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论文_苏林丘,游涛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论文_苏林丘,游涛

苏林丘 游涛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 目的: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川崎病患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观察冠状动脉有无病变。结果:40例川崎病患儿中左冠状动脉扩张14例(占35%),右冠状动脉扩张4例(占10%),左、右冠状动脉均扩张2例(占5%),冠状动脉瘤7例(占17.5%),巨大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1例(占2.5%)。川崎病发病4周内超声心动图发现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较高,冠状动脉病变高峰期为发病后的2~3周。18例冠状动脉扩张患儿在1~3个月恢复正常,5例冠状动脉瘤患儿在3 ~6个月恢复,1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患儿在发病2年后随访仍未恢复。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动态观察冠状动脉的变化,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对远端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有一定困难。

【关键词】 小儿川崎病;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病变

【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203-02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症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由于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扩张、瘤样病变或血栓形成等,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甚至猝死,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资料,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5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川崎病患儿40例,所选患儿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3.5岁。超声心动图观察时间:急性期4周内每周检查1次,出院后3个月、半年复查,以后每年定期复查。

1.2仪器与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GEVivid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8MHz,对不能配合的患儿给予口服水合氯醛镇静后检查。患儿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常规检查心脏各标准切面,然后重点对冠状动脉进行探查。以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清晰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然后探头略向上滑动以显示前降支及回旋支近端,于主动脉根部及非标准左室长轴切面显示右冠状动脉主干,图像放大后于舒张期测量其内径(至少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注意是否有冠状动脉瘤形成,动脉瘤内是否有血栓形成。

1.3冠状动脉病变分级

0级:冠状动脉内径正常,冠状动脉和主动脉根部内径之比<0.1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级:冠状动脉扩张,内径达3~4mm,0.16<冠状动脉和主动脉根部内径之比<0.3。2级:冠状动脉内径4~8mm,前降支或回旋支内径≥3mm,冠状动脉和主动脉根部内径之比>0.3(冠状动脉瘤形成)。3级:巨大冠状动脉瘤,内径>8mm,冠状动脉和主动脉根部内径之比≥0.6。

2.结果

40例川崎病患儿中,发现冠状动脉病变28例,占70%,其中左冠状动脉扩张14例,占35%;右冠状动脉扩张4例,占10%;左、右冠状动脉均扩张2例,占5%;冠状动脉瘤7例,占17.5%;巨大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1例,占2.5%。冠状动脉病变在发病0~2周共检出6例,占发病总人数21.4%;2~3周共检出20例,占发病总人数的71.4%;4周后共检出2例,占发病总人数的7.2%。18例冠状动脉扩张患儿在1~3个月恢复正常,占90%;5例冠状动脉瘤患儿在3~6个月恢复,占71.4%;1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患儿在发病2年后随访仍未恢复。

3.讨论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以血管炎为中心的全身性脏器炎症,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次报道,好发于婴幼儿,临床表现多为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川崎病是小儿时期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其急性期常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炎、心脏瓣膜炎、心包炎等,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冠状动脉瘤甚至血栓形成而致心肌缺血、梗死而引起猝死。此外,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可持续多年,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据文献报道,冠状动脉病变频率依次为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及右旋支,左回旋支受累少见。本研究中,40例川崎病患儿中发生冠状动脉病变28例,占70%,其中左冠状动脉扩张14例,占35%;右冠状动脉扩张4例,占10%;左、右冠状动脉均扩张2例,占5%;冠状动脉瘤7例,占17.5%;巨大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1例,占2.5%。由此可见,超声心动图可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累积的部位、冠脉管径的变化以及心脏受累情况作出直观而准确的评价。此外本研究显示,川崎病发病4周内超声心动图发现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较高,其中高峰期为发病后的2~3周,约占92.8%,但也有约7.2%的患儿可在发病4周后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因此建议有条件者在发病4周内应每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次,以后3个月、半年复查,然后根据病变程度至少每年复查一次。本研究发现经治疗后90%的冠状动脉扩张者患儿在随访1~3个月内恢复正常,71.4%的冠状动脉瘤患儿在3~6个月内恢复,1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患儿,在随访2年后仍未恢复,说明冠状动脉病变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大部分可恢复,但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冠状动脉瘤恢复时间较长,而巨大冠状动脉瘤并发血栓形成时则预后差。

由于小儿胸壁较薄,透声性好,经胸超声心动图能较易检出病变的冠状动脉并判断其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超声心动图还可动态观察治疗前后冠状动脉的变化,对临床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小儿川崎病影像学检查中的首选方法。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对远端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有一定的困难,故必要时可行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来弥补经胸超声心动图的不足。

【参考文献】

[1]Nakarnura Y, Yanagawa H, Ojima T, et al. Cardiac sequelae of Kawasaki disease among recurrent case[J]. Arch Dis Child, 1998,78( 2) : 163- 165.

[2]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78-387.

[3]余启军.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1(3):18-30.

[4]周小平,祝伟宏,姚一鸣,等.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检测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45-146.

[5]Noto N,Kamiyama H,Karasawa K,et al. Long-term prognostic impact of 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and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a 15-year follow-up 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14, 63( 4) : 337.

[6]门杰,曾宁,张宇等.超声心动图随访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的变化[J].临床医学超声杂志,2011,13(12):825-827.

论文作者:苏林丘,游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论文_苏林丘,游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