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环境经济论文

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环境经济论文

区域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区域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概述了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及现实意义;阐明了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论述了实现持续发展的区域开发。认为持续发展是区域开发中各种因素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区域开发建设要满足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区域开发政策的制订也要把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其中。

关键词 持续发展 区域开发

1 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1.1 持续发展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持续协调地发展。从狭义上讲则定义为资源与环境持续发展,即以最小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广泛被人们所接受的定义是由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第15届会议确定的: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1.2 持续发展的实质与内涵

持续发展的实质与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持续发展的中心与优先事项是发展。发展,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是人类自身生存和进步所必需,也是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的物质保证。没有经济的稳定发展,就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更不会有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能力。对于相对贫困和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消除贫困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更是当务之急。要发展,就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并且还要不断改善增长质量。②在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上持续发展应具有协调性。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脱离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要实行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发展战略,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努力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持续发展应具有和谐性。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只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基础上实现了和谐,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发展的协调;只有在维护资源环境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技术措施,才能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④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持续发展应具有公平性。持续和公平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只有公平才能持续,没有公平就不能持续。在人类利用资源环境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公平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横向的公平,它表现在当代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性。二是纵向的公平,主要表现在当代人与下代人之间的公平。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要求人们在发展自身经济的过程中,注意对别国、别的地区,特别是对子孙后代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社会能够长期持续的发展。⑤在目前与长远的关系上持续发展应具有持久性。自然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人们对它们的利用一旦超过了允许的限度,资源环境系统就会失衡恶化,乃至发生难以逆转的变化。因此,持久性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持续发展就要求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正确地结合,使社会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成为一种现实可能。⑥提高科技水平、强化管理和公众参与是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强化管理,是实施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提高管理能力的手段,除了充实、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外,还包括经济、法律、政策、规划、计划、行政等手段。另外,持续发展要求公众集体参与,共同珍惜保护我们祖祖辈辈赖以发展的资源环境,一起信心百倍地面对“我们共同的未来”。

2. 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

2.1 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有:①经济增长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当经济增长率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水平,才有可能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逐步提高,并且提供必要的能力和条件,支持持续发展。②改变单纯经济增长、忽视资源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使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③注重谋求社会的持续发展,使持续发展运用于社会活动范围。④由资源型经济过渡到技术型经济,经济发展的重点要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发挥科技进步在持续发展中的作用。⑤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合理布局,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提高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等措施,协调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最终达到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2.2 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根据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及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动态的、适当的平稳过程找到连接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的最佳水平,这个最佳水平能支撑国民经济系统持续、健康地发展。因此,持续发展必须运用于所有经济形式和社会活动范围,从农业到工业和建筑业及第三产业。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初期的目标是通过保障、维持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减少绝对贫困;同时把资源消耗、环境恶化、文化破坏和不稳定限制到最小范围内。具体来讲,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目标:经济增长,改善增长质量,满足人们基本需要,人口保持正常发展水平,保护与增殖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长期发展战略与社会价值和习俗相一致,取得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和文化的多样性,等等。

3 持续发展与区域开发

区域开发是在某一区域内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区域内外的比较分析和综合论证,对区域自然资源、区位资源、经济技术基础、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资源等各种区域开发因素进行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形成能够发挥区域优势、专业化部门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区域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诸多全球性问题的不断出现,区域开发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各区域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都在认真分析各自的区域开发因素,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出实现区域开发与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发展道路。

3.1 持续发展与区域开发因素分析

任何一个区域的开发,都与各自的区域开发因素紧密相关。区域开发因素是区域开发的对象和客体,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区域优势和因素组合特征,因而区域开发的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概括地讲,这些区域开发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区位资源、经济技术基础、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资源五大类。区域开发是上述因素的综合,持续发展是区域开发中各种因素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其中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矿产、土地、生物和气候五大要素,它们是区域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赖以形成的自然基础;对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加强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区位又称地理位置,指地表某一事物,如国家、区域、居民点、工农业企业、交通运输枢纽、风景旅游点等与外在客观事物间的空间关系总和;其中外在客观事物包括自然实体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文条件,空间关系包括方位和距离;区位资源优势可直接转化为级差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经济技术基础主要指已经形成的物资技术基础,包括主要产业、技术装备、基础设施、城镇等,它们是区域开发的基础和依托。智力资源属于典型的“软资源”,也是一种特殊的区域资源,它在整个区域开发中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当今社会的经济竞争、产品竞争说到底是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和信息资源变得愈来愈重要。没有市场的开拓就难以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商品经济的转化,资源与市场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它们的有机结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商品经济、开拓市场又有赖于信息资源的开发,要求拥有新的传输工具并建立起反应灵敏的情报网络。以往的区域开发战略多偏重单一的“顺向开发”模式,即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出发,由资源优势转变为布局优势,再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商品优势,把自然资源优势看得过重,而相对忽视了其它区域开发要素优势的发挥,而且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又不考虑其再生和替代极限。而现在的区域开发持续发展战略模式则要求发挥区域开发因素的综合优势,特别是非自然资源因素的优势;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限定在其再生和替代极限内,做到永续利用,使区域开发与持续发展相协调。

3.2 持续发展与区域开发建设

实现持续发展的区域开发建设要求根据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加快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力布局合理化。其关键是,在确定区域及区内各地优势和进行区域及区内各地发展条件的区际比较和综合评价基础上,对区域及区内各地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动态分析,认真研究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一般演进规律及其在不同类型区域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实现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优化调整以及持续发展过程的宏观调控。区域开发中产业结构的导向模式要多采用结构和技术导向模式;在采用资源导向模式时,也要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体系,主要包括:建立以节约耕地、节约用水、高效率的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节约能耗物耗的集约化工业和建筑业体系,逐步形成以节约自然资源、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减少废弃物量及废弃物多层次再生利用的现代化工业和建筑业体系;大力发展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依赖和影响程度最小、同时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的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区域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形成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创造就业机会,方便和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生产力布局要适应这种产业结构建立的需要,特别是要注意建立基础设施完善、节约资源、经济繁荣、信息灵通、环境优美的城镇体系;在城镇建设中,要创造条件实行集中供气、供热、供电、减少对大气污染,提高城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依据生产力布局规律,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要依据生产力布局形成演变规律,发展和完善区域生产力布局,逐步形成层次更合理、内容更丰富、联系更紧密的布局结构,使生产力布局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相适应;遵循生产力布局聚集、扩散规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合理确定各地域的产业容量,使产业发展限定在各地域资源环境容量以内;遵循生产力布局地域分工规律,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协调发展相结合,根据各地域优势建立合理的地域产业结构,加强区际分工与协作;遵循生产力布局指向规律,使生产地尽可能与自然资源地、技术资源地、消费区等相结合,减少不合理运输及运输投资和费用等,降低资源和环境代价,提高劳动生产率。

3.3 持续发展与区域开发政策和对策

区域开发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开发区域的协调发展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的总和,制定和实施区域开发政策一般包括区域现状分析和评价、区域开发政策目标体系的设计和主导目标的确定、区域开发政策战略和手段的选择与实施、区域开发政策效果评价和调整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和实施持续发展的区域开发政策要把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到这些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区域现状分析和评价中,要分析评价影响区域持续发展的所有因素,分析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区域开发政策目标体系的设计和主导目标的确定中,要拓宽目标体系的范围,在以往只有经济、社会目标体系中增加资源环境目标,并根据不同的区情确定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这一大范围内的主导目标,同时注意主导目标与其它目标的协调,在区域开发政策战略和手段的选择与实施中,也要把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一并考虑,区域开发政策战略的选择,要在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使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能够协调发展;区域开发政策手段的选择与实施,要增加保证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策目标与战略实现的政策手段。在区域开发政策效果评价中,要建立综合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评价体系,进行包括资源环境在内的成本——效益分析。

实行持续发展的区域开发,要结合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各个区域的不同区情,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管理和实现公众参与这些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及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各个系统内部及相互之间采取相应对策,保证各个地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

A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REGIONAL EXPOITATION

Cai Jianxia

(Institute of Geography,Henan Acad emy of Sciences)

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gional exploit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explains the meaning,crux andpractical significa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xpounds thestrategic thought and goal,and discusses

the

regionalexploitation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regional exploitation must meet the deman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formulation of regional exploitation policy must carry outthe though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标签:;  ;  ;  ;  ;  ;  ;  ;  

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环境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