拉斯、帕累托、马歇尔等人,最终由美国经济学家奈特于1921年 在他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对完全竞争模式做了全面阐述。20世纪30年代, 罗 宾逊、张伯伦、欧根等人又对完全竞争理论模式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补充,同时不完全竞争 理论开始产生,即所谓“价格理论革命”[1]。

完全竞争理论把脱离实际的完全竞争静态均衡模式作为最理想的形式,一切非完全竞争状 态则被视为对于完全竞争均衡的外来干扰因素,强调竞争政策的目的是要创造和保持完全竞 争所需的条件。

不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理论[2-4]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 家张伯伦各自提出的竞争理论。与完全竞争理论一样,不完全竞争理论也存在于他们的价格 理论之中,所以不完全竞争理论的产生又称为“价格理论革命”。与完全竞争理论不同的是 ,他们认为现实的竞争不是完全竞争,而是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因此,不完全竞争理论 的研究重点是,在现实的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下,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厂商的行为是怎样 的,均衡是如何实现的。这样,与完全竞争理论相比,不完全竞争理论就显得更接近于现实 市场竞争过程。

1926年,英国经济学家斯拉法对完全竞争理论提出了批评,认为:①完全竞争与规模经营 是不兼容的;②总体的市场实际上是由若干局部小市场组成的,在这样一些局部市场上,少 数企业会形成一种垄断。1933年罗宾逊和张伯伦分别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和《垄断 竞争理论》,把介于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极的中间状态,在不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的范畴内 ,作了理论上的概括与分析。

20世纪30、40年代,以欧根等人为代表的德国弗莱堡学派的竞争理论,提出现代技术的发 展不但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会加剧竞争。因为:①现代交通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以前的 单个地方市场失去了独立性,从而形成了统一的大市场,在这个新的大市场中,以前的地方 局部市场上的垄断或寡头重新置于相互激烈竞争之中;②现代技术的发展使产品之间和市场 之间的替代联系加强了,竞争不局限于一个部门和单个市场,因而竞争范围更加广泛, 竞争强度也增大了;③由于技术进步,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过程缩短,资本转移流动的速 度加快,从而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都会进一步加强。

1939年,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做了《论可行性竞争概念》的报告,提出了可行性竞争的概 念,并且首次尝试用一种可实现的竞争理论作为现实竞争政策的理论基础。他指出:“完全 竞争不存在并且不能存在,可能从来也没有存在过”。与不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理论不同, 克拉克不主张通过竞争政策措施逐步消除竞争的不完善因素,而是承认不完善因素作为现实 条件,并且论证了在这些现实前提条件下竞争是可行的。在他看来,在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 场上,不完全竞争因素的不断出现,会形成一个“补偿平衡效应”,以致不完全竞争因素相 互抵消,竞争会继续保持并且更为激烈,竞争的效果也会接近完全竞争,合乎人们的愿望。

2.3 现代竞争理论

现代竞争理论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抛弃了完全竞争作为现实和理想的竞争模式的教条, 竞争不是作为一种静止的最终状态,而是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研究重点不再是既定 前 提条件下价格如何决定以及如何适应现存结构实现均衡,而是现实市场竞争过程的各种竞争 要素的组合形式,以及在什么样的竞争形式下能够实现技术进步和创新。从此,竞争理论才 从一般市场理论和价格理论中独立出来。

2.3.1 创新理论与动态竞争

在向现代竞争理论的转变过程中,熊彼特的创新与动态竞争理论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他 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用动态的观点分析了“创新”在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与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并把这种“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看成是资本主义的 最根本特征。熊彼特观点中的“创新”是人们以不懈的努力和智慧去改进生产方法和商业方 法,是生产函数的变动,而这种函数不能分解为无限小的步骤。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 是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组合”引入现有的生产体系。这种“新 组合”包括5种情况:①开发新产品;②采用新技术;③开辟新市场;④控制原材料;⑤实 现企业的新组织形式。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一个“新组合”不断代替“旧组合”的过程,在竞 争性的经济里,新组合意味着通过竞争而消灭旧组合。熊彼特于1942年出版了《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他的动态竞争理论。

2.3.2 有效竞争理论

有效竞争理论是克拉克于20世纪50、60年代在其父和熊彼特创新 与动态理论的影响下,提出和最终形成的现代竞争理论的第一个完整理论体系。他提出了动 态竞争基本观点,并放弃了有关可行性竞争的结论。1961年,他系统阐述了有效竞争理论。 有效竞争是由“突进行动”和“追踪反应”这两个阶段构成的一个无止境的动态过程的竞争 ,其前提是竞争因素的不完全性,结果是实现了技术进步与创新。它的基本内容是:①竞争 作为动态过程是经济主体独立行动的一种方式。目标是实现利润增长或避免利润下降;生产 者之间的竞争是自由的,消费者的选择也是自由的,这样才能形成相互刺激的竞争关系。② 竞争过程的“突进行动”阶段是由先锋企业首先进行创新,运用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开发 新市场、实行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从而获得“优先利润”,在竞争中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竞 争过程的“追踪反应”阶段是与先锋企业处于竞争关系中的其它企业开始模仿和追随先锋企 业的方式,以求分得一份优先利润或避免利润下降。这两个阶段是连续不断地交替进行的。 ③先锋企业获得的优先利润,不仅是保证竞争动态过程的前提,而且是动态竞争过程的结果 。④市场不完善因素既是创新竞争行为和模仿反应竞争行为的前提,也是其活动的结果,它 们成为动态竞争过程实现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市场不完善 因素包括:产品的差异性 、市场的不透明性、缺乏可预见以及适应速度的“时间长度”。这些市场不完善因素或垄断 因素,不仅不会影响竞争的强度和广度,反而使竞争更为有效。

2.3.3 工业组织理论

这是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竞争理论。20世纪30年代末,由 梅森等人在哈佛大学创立了工业组织研究方向,开始对市场竞争过程的组织结构、竞争行为 方式及其市场竞争结果进行经验研究,50年代贝恩等人提出了工业组织理论的可行竞争或有 效竞争理论;60、70年代,由谢勒等人进一步发展的工业组织理论,称之为新工业组织理论 ,后又被称之为竞争理论的哈佛学派。其理论观点认为:竞争是作为实现经济政策目标的手 段,而不是作为目标本身。为了保持有效竞争,获得令人满意的市场结果,必须运用竞争政 策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进行干预、调节。

2.4 最佳竞争强度理论

最佳竞争强度理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康岑巴赫于20世纪60年代在克拉克有效竞争理论和工 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竞争理论及竞争政策主张。

最佳竞争强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仍然是动态竞争思想,即竞争是由突进行动和追踪反应两 个阶段构成的动态过程。其观点认为:在一个竞争市场上处于主动地位的先锋企业和处于被 动地位的模仿企业的相互共同作用关系,构成了竞争的动态过程。这两种不同类型企业竞争 的相互作用程度将受下列因素的影响而增大:①先锋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大;②未被利用的生 产能力增大以及先锋企业的库存增大;③需求在两种不同企业之间的可移动性增大。而竞争 的 动态性程度则是通过竞争强度衡量的。如果处于被动地位的模仿企业对于处于主动地位的先 锋企业的创新反应和适应过程越快、越全面,那么创新企业的优先利润消失的速度也就越快 ,因而也就表明竞争的强度越大。相反,则速度慢、竞争强度小。而处于被动地位的模仿企 业受到的生存威胁越大,它们反应的速度也就越快,反应行为也就越强烈。此外,分享一份 优先利润的欲望也推动和刺激它们做出快速、强烈的反应。所以,先锋企业通过技术和创新 所得到的优先利润实际和可能消失的速度快慢,就反映着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强度大小。

2.5 竞争自由理论

它是德国经济学家霍普曼在古典自由竞争理论和哈耶克新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提出的竞争 理论。霍普曼认为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和最佳竞争强度理论、工业组织理论等存在的一个 重大缺陷是,把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现象简单地归结为几条因果联系规律。古典自由竞争理 论和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理论则始终把市场竞争作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 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的经济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霍普曼认为 :市场经济是一个由个人和企业根据一般行为规则所构成的经济系统,它是一个综合而成的 、自我 调节(反馈)的、开放和演进的动态系统。竞争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自然秩序,始终表现为 一个综合现象并存的市场过程,它只能以一般模式来表达,而不可能简单地归结为个别要素 之间的固定关系。

3 竞争情报的研究

3.1 竞争情报的概念及其产生

“竞争情报”这一概念,首先来自于国外的“competitive intelligence”一词,翻译为 中文,称之为“竞争情报”,一般指竞争主体为保持竞争优势所需要的一切有关竞争对手和 竞争环境的情报,广义上也包含相关的情报活动[5]。对竞争情报的概念,联合国工发组织( UNIDO)对其的解释是:“对一个企业来说,外部环境中的任何变化,包括技术的、经济的以 及政治等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利益乃至其生存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能通过‘阅读’早期的 预警信号,发现并预知这些可能的变化,就可以利用所剩的时间,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开 威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这种能力在当今社会中正越来越变得至关重要。”[6]竞争情报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竞争情报主要指与竞争相关的一切情报;广义的竞争情报则指为 了提高竞争力而进行的一切情报活动,既包括情报产品,也包括活动过程[7]。

竞争情报的产生,首先来自于经济活动中的市场竞争,从此意义上讲,有市场竞争者,就 必定有相应的竞争情报。竞争情报的出现可能有很长的历史,但真正提出“竞争情报”这一 概念的时间则不过30多年,而这期间市场经济的竞争却异常激烈,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情报的 需求程度已非过去大工业市场经济时代所能比拟的,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残酷,竞争 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对情报的需求较之以往更迫切、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竞争情报的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兴趣。据1993年的一项全球性问卷调查统计,已有7 4%的企业正式建立了竞争情报部门。1986年,美国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的成立为竞 争情报研究工作的专业化奠定了基础,同年出版了《竞争情报评论》和《SCIP新闻》。随后 欧洲、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东南亚等国也相继建立了相应的专业组织,并正在筹建全 球性的SCIP组织[8]。我国于1994年1月也正式成立了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专业委员会 ,并主办了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标志着我国竞争情报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入了专业化的新阶段 。

3.2 竞争情报的研究内容

竞争情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参与者为保持自己在市场上的优势,在市场角逐过程中为 实现增加利润或避免利润下降所需要获取的有关竞争对手或竞争环境的情报。由此可见,竞 争 情报是竞争主体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一种活动或情报产品。它伴随着市场竞争活动而产生, 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基于现代竞争理论,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可分为先锋企业和跟进企业。其 行为又可分为“突进行动”和“追踪反应”两类。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由于竞争主体 和竞争行为的不同,其对竞争情报内容的需要也有不同的表现。

在先锋企业的“突进行动”上,企业对竞争情报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市场新需求 的调研和分析、技术革新、管理革新等方面。而在跟进企业的“追踪反应”上,企业对竞争 情报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竞争对手情报、价格情报、市场细分调研与分析、完善产品质量、提 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市场广告与营业员营销活动调研分析、成本管理等方面。

由上可知,由于竞争企业处于竞争活动的不同阶段,故对竞争情报的需求内容存在着明显 的差异,这可从竞争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中体现出对竞争情报的需求。

在竞争企业的市场竞争活动中,竞争情报的定位首先是为企业战略管理层服务,而情报定 位则是为企业的管理层和业务操作层服务的,因而体现出竞争情报的重要性。反映竞争企业 经营战略的竞争情报内容主要体现在:①总体经营战略、目标和政策竞争情报;②产品和服 务竞争情报;③定价竞争情报;④销售和市场营销竞争情报;⑤技术服务竞争情报;⑥运行 管理竞争情报;⑦成本地位竞争情报;⑧研究与工程竞争情报;⑨财政竞争情报;⑩组织结 构竞争情报;(11)管理层与董事会竞争情报;(12)在顾客与竞争者中的市场形象竞争情报; (13)总体评价竞争情报。

3.3 竞争情报信息源分析

不同的竞争企业,其竞争情报需求不同,竞争企业的不同经营战略阶段的竞争情报需求也 不同,但了解与掌握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情报,却是每一个竞争企业所必需的。因为宏观 环境的政治和经济变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微观环境的掌握与控制,也同样涉 及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竞争企业的竞争情报的情报源分布广泛。

据国外的统计调查表明,竞争情报部门的职能主要体现在:战略规划占27%,市场研究占25 %,信息服务占17%[9]。但不同的竞争企业,其竞争情报需求有较大的差异,本文更多地从 广泛性角度分析情报源。

竞争情报源的信息来源有:①一般状况竞争情报源,如经济态势、产业政策、同行业企业 数量及分布、竞争企业的数量及市场占有率、主要竞争对手、主要竞争对手的目标、主要竞 争对手的营销组织、主要竞争对手的财务状况、主要竞争对手的优缺点、潜在的竞争对手等 。②主要竞争产品状况竞争情报源,如产品项目、产品特征、市场份额、售后服务、新产品 开发、客户忠诚度、价格、成本、过去价格变动分析、未来价格趋势等。③主要竞争对手的 行销状况竞争情报源,如营销方式及组织、销售渠道管理及中间商实力、营销实力、交易条 件、广告预算、广告效果、促销活动及效果、公共关系与政府关系等。

竞争情报源的信息收集主要分为公开情报源、调研情报源、非公开情报源3类。公开情报源 多为专业期刊、报纸、竞争对手出版物、互联网主页、专利、标准规范、会议资料、展览会 、数据库等。调研情报源多为竞争情报部门组织的市场调研活动所采集的分析报告和数据以 及来自行业协会和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非公开情报源多为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竞争对手与 竞争环境的信息。企业内部信息为企业运行数据,多来自企业自身业务MIS(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的数据及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产生的分析数据,企业自身完整的信息是竞争情报分析所 不可缺少的,如财务报告、生产成本报告、生产效率报告、库存及流动率报告、营销组织与 方式报告、区域市场分析报告、销售渠道分析报告、最终消费者信息报告等等;收集竞争对 手 非公开信息所产生的分析报告,如市场占有率报告、消费者评价报告、销售商商品周转率报 告、分销渠道分析报告、价格变动分析报告、促销活动分析报告等等;竞争环境的信息源如 政治与行业政策分析报告等。因此,对于竞争情报源的重要数据,还体现在各类正确的分析 数据之上,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也将影响竞争情报的正确性。

3.4 竞争情报系统分析

由于竞争情报源的数据来源不规范,且地域跨度大,时间性要求强等特点,仅依靠手工劳 动或企业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管理模式,难以解决对竞争情报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竞争情报 系统的建立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本地局域网内部数据库系统为主,外部采用Inte rnet、DDN、PSTN(公用电话网)的广域网信息交流方式,确保信息技术对竞争情报系统的基 础构 架。

竞争情报系统是竞争企业为了获取或保持竞争优势而设置的竞争情报的收集、整理、加工 、存贮、处理和输出的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从竞争情报源的特点分析,竞争情报系统的业务数据采集与输入模式可分为内部局域网系 统和外部基于Internet和PSTN的广域网系统,数据的处理则完全为内部局域网系统。数据 处理方式以各业务部门和竞争情报部门共同进行数据处理为特点,采用基于C/S/S分布式数 据库管理,同时竞争情报部门还可获取企业生产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数据,对竞争情 报数据的录入,由各部门处理,对数据查询,则采用应用级权限管理,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 不同的数据操作级服务。

4 我国竞争情报发展研究

我国竞争情报的发展可追溯到1980年,自杨沛霆先生首次在文献上讨论intelligence[10] 至今,竞争情报研究已为政府、企业和科技领域提供了不少成果并成立了竞争情报专业组织 。

目前,我国的竞争情报活动基本上仍停留在研究机构的研究与小范围服务上,绝大多数企 业对此概念和其作用、功能、意义与运作则几无所知。世纪之交,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内 的市场很快将受到与国际贸易接轨后的强烈冲击,企业间的竞争被从国内市场拉上了国际市 场,企业对竞争情报的需求将表现出强烈的要求,不仅要求情报获取更加准确、及时,而且 对竞争情报内容的系统性、分析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我国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确立竞争情报体系在企业竞争中的主导作用和 决定性的地位,必须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机制,以客户满意为导向的市场营销服务 体系,以合理物流为导向的生产储运体系,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资金周转速率,提高人力 资源素质,及时分析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变化的情报,确保竞争情报为企业决策与管理服务 ,使企业对竞争情报的认识与操作有深刻的理解。

在对企业提出更高的竞争情报要求的同时,对我国竞争情报专业化组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我国竞争情报专业组织应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竞争情报理论体系,为我国 企业的情报组织提供高水准的培训业务和理论与操作指导,使竞争情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发 挥真正的作用。

标签:;  ;  ;  ;  ;  ;  ;  ;  ;  

竞争理论与竞争情报研究_完全竞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