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金融状况回顾_巴西经济论文

巴西金融状况回顾_巴西经济论文

巴西金融形势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西论文,述评论文,形势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巴西政府于今年1 月13 日宣布其货币雷亚尔贬值, 从而放弃了自1994年7月实行“雷亚尔计划”以来所采用的固定汇率制。 此举立即引起国内股市下跌,汇市动荡,外资抽逃,并产生波及世界范围的“桑巴舞效应”。最近20多天来,巴西政府为稳定金融形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尽管如此,巴西流失的资金已超过50亿美元,特别是汇市的动荡仍然一波接着一波,雷亚尔贬值的幅度已达40%。巴西金融形势的动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一、雷亚尔对美元的比价一路下跌

巴西政府是在长期竭尽全力维持货币稳定、守住汇率防线之后才不得不改变汇率政策的。应当说,政府对于汇率政策变动将要引发的汇市动荡是有思想准备的。因此,在雷亚尔首轮贬值7.6%之后, 巴西金融当局即于今年1月15日宣布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 当天美元对雷亚尔的比值上升了17%;巴西股票价格因此而大幅下跌,增加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两大股市当日成交额分别上升了33.4 %和30.3%;外资抽逃的速度开始减缓;巴西政府则因汇率放开而大大减轻了用外汇储备来保护货币的压力;出口商也对汇率下调感到鼓舞。

与此同时,巴西政府为尽快稳定金融形势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亲赴美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解释巴西的政策,保证实行国内财政改革,从而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政府等继续履行向巴西提供415亿美元贷款的承诺。 卡多佐总统亲自出面对国会两院领导人进行工作,促成众议院于1月20 日通过了政府提出的福利制度改革方案,1月27日,议会又批准了政府的财政调整计划。 为防止物价上涨,政府已将“中央银行支持利率”从年率36%提高到41%,并同意降低部分原材料的进口税。巴西政府还一再申明,保证如期偿还债务。

尽管作了多方努力,自实行浮动汇率以来,雷亚尔对美元的比价仍一路下跌。到1月21日,雷亚尔贬值幅度已超过30%。 巴西中央银行不得不于22日首次对汇市进行干预,以1.60雷亚尔兑换1 美元的价格抛售美元,使汇率略有回升。此举似乎表明,巴西金融当局力求以雷亚尔贬值30%的幅度作为汇率浮动的底线。

这次央行干预汇市的效应仅仅维持了一周。1月29日, 雷亚尔再次大幅度贬值,创1美元兑换2.20雷亚尔的最低纪录,比1月18日1:1.59的比价下降了38%。(注:参见《人民日报》,1999年1月31日第2版。)这就意味着雷亚尔累积贬值已超过40%。这次大幅贬值恰恰是在部分舆论认为“巴西金融市场渐趋平稳”的情况下发生的。据报道,直接的诱因是市面上的某些谣传,引发居民纷纷到商业银行提款的风潮。卡多佐总统不得不立即发表讲话,要求国民“保持镇静”。

这一事态发展似乎说明,尽管巴西政府为稳定金融形势已作出巨大努力,但人们对于恢复金融稳定的信心依然是相当脆弱的。究竟雷亚尔与美元之间的比价何时在何种水平上才能相对稳定下来,目前还难以预料。汇市持续大幅震荡,有可能为金融投机者提供可乘之机。巴西中央银行目前的外汇存底已不足300亿美元, 要一次再次地干预汇市显然也有难处。

二、深层背景是“双高赤字”

巴西何以会发生金融动荡?人们大都注意到,巴西政府1月13 日宣布货币贬值,是因为此前米纳斯基拉斯州州长声言要暂停偿还欠联邦政府150亿美元债务,引起外国投资者纷纷撤资。其实, 这一事件只不过是引发这场金融动荡的一个直接“导火线”。巴西金融动荡的深层原因是连年居高不下的经常账户赤字和公共财政赤字。

巴西金融问题的由来要追溯到80年代。80年代前半期,拉美国家在针对债务危机进行的经济调整过程中,普遍出现高通货膨胀现象。巴西从80年代中期起一直受高通货膨胀的困扰, 年通货膨胀率始终保持在3位数和4位数。宏观经济不稳定严重阻碍着经济改革的步伐。 前后几届政府都把稳定宏观经济作为中心任务,但其反通货膨胀计划都失败了。1994年7月,当时任财政部长的卡多佐开始推行“雷亚尔计划”, 其中心环节是实行本币雷亚尔对美元的固定汇率。这项计划自推行以来在反通货膨胀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巴西年通货膨胀率由1993 年2498%的高峰逐年下降,1998年已降至2.6%。 这一成就不仅为国家全面推行经济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而且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

长期实行固定汇率制导致雷亚尔不断升值,一般估计,雷亚尔累积升值幅度已达30%至40%。货币升值幅度越大,出口商品价格越差。此外,自1991年起,拉美国家经济普遍进入恢复增长期,进口增长大大快于出口增长也成为90年代拉美地区的普遍现象,巴西自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巴西对外贸易连年赤字,1997年达到210亿美元。与此同时, 巴西的外债余额达2000 多亿美元, 每年外债利息和外资利润汇出超过100亿美元。因此,经常账户赤字也居高不下,其中1997年338亿美元,1998年325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由此形成依赖流入的外资来平衡经常账户赤字的局面。尽管最近几年巴西因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因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吸收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但仍不足以支撑局面。于是, 政府采用高利率政策吸引外来的短期资本。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引起的“特吉纳”效应曾使巴西一度受到冲击,显示出利用这类“飞燕式”资本的风险。但是,为了保持货币稳定,守住汇率防线,巴西的高利率政策还是延续下来。对于包括巴西在内的拉美国家过分依赖外资的危险性,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早在1997年就提出警告:“众所周知,外资流动具有不稳定性,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一旦外资流入势头减弱,本地区有可能陷入一场新的兑换危机。”(注: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1996~1997年拉美、加勒比经济概览》。)

巴西公共赤字之高也是惊人的。据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最近估计,1997年,巴西公共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6.1%,1998年已超过7%。造成公共赤字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公共债务过大(内债已超过3000亿美元), 1998 年公共债务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2 %, 公债利息由1997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2%上升至1998的7.2%;(注: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1998年拉美、加勒比经济初步总结》。)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入不敷出;三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开支失控。更重要的是,由于多种原因,以缩减公共开支为目标的财政改革几年来一直步履维艰,几乎使这一问题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三、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使巴西局势更加恶化

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 巴西的金融与经济形势进一步复杂化。当年10年,当国际金融风暴的第一轮冲击波席卷拉美地区时,巴西成为首当其冲的国家,股市下泻,外资纷纷抽逃,雷亚尔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巴西政府决定守住汇率防线,连续采取了51项措施,如大幅度提高利率、削减公共开支、压缩国内需求、提高部分税率,等等。这些措施虽然起到了暂时稳定金融的作用,但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1998年1~4月,巴西政府继续坚持上述紧缩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局势比较稳定,外资再度大量流入, 国际储备逐步增加, 到5 月底达到738亿美元。从5月份起,巴西政府即开始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回升,如将银行月利率由1997年底的3%调到1.63%,金融交易税由原来的15 %降为6%,车辆生产税也调低了5个百分点,政府预算开支也相应放宽。政府之所以要急于刺激经济回升,显然有政治方面的考虑,因为当年10月要举行大选,卡多佐总统决定争取连任。如果经济出现严重滑坡,将于竞选不利。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9月初在年度中期预测时, 也作出巴西经济1998年将增长2.8%的乐观估计。 (注: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1997~1998年拉美、加勒比经济概览》。)然而,巴西政府这一政策调整为时不长,形势又发生突变。

1998年9月,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后, 巴西再次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而且比前一次更为严重,仅9月份就流失外汇110亿美元,圣保罗股市指数下跌约40%。从8月到10月,巴西国际储备减少278亿美元,仅剩下400多亿美元。在这一轮国际金融冲击波中, 拉美的哥伦比亚等国曾采取贬值货币的措施,但巴西再次作出坚守汇率防线的抉择,从而采取更严厉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国内利率达到接近50%的高水平。卡多佐总统提出以进行国内财政改革为中心的竞选纲领,在10月大选中以很高的得票率当选连任。但他面对的国内经济形势却相当严峻。俄罗斯危机进一步动摇了国际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信心,巴西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困难空前加大。巴西政府实施严厉的紧缩政策使经济迅速下滑,其经济增长率不仅1998年只有0.5%接近零增长,而且1999 年出现负增长也已成为定局。

1998年10月,巴西政府提出一项严厉的财政调整计划,力图给国际投资者以优先稳定汇率的明确信号,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支持。11月,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头,17个西方国家参加,与巴西达成协议,承诺向巴西提供总额415亿美元的贷款。人们本来认为, 这项巨额贷款协议能使巴西赢得进行国内财政调整的时间,以便渡过难关。

四、不容忽略的政治因素

卡多佐总统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学者,90年代步入政界后,先后出任外交部长、财政部长、总统,1998年又当选连任,可谓一帆风顺,威望日高。1994年7月,他作为财政部长推出“雷亚尔计划”, 就任总统后继续执行该计划,短短几年内使国家摆脱了长期的高通胀困扰,恢复了宏观经济稳定,各项经济改革全面铺开。因此,“雷亚尔计划”的成就既成为扭转巴西经济形势的关键,也成为卡多佐政府政绩突出的一个标志。人们不难理解,巴西在几次关键时刻都毫不犹豫地作出保护货币、坚守汇率防线的抉择,其中固然有经济上的考虑,但政治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更何况巴西的邻国阿根廷自1991年推行反通货膨胀的“兑换计划”,实行本币比索与美元1∶1的固定汇率制,已经取得成功。巴西的决策者相信“雷亚尔计划”能最终获得成功,并非没有理由。1998 年9月,当国际金融风暴第二轮冲击波到来时,巴西正处在大选前夕,各派之间的竞选活动已白热化,与此同时,巴西政府对于能否获得国际上的大宗贷款支持也还胸中无数。卡多佐总统如果决定在此时贬值货币,放开汇率,其政治风险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即便巴西政府今年1 月中旬决定放开汇率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从巴西政府的角度来看,这个时机的选择还是比较有利的。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位负责人发表评论说,如果巴西政府略早一点采取财政改革措施,这次金融动荡本来可以避免。这种假设提出了另一个政治方面的问题。卡多佐政府关于压缩公共开支,进行财政改革的计划早已提出。我们在上文提到的巴西1997年10月采取的51项措施,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压缩公共开支的。这些措施出台后,1998年中央政府的开支有所减少,但地方政府却并未认真执行,结果,1998年的公共部门赤字反而达到接近国内生产总值8%的创纪录水平。 巴西是联邦制国家,州政府在财政开支上自主权很大。各州的领导人往往为了自身政治利益而在财政上各行其是。再以福利基金改革为例。政府公务员福利基金入不敷出是造成巴西公共开支赤字的主要原因,增加公务员缴纳的福利基金也就成为财政调整计划的重点。巴西政府于1995年就提出了关于福利制度改革的法案,但这项法案在国会4次审议,4次搁浅。主要原因就在于这项改革涉及140万公务员的切身利益, 受到这批人的抵制。反对党也利用这个问题与政府作对。

我们在上文中还提到,引发这次巴西金融动荡的直接“导火线”是米纳斯基拉斯州州长伊塔玛尔·佛朗哥提出暂停偿还欠联邦政府150 亿美元债务。此倡议还得到其他一些州的立即响应。伊塔玛尔·佛朗哥虽然属于反对党,但作为一位曾任过巴西总统的政治家,在此时此刻发出这样的倡议至少是很轻率的。

巴西这次金融动荡的出现,可以说主要不是因为国际炒家的炒作,而是由国内的因素引发的。这种现象再一次提醒人们,为了克服本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对付严峻的外部环境,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必须果断地进行,社会的各种利益集团必须服从于国家整体利益的大局。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五、巴西经济的前景

到目前为止,雷亚尔贬值的幅度已超过40%。按理说,如果不出现某种不测因素,雷亚尔再出现大幅贬值的可能性应当不是太大。从解决“双高赤字”的角度来看,巴西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后,出口的竞争力明显提高。目前北美、西欧的经济情况依然看好。墨西哥1994年发生金融危机后货币贬值,经济增长率虽然大幅下降,出口却迅速增长。东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后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巴西是经济大国,资源丰富,工业基础也相当好,通过增加出口、压缩进口而较快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是完全可能的。巴西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依然是有吸引力的。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400多亿美元的贷款支持, 估计巴西解决到期债务等对外支付问题的难度不会太大。

巴西金融与经济问题的难点依然在国内方面。政府的财政调整计划是解决公共赤字的关键。目前,巴西1999年联邦总预算方案已获议会通过,方案规定本年度巴西政府将节约开支150亿美元左右, 其中包括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增加企业税、支票税,裁减政府各部门公职人员等。可以预料,这项计划执行的过程还会遇到不少困难。如果财政调整计划不能顺利推行,其后果将难以预料。汇率放开之后,政府又面临通货膨胀反弹的压力,目前力图将本年度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10%以下,因而暂时还不可能将利率大幅下调。在这次金融动荡发生之前,即1998年底,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曾预测巴西经济1999年将出现1%的负增长,目前,大多数的预测是3%至5%的负增长。 经济大幅度滑坡,会使已经相当严重的失业问题进一步加剧,而政府加大社会开支的能力却相对有限。从最近一段时间的事态发展来看,巴西政府还是表现出较强的控制局势的能力。新任中央银行行长洛佩斯近日表示,巴西金融市场可望在3个月至半年之内恢复稳定。 (注:参见《人民日报》,1999年1月25日第7版。)从目前各方面的分析和评论看,他的上述估计似乎还是有一定根据的。

巴西是拉美第一大国。巴西金融动荡及经济形势的恶化必将对整个拉美地区产生不利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拉美国家对巴西市场的出口必然要减少,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南方共同市场其他三个成员国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它们对巴西的出口都占其总出口的30%以上。其二,在巴西发生金融动荡之后,拉美其他国家都会采取相对紧缩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其三,其他拉美国家在本地区以及在国际市场上会面临巴西出口商品的强烈竞争。据报道,阿根廷政府为减轻由巴西货币大幅贬值对其进出口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宣布减轻本国企业的税负;把从南方共同市场以外进口资本货物的关税税率由14%降为6%,以防巴西资本货物过多地涌入;对鞋类、服装、纺织品、 玩具等商品的进口严加控制。其四,据国际金融协会今年1月底估计, 1999年流入拉美地区的外资将比1997年的1064亿美元减少一半。这对于对外资依赖程度较高的拉美国家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原来估计,1999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不到2%。现在看来, 这一目标恐怕难于实现。

标签:;  ;  ;  ;  ;  ;  ;  ;  ;  ;  ;  

巴西金融状况回顾_巴西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