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红梅1,王利勇2
(1. 沧州市中心医院西院超声科 河北 沧州 061001;2. 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河北 沧州 061000)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与脑梗死的关系,评价超声成像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治疗的281例脑梗塞患者入组脑梗塞组,并选取于我院正常查体的346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分型以及表面规则程度。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均以颈动脉分叉处居多,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而颈内动脉斑块很少见;脑梗塞组斑块以软斑居多(54.0%),其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次为扁平斑(24.9%)、混合斑(14.0%),而正常对照组则以扁平斑居多(58.1%);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6.2%表面光滑,且斑块表明不存在龛影的现象,而脑梗塞组斑块表面光滑的仅占44.3%,而42.9%为表面粗糙不平,12.8%斑块表明有龛影,即脑梗死组斑块表面不规则程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塞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其中软斑块和斑块表面规则程度是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超声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诊断价值,可为脑梗塞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
中途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治疗的281例脑梗塞患者,并以于我院正常体检查体的346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与脑梗死的关系,评价超声成像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治疗的281例脑梗塞患者(男性163例、女性118例,年龄37-85岁),并选取于我院正常体检查体的346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男性203例、女性143例,年龄34-82岁)。
1.2 方法
1.2.1 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 患者去枕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被检测颈部,应用IU22彩色超声仪(荷兰飞利浦公司),并选用频率7.5-10MHz探头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计算两组患者斑块检出率。
1.2.2 斑块分布 分别计数脑梗塞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两侧颈总动脉、动脉分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内斑块数量。
1.2.3 斑块分型 依据颈动脉超声表现,将斑块形态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混合斑4种。不同类型斑块的超声表现,扁平斑:局部隆起或呈弥漫性增厚,较均匀的低回声;软斑:呈不同强度的混合性回声或均匀的弱回声,表面有连续的回声轮廓;硬斑:局部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或较明显的声衰减;混合斑:呈回声不均匀,20%以上面积的回声与其余斑块回声相差两个或以上的回声级。
1.2.4 斑块表面规则程度[1] 根据斑块表面形态规则程度进行分度,I度:表面光滑,纤维帽轮廓清晰;II度:表面粗糙,呈多孔状表现;III度:表面可见大范围龛影,回声缺失。
1.2.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 形式表示,运用SPSS15.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斑块检出率 正常对照组共有69例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19.9%;脑梗塞组共有235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83.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果见表1。
表1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
注:n为斑块总数
2.4 斑块表面规则程度 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6.2%表面光滑,并且斑块表明不存在龛影的现象;而脑梗塞组斑块表面光滑的仅占44.3%,而42.9%为表面粗糙不平,12.8%斑块表明有龛影,结果见表4。
表4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规则程度
注:n为斑块总数
3讨论
本研究发现,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脑梗塞的危险因子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根据自身特征可以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混合斑,超声成像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四种不同类型的斑块。本研究发现,脑梗塞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软斑居多,其所占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正常对照组以扁平斑和硬斑较为多见;提示软斑是发生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规则度发现,正常对照组斑块多为表面规则、光滑,而脑梗塞组斑块多见表面粗糙、表面回声缺失、可见较大龛影,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不规则可能是导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脑梗塞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其中软斑块和斑块表面规则程度是导致脑梗塞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颈动脉位置浅表,超声成像可以准确显示斑块的位置、形态及表面规则程度,说明超声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诊断价值,可为脑梗塞的防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敬霞, 王宏光, 宋世宗.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1;7(4):547-549
论文作者:牟红梅1,王利勇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1
标签:粥样论文; 颈动脉论文; 表面论文; 脑梗塞论文; 超声论文; 动脉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