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第二高级中学 山东 青岛 266107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渗透,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德育渗透 教学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和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要素组成,这是对信息技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为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高中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与他人、自然和谐共处。
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更好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针对高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中涉及了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探究意识、交流合作、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对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汇总后发现: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较好,但独立思考习惯与探究意识差。学生思维惰性强,学习被动,依赖性强,思维品质欠佳,学生缺少合作意识,日常行为习惯缺少自律性。针对学生学情现状,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挖掘,制定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有的放矢地创设学习情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适时引导必不可少。在《网页的设计与制作》这一章内容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制作关于国庆阅兵,奥运冠军,中国航天等专题网站,学生通过搜集素材,更加了解我们国家的国防科技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为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所鼓舞感动,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拍手叫好。通过这些专题制作,学生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树立为国争光的理想信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表达交流与社会适应能力
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他们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他们希望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同时又渴望被人理解,在这种矛盾中容易产生孤独感,无法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按照学生的性别、学习水平、性格特征来分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有些不愿意与人沟通,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会慢慢地融入小组的学习氛围,开始尝试去体验任务,与他人分享成果,学会去评价和被评价。学生能够体验到完成任务带来的成就感和小组共同努力带来的集体荣誉感,这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促进,与人交往,提高适应环境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树立网络道德与信息社会责任感
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的能力。第七章《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学习,通过小组活动,研讨网络购物,公共场所Wi-Fi使用等应用实例,分析信息系统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总结相关防范策略,学习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以及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能安全、守法地应用信息系统。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已成为各国未来发展战略的制高点。信息素养是二十一世纪公民的“必修课”,而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意识、态度和行为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引导学生学习信息化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德育渗透教育,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合格的中国公民。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吴钢 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2000,(8)。
[3]范国儒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7,(33)。
论文作者:王平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信息论文; 德育论文; 社会论文; 高中论文; 意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