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商街改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掀起商业街新建和改造的热潮,据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商业街存量已超过3000条,步行商业街存量已超过200条,商业街总长度累计超过1800公里,商业街总规模累计已超过1.5亿平方米。一些城市的新建商业街长度正在从1公里、2公里延长到3公里,不断刷新创造新纪录;更多的城市规划在未来的3—10年内即将打造10条甚至更多的商业街。可以预计,在未来的2—3年内,我国的商业街数量将会有更快的增长。如何成功地开发、经营和管理商业街,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和开发商所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商街历史溯源
循着历史的足迹,我们发现商街不是一种自发的历史现象,而是历史经济发展的见证与延续,它与一定时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密切相关,它是伴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又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由于商街的这种物质性,它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更能概括地表现其时代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商街,不仅仅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繁衍与深化。
整个一部中国的城市发展史,都与商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汉唐、长安都市的市井、街坊到北宋的开封闹市,在这些个光彩夺目的阶段,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及文学人物,都涌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汇聚迸发力。人文思想成为古代商街繁荣的轴心,这里,出现了巍峨高耸的城垣、繁华的市井、密集的人口、整齐的建筑布局,并形成了独立的工商业和集中的文化阶层。这里开始出现“城市生活方式”和居民阶层。所有这些,都与商街的培育与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这样说,都市的发展离不开商街,而商街又为都市的繁荣填补了丰富的内涵,由此可以认为:商街是城市繁荣的标志,商街又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新兴城市的雏形。
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千多年前这样一幅画面:汴水中停泊和行驶着的大大小小20多艘船,桥上桥下,船上船边,人们手忙脚乱,喧哗嘈杂。经汴河上的拱桥,可直入城内。街道上大量出现的是中小商人、手工业者、摊贩等,街道两旁并列着各种牌号的店铺、作坊。据史料记载,当时在开封政府登记的店铺已达到64000多户,资产达百万、十万以上的商户比比皆是。该图是那个时期物资高度集中、生活情趣、生活质量的真实反映,充分显示了那个时代商业街的极度繁荣。
当然,商街最繁荣的时期还是在当代。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建设现代的步行商业街。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需的不断扩大,到了世纪之交,商街的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局面。
二、扩大内需催生商街改造
一个国家的总需求由三部分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而消费需求至关重要,其理论依据分析如下:
第一,拉动内需的方向从投资领域向消费领域的必然转变。西方资本主义世界1923年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催生了凯恩斯主义的诞生,主张在经济萧条时期通过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滞涨的事实证明,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难以持久。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被迫从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转为降息、减税、刺激消费增长的经济政策,标志着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向从投资领域转向消费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的实证研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率一般为61%,而中国2003年的居民消费率仅为43.2%,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8个百分点。如果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必将加剧消费与投资比例失衡的状况, 形成“消费不足——产成品——库存增加——资金回收障碍——扩大再生产困难——失业增加——收入下降——消费不足”的恶性循环。
第二,近几年来,我国出口贸易额迅速增加,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出口的增长势必导致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使得贸易摩擦的争端日益增多。随着入世后关键过渡期的到来,我国已经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可以肯定,尽管短期内我国出口额还会有所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必将逐渐趋缓。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化,就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发展战略调整就是一个类似的例子。坚持以内需为主意味着一国的需求结构偏重于内需,保持适度的外贸依存度。根据联合国LINK网站资料计算,中国在2003年的外贸依存度超过了60%,是同期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三倍。这绝不是一个正常而且可以持久的现象。因此,应把推动消费内需,作为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首先,扩大消费信贷,刺激消费需求。在中国启动内需的战略中,消费信贷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允许部分银行试办消费信贷业务,199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颁布了有关住房、汽车、助学以及消费贷款的管理办法,为各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奠定了制度基础。从总体上看,中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品种上以及公众的信用观念和接受程度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尽管从开展消费信贷到消费被启动还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但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来说,这是必需的。通过扩大消费信贷,不仅能够使老百姓“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而且能够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其次,财政政策刺激,引导消费需求。1998年中国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领先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然而,中国政府在启动消费需求中如何有效地发挥作用,在政策运用和目标控制上尚需作进一步深刻研究。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各级财政部门很有必要把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和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财税政策,找准政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其主要在于: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扩大居民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实行更加积极灵活的国债政策,建立新型的中央与地方的债务转移支付制度等,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效能,促进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进一步开拓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大中城市商街改造就应运而生。
三、我国商街改造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会长荀培路将我国商业街的发展现状概括为:总量迅速增长、地位日益显著、经营缺乏特色、经济效益堪忧四大特征。纵观我国城市商街改造发展情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避免市场定位的失真导致“负开街现象”。
首先表现在消费需求满足的功能组合上。据最新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消费者进新型商业街60%以上是为了娱乐、旅游和休闲,而只有不到40%的人是专为购物而来,正如北京王府井大街北京人去购物的少,外地人去逛的多。这成为发展商和投资经营者一大挑战,这一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多数商业街将很有可能陷入“逛多买少”的窘境。实践证明,相当一部分商业步行街改造后,虽然人流量较之以前有所增加,但很多商店的销售和利润甚至比改造前还差,主要原因是功能过分集中在单一的购物上来,形成购物、休闲、旅游三位一体的综合精品商业街,既弱化了社区市民消费,又未形成更大辐射范围的标致性商业调整核心。
其次是商业业种、业态的选择和组合上,也是不少商业街定位的一大败笔。一般说来,商圈里业态越丰富,商圈经济也就越成熟。各业态根据商圈的特点,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样在商业街这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内部,各业态也应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凝聚各业态的闪光点以强化和突显商业街的整体定位。如仅靠几个明星店铺,是支撑不了一条街的整体的开发的。
三是大小失调。一条商业街上占最大比例的商铺应是专卖店,而大百货大商场一定要控制数量。目前国内有的商街百货店过多,而专卖店比例却少得可怜,商街便失去了她应有的灵气。
2、避免“千街一面”,丧失文化底蕴
商业街一般是自然形成的,多数具有上百年的历史,街面上不乏百年老店,其建筑风格也已具备文物保护价值。老街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底蕴,也就失去了它的灵气与神韵。如何使有百年历史的老商街在改造之后仍能保留旧街古韵?这是摆在改造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以广州市北京路商业街改造为例:北京路在改造之前,由于外部环境不够理想,以至于与营造优美、舒适购物环境而显得格格不入,如何改造摆在北京路的面前。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讨论研究认为:一方面推倒重来、重新建设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周期长;另一方面重新建设后步行街的繁荣未必能坚持下来,更重要的是,推倒重来,会导致商业街区骑楼建筑风格、空间尺度环境、历史文脉的破坏。该街的整治改造必须建立在对传统街区历史文脉、风貌保护、利用的基础之上,坚持保护与整治改造相结合。按照“现代都市特色、岭南建筑风格、浓厚文化氛围、窗口示范作用”这一基本定位和“保护与整治相结合原则”、“过渡原则”、“净化原则”、“艺术化原则”、“低投入高产出原则”、“立体化原则”出发,该路全面开始了整治改造工作。1999年投入1000多万元,整治改造了北京路步行街段。2000年又投入3000多万元,按照原来的设想风格,对北京北路、北京南路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开街后,这一古老的商业街更显得生意盎然,较好地体现了“现代都市”、“岭南建筑风格”、“浓厚文化氛围”这一商业旅游中心的特色,对广州成为现代国际都市和华南经济中心,起到了窗口作用和示范作用。
3、避免商街建造成为“形象”,脱离实际要求
目前一些城市在商街改造中把形象工程作为重头戏,导致商气不旺,劳命伤财,甚至于前功尽弃。形象工程的共同特点就是摆样子,其工程本身往往并不能给群众带来什么实际利益。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的很多领导干部没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去行使自己的权力,在工作作风上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脱离实际。其次是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形象工程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科学的审批立项,很多情况下只是个别领导拍脑门子定下来的,监督失效,形象工程自然会产生。
天津市某区欧式商业步行街位于比较繁华地段,2000年10月1日建成,总投资7000万元,为当地的现代商业形象工程,仅用彩色花岗岩铺装步行街路面,就花了2819万元。开街纳客以来,因为步行街客流量有限,管理跟不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步行街上任意停泊、行驶。昔日的“形象工程”,如今成了免费停车场。当地不少商家戏称:欧式商业“步行街”成了“不行街”。
4、以人为本,打造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现代意义的商业街是多种业态、业种的有机组合,涵盖着购物、休闲、文化、娱乐、旅游、饮食的方方面面。从功能结构来说,商业街是多功能的SHOPPINGMALL。如何使商业街购物主业态退居次要位置也影响着商业街今后的正确走向。现在许多商家对于商业街的总体功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商业街购物功能比例的下降,会导致商业街本身商业功能的丧失。其实这是一种较为狭隘的商业意识,因为人们在商业街的需求是多样的,并不只是购物,而且,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整条街的商业文化氛围,因此,商业街的发展前景应是旅游、文化、休闲等其它功能的不断充实。如新近建成的福州步行街就比较成功。
福州商业步行街,东起福州闽江大桥北立交桥西侧引桥,西接五一南路低洲桥,北接福州服装鞋帽城,南靠江滨大道,东西全长近500米,采用法国香榭丽舍大道错位设计,形成充分体现现代风格的6大功能区:步行区、水体景观区、休闲区、公园区、娱乐区、高空区。有十大景观:雕塑、拉膜、喷泉水体、柱廊、绿廊、钢琴式舞台、露天舞台、灯光夜景、电子屏幕、灯箱广告。其中每组雕塑都体现一个主题,如商贸、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拉膜则采用现代国际最新工艺。当游人登上元洪城8层观景台时,居高俯视,只见游人如织,芳草如茵,流光溢彩;远眺鼓山婉转,江滨大道、鏊峰大桥,闽江大桥飞架南北,桥上车水马龙,江面商船游弋,蓝天碧水,好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
四、国际著名商业街的启示
在西方国家的大都市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是中央商业区,如美国纽约的曼哈顿、日本东京的银座法国的香榭丽舍等。一个中央商业区必须是这个城市的商务功能核心,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商业特别发达,它不仅涵盖了一般零售业和服务业,并且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娱乐、房地产、写字楼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等。
第二、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区域经济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影响着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其社会知名度要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的商业中心。
第三、中央商业区的功能要辐射整个城市而不是仅在某一地区某一范围内发挥作用。它是一座城市的开放窗口,是整个城市和商业发燕尾服的中枢,是南来北往的客流集散地,特别是搞商务活动的人都必须前往的地方。
第四、中央商业区应位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地价和土地的利用率最高,交通极为便利,人流、车流量最大、建筑物相对集中,有现代化的市政、信息产业环境,对跨国公司有巨大的吸引力。
银座是日本东京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因为在固定的时间内禁止车辆通行,它又被称为“步行者的天堂”。明治初年,东京成了日本的“世界门户”,西方商业与生活方式最先渗入此街。以银座大道为界,银座分东、西银座,大道两旁,高级商店和名牌老铺鳞次栉比,巨大的橱窗展出最新流行的男女时装、锦绣和服、金银珠宝等,醒目而又奇特的宣传广告比比皆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三越”、“松星”等大百货店坐落于此,“三越”被日本人称为“大百货店的开拓者”,经营的重点是面向年轻人的时髦商品和其他高档商品,这里还有规模不大,但专门经营某种独特商品并保持传统制作方法的店铺,总数超过500家,多数为名牌专门店。银座出售的商品多是高档品,价格高,面向上层社会。银座大道后街的饭店、酒店、小吃店最多,颇具特色的日本料理应有尽有。除了大量的商店与酒店外,还有数十家旅馆、众多的舞厅、夜总会、剧院,100多个画廊,这些都增添了银座的繁华。银座平时经常举办各种展览会、表演会和其他娱乐活动。随着季节变化,商家经常向游客赠送鲜花,这既博得游客的好感,也起到了广告宣传作用。每年9、10月间举行的“大银座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在日本,银座已成为繁华的同义语,以“银座”命名的商街多达400余条。
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同样是历史悠久,引人注目。从凯旋门到协和广场之间的香榭大道,几乎是观光客眼中巴黎大道的代名词,这条商街在凯旋门的辉映下,洋溢着骄傲、时尚、古典的气氛,大道上精品商店林立,从凯旋门沿着这条商街缓步游览,丽都夜总会、大小宫殿、协和广场、杜乐丽花园直至卢浮宫,这一区域堪称巴黎最经典的观光路线。香榭大道因各国观光客涌入,多为一般品牌商店,价位和其他真正精品街相比,是屈指可数的。
SHOPPINGMALL起源于美国。在美国东、西部都有几个SHOPPINGMALL。MALL专指“在毗邻的建筑群中或一个大建筑物中,许多商店和餐馆组成的大型零售综合体。”MALL大体有如下三个特征:一大,占地面积大、绿地大、停车场大、建筑规模大;二多:行业多、店铺多、 功能多(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三高:购物环境要求高、档次高、价格高、顾客群购买力高。毫无疑问,SHOPPINGMALL是与世界市场接轨最快速的新兴业态。
MALL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一大片建筑物中的店铺群,如“南海岸广场(SOUTH COAST PLAZA)”,这是加州最大的MALL,在美国也数一数二。这里有免费的内部公共汽车供游人观光,有可存放上万辆汽车的免费停车场。它由6家美国著名的大型百货公司如西尔斯(SEARS)、 罗滨逊梅(ROBINSONS-MAY)等作为支柱组成,分别占据四角,各店面积均在1万平方米以上。在6家大型百货公司之间,有多条长近百米的通道相连。这些通道也是密封的,由200多家各具特色的专业商店分布通道两旁,自然形成多条商业街。漫步其间有逛街的感受,但绝无车辆之忧和日晒雨淋之虑,而且随处有座椅可以休息。它们的设施先进,有中央空调、滚动扶梯、地毯、人工采光;商品陈列布局清新悦目、通透开阔;购物环境优美,店外如花园,店内宽松洁净;商品种类齐全,花色新颖,档次甚高;除珠宝玉器外,各类商品一律开架售货。那些专业店给人印象是:每个店不大,一般是一二百平方米;以男女时装、鞋类店为多,约占一半,照相器材、音响、计算机、瓷器、水晶制品、工艺、乐器等均有多家专业店;有电影院等娱乐中心5家;有咖啡店、各种餐饮店33家。
第二种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物中的店铺群“主街”(MAIN PLACE)。这个MALL位于加州圣安娜市第十七街,是在城区新建的一座宠大的商业大楼,面积不下五六万平方米,外面看似一个大仓库。楼外有可停几千辆汽车的停车场。楼分三层,一、二层由西尔斯等大百货公司占据四角形成支柱。四角之间是众多的专业店组成的商业街。格局和前面介绍的“南海岸广场”相似,只不过前者是一群建筑物,后者是宏伟壮观的一整座建筑物。楼内有多处喷泉,附近有各种小吃店、饮料店。第三层是一个大型电影院。这里的专业店一般不大,但都各有特色。
纵观国际成功的商业街,大多具有聚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点。一条成功的商业街,它不但能繁荣区域经济,而且能成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的标志。当我们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创建“效益社会、和谐社会”时,城市商业街的建设更是一个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