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表达体系构建
——以保定市为例
杨柳张宁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摘 要] 地域文化凝结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人文风情,能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丰富的素材,满足小镇的特色需求,也能建立起居民间的精神纽带,增强凝聚力和认同感,还能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增长。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通过对地域文化表达的内容、载体、理念和方法四方面进行梳理,构建地域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表达体系,以优化表达效果,营造小镇浓厚的文化氛围,彰显独特魅力。
[关键词] 特色小镇;地域文化;表达体系;保定市
特色小镇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发展模式,承载着产业升级、城乡统筹的重要功能。当前,保定市特色小镇的数量在河北省位居首位。特色小镇的建设既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必将加快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进程。然而,一些特色小镇在建设中出现了地域文化资源利用不足、风格不够鲜明等问题,导致小镇在后期发展中公众认知度不高、居民归属感欠缺。对照《中国特色小(城)镇2018年发展指数报告》推出的特色小镇50强和特色小城镇50强名单[1],从高居榜首的嘉兴桐乡毛衫小镇到连云港东海水晶小镇,从濮院古镇文化、濮商文化到水晶文化,不难发现,成功的特色小镇建设不仅要具有特色产业优势、设施完善、优美宜居,更要充分融入地域文化,全面展现文化的魅力。特色小镇建设对实现地域文化的表达有着迫切需求。当前,各地对小镇的规划设计已基本明确了其定位和文化内涵,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小镇的建设路径和开发保护方面,文化资源在小镇建设中如何应用,如何通过符号形式得以充分表达和传播,尚待探讨。
1 凸显亮点:提炼地域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表达内容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长久以来形成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与居住地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空间和人文空间,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地域文化风貌。目前,保定市拥有市级以上特色小镇44座。高阳县庞口镇和曲阳县羊平镇、徐水区大王店镇先后于2016年和2017年入选全国特色小镇,易县恋乡·太行水镇等7个小镇、曲阳县定瓷小镇等5个小镇分别入选河北省创建类特色小镇和培育类特色小镇,易县易文化康养小镇等13个小镇入选河北省百个旅游特色小镇名单,唐县白求恩健康小镇、涞水县祖冲之古镇等一批市级特色小镇的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中。这些小镇浸润在保定市地域文化中,拥有绚丽多姿的历史古迹、人文风情,还需各寻亮点,围绕既定的文化主题,对纷繁的文化元素进行梳理和提炼,使小镇文化的表达内容更为鲜明、饱满。
1.1 物质文化表达内容
物质文化通常指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展现的文化,是人类思想外化的结晶,也是文化要素最直观的体现。在特色小镇的地域文化表达中,物质文化往往是最基础、运用最广泛的,其既能满足小镇居民的审美需求,更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保定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内有河北省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人类活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8万年前,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其中,各时期遗址与建筑承载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及人民生产生活的全面信息,是地域文化的精髓,也是特色小镇物质文化表达可提炼的首要内容。
韩国学者总结得出韩国美学传统的两大特征非均齐性(不规则性)和自然顺应性便是从雨水丰沛、多山多植被的自然环境与由此孕育出的巫俗传统而来的。
当前,保定市有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67处、省级物质文化遗产159处。除竞秀区外,各区县均有1处以上遗址或建筑入选省级物质文化遗产,徐水、涿州、曲阳、易县、涞水和唐县更是资源大县(区)。易县燕下都遗址及其出土的文物,是战国时期城市生活的再现;曲阳县的定窑遗址历经唐宋,培育出我国白瓷烧造的最高技法;徐水区的遂城遗址,以其饱满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文物古迹,昭示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文化背景是特色小镇地域文化的核心特质之一,特色小镇可借助当地这些重要史迹与建筑的活化利用直观地展现地域文化,也可借助其文化精髓开发文创产品,避免出现物质文化景观千篇一律的现象。
(2) “⟹”对任意x,y∈X,若η(x)=η(y),{x}-={(y}-,由X为T0空间,x=y,故η为单射。
1.2 非物质文化表达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是单独存在的,严格完善的管理和数据准确性的提高,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特别是要与业务部门紧密结合,以便及时的统计财务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就为部门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数据与信息的传递可以随时借助网络来实现,缩短了以往信息传递所需的时间。
无论是有形文化还是无形文化,都需要通过特定的载体才能更好地展现其内涵,而最完整的表达载体,就是空间。地域文化可以通过自然空间中的自然载体,或人文空间中的人工载体等充分地展现出来。
2 渲染意境:择选地域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表达载体
保定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省级56项、市级330项,此外,各县(区)级的非遗资源也在紧锣密鼓地发掘中。以阜平县天生桥镇为例,这里除了拥有罗荣桓在阜平、边区劳动英雄胡顺义、青山处处埋忠骨等一大批抗战英雄故事外,还传承编织、剪纸等传统手工技艺,有华贵典雅的唐代宫灯的制作技术,有相传姜子牙为封神、祭奠阵亡将士仿上古奇阵“九曲黄河阵”所建的“九曲黄河(灯)阵”,有饕餮盛宴“大盆肘子”……这些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是厚重的晋察冀红色文化与淳朴的山区民间文化的浓缩,彰显着地域魅力,既是开发特色小镇的先决条件,也是特色小镇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鲜活特质。
2.1 自然载体
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目标是美丽宜居。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居住、游览,能真正实现人对自然的追求。自然空间因其不同的地域形态和气候条件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色,大家可借助其原有的别具一格的自然环境,选择山、水、沟、谷、坡、石和植被等载体,凸显地域文化。比如,易县恋乡·太行水镇在选址上真正做到了依山傍水,巍巍太行饱经沧桑,涵养着质朴的山乡文明和顽强的奋斗精神,潺潺易水流淌着至情至性的豪侠故事,悲情却又洒脱。苍山绿水是最淳朴的自然恩赐,也饱含着历经沧桑的历史厚重,小镇中的一草一木都传递着太行水镇的情怀。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根据其自身的功能定位,利用好区位优势,营造空间环境。比如,定兴县石象村历史悠久,相传因隋唐时期建成石佛寺内的石像而得名,传承传统戏曲盔头制作技艺,多年来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建成了无公害蔬菜基地。该地北邻拒马河,终年碧波荡漾,植被繁茂,可开发休闲农业特色产业小镇,除开发蔬菜种植演示、采摘项目外,可培育观赏型蔬菜,或将蔬菜植被设计种植为石像、盔头造型。蔬菜植被既使人心旷神怡,又是传递地域文化最好的自然载体。
非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往往伴随具体的物质或由相应的活动形式予以呈现。非物质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表达形式相对灵活,能充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激发起文化自觉意识。保定市具有悠久的文脉传承历史,其接受了唐尧文化和合精神与燕文化慷慨悲歌的濡养,经历了宋末、清末先后2次与骑射文化、西方文化的大规模碰撞,在抗战时期更是焕发出无比顽强的革命精神,形成了质朴、包容、开放、奋进的独特文化品格。这种独特的品格蕴含在保定市的饮食、服饰、建筑、语言里,融汇在百姓的信仰、娱乐和思维方式里,无处不在,也成为特色小镇地域文化的核心特质。
2.2 人工载体
寓言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常常蕴深刻哲理于浅显语言和生动故事中。寓言结构简单却富有表现力,一般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教育性,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它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主角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
3 创新融合:落实地域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表达理念
3.1 立足地域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是阜平县的文化命脉。以阜平县“红色八地”之一法华村为例,法华村背靠重峦叠嶂的大派山,面临河道多沙的大沙河,流传着革命英雄赫光、“五壮士式”的民兵英雄张成云的故事。抗战时期,法华百姓勤练武艺,上阵杀敌;和平年代,打拳、舞刀、耍叉成了人们强身健体的方式,也成为民俗节庆活动中“武会”的必备项目。法华村传承的铙钹鼓谱的节奏变化比吴王口乡的还要多,鼓点更细密。选址法华开发红色文化特色小镇,可利用大派山和村里的古井、古槐等原始载体,修建景观建筑,打造抗战场景;借助原有故事资源,融入现代解密、闯关等游戏元素,构建任务式游览体验项目;在项目中设计拳法、刀法等克敌手段,辅以铙钹鼓伴奏,增强体验效果。在情境设置上,力求让体验者不仅能看场景、听故事,还能玩项目。看与听只是给人以初步印象,各种互动、参与项目则使人通过判断、选择、推理过程对文化进行深入探究,形成最终印象。
针对同步交流发电机旋转整流器故障[11-12],拟考虑开路故障模式,即分为3大类:正常工作模式、单管开路故障模式和双管开路故障模式,具体见表1。
在挖掘文化内涵时,一方面应尊重文化的真实性,对择选出的文化真实地进行还原和传承;另一方面应重视文化的再生性,赋予传统文化创新的力量。在这一点上,北京故宫利用冰窖为餐厅售卖宫廷菜、大力开发文创产品等做法堪称典范。只有使地域文化在当代社会仍保持蓬勃生机,才能与小镇建设真正融为一体,推动小镇可持续发展。
“城镇是一个民族、区域文化与风土人情的创造物”[2],在人文空间中,各种建筑、设施、景观小品等都能有效地承载地域文化。传统建筑与各类生产器具、生活用品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留存物,体现着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区域内人们的生存方式与精神追求。通过修缮、复原历史遗迹,再现特定的生产生活场景,营造文献中、记忆里的城镇环境,凸显地域文化;还可以通过再造方式,在新建民居、学校、图书馆、商场、游乐场、农场和道路等各类建筑或设施时,选取仿古材料、纹饰、造型,以突出地方建筑的风格,渗透民俗文化。此外,雕塑、亭廊、座椅、标识牌等景观小品以及节庆、互动体验等各种活动方式也是地域文化必不可少的表达载体。比如,满城四季神韵小镇可将本土的草莓和柿子产业文化、张柔重建保州城(保定)的故事通过景观、餐饮、文创产品等载体展现出来;半农山新人民公社除打造农业主题文化,以草、木材料突出质朴景观风格外,也应把握好特色农产品元素和民俗文化元素,体现出富有满城气息的人民共同劳作、生活的公社文化特色。
3.2 注重情境体验
地域文化表达不是灌输,不能将文化元素生硬地运用到小镇建设中,强行追求一步一景的感官刺激。应通过创设相应的景观或活动情境,将地域文化不着痕迹、恰到好处地渗透进来,既能满足不同人群对舒适、欢乐、获知、刺激等不同的体验需求,又发挥了文化的感染力和向心力,获得最佳表达效果。
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确保小镇空间的文化元素和谐统一,是构建地域文化表达体系的根本理念。保定市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3个主要脉络,特色小镇应结合当地实际,选取最具价值和可识别性的文化资源作为主题,辅以其他各类文化资源进行点缀,使人置身其中感受到地域文化的完整性。
3.3 凸显智能时代魅力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特色小镇建设也必须凸显智能时代魅力。除实现特色产业发展智能化外,还应实现地域文化表达的智慧化。比如,开发APP或微信公众平台,对居民、游客的文化获知兴趣、需求、体验评价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线上地域文化介绍、在线文化游戏体验服务,扩大文化的传播范围,丰富表达形式;利用AR、VR等仿真技术实现文化遗址和历史情境还原,或开发劳作、学习、战争、节庆娱乐等各种仿真体验项目,既节约资源,又增强人们的真实体验感。智能时代的科技手段改变了传统的视听模式,使文化表达更为饱满、立体。因此,凸显智能时代魅力,是当前构建地域文化表达体系的重要理念。
4 交互发展:更新地域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表达方法
4.1 文化符号提取
心理学认为,人对环境形成认知首先要经过由感官接收外界刺激的感觉过程。人的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通过对文化元素进行图形、声音、色彩、文字、故事和行为等符号的提炼,使文化符号以单独或组合的形式借助载体表现出来。大家可充分提炼保定市的地域文化符号,图形、造型类可视性文化符号的提取范围较广,可从保定市各类型文化中提取有代表性的平面图案或立体形态,比如白洋淀的“白洋垂钓”“妃子妆台”景观图、易县荆轲塔造型图、满城西汉窦绾幕出土的长信宫灯造型图、杨六郎镇守倒马关平面图等;声音类听觉符号主要从保定市的方言土语、歌谣谚语、音乐曲艺中提取,如梆子、丝弦、老调、哈哈腔等剧目中的经典段落;行为类可视、可触性符号可从舞蹈、体育、曲艺、游艺活动中提取,如高跷、跑竹马、擎阁、武术等动作、行为。此外,还可提取标志性事物的色彩、气味、味道、故事等符号。
4.2 文化符号编辑与再现
通过有选择性地接受符号带来的感官刺激,受众才能逐步形成对传播主体的认知。在选择性接受的过程中,刺激的新鲜程度、重复的频率、刺激体的大小等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对提取出的文化符号进行编辑与再现时,要注意符号利用的独特性、高频性、多样性,力求对受众的感知进行全覆盖,以优化地域文化在特色小镇中的表达效果。
当前,太行水镇的文化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较为到位,色彩古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文化表现缺少影像或声音的解读,文字展示也相对欠缺,可对标志性景观或体验项目如传统十二工坊辅以文字或视频性知识讲解、故事介绍,以增加项目的意义,深化游客的感知印象。其次,缺少有强烈独特性和刺激效果的标志物,文化展现显得较为零散,标志物可通过景观表达、活动展示、模拟体验、旅游纪念品等多种形式反复出现,串联起水镇文化。最后,旅游产品以山货为主,创意不足,可结合民俗活动、体验项目开发多样性旅游纪念品,如传统生产、民俗表演的器具等;风情小吃街也是吸引游客的亮点,还需对入驻商户进行筛选、把关,更多地选择具有太行特色的河北民间风味食点,如张家口柴沟堡熏肉、唐山麻糖、承德都山水豆腐、廊坊香河肉饼和邯郸拽面等,不仅使文化符号体现在舌尖上,还可包装成伴手礼,扩大文化的传播范围。
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寻求文化创新结合点,通过提炼表达内容、择选表达载体、落实表达理念、更新表达方法,构建地域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完整的表达体系,不仅有利于摆脱特色小镇建设的“特色危机”,也为地方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网.《中国特色小(城)镇2018年发展指数报告》发布[EB/OL].(2018-05-24)[2019-08-14].http://guoqing.china.com.cn/2018-05/24/content_51514504.htm.
[2]李寅峰,马惠娣.“特色小镇”建设热中的冷思考:“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文化汲取与传承[J].治理研究,2018(3):114.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5-62-3
基金项目: 2017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保定地域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表达体系构建”(2017089)。
作者简介: 杨柳(1985—),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村文化;张宁(1980—),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标签:特色小镇论文; 地域文化论文; 表达体系论文; 保定市论文;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