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切除术与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患者临床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赵毅,曹智强,赵航,赵娜,刘泽海

肛裂切除术与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患者临床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赵毅,曹智强,赵航,赵娜,刘泽海

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比较肛裂切除术与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某医院收治的86例肛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肛裂切除术组和纵切横缝术组,比较两组疗效、手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裂切除术组患者手术用时比纵切横缝术组用时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但VAS评分高于纵切横缝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切横缝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9%,明显高于肛裂切除术组的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裂切除术、纵切横缝术两种术式各有应用优点,临床上需依照患者症状、体征的不同选择相应不同的手术方法,保证肛裂治疗效果。

关键词:肛裂切除术与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患者临床效果

引言

我国医学行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其医学成果得到了世界领域的高度认可。据相关研究统计,肛裂的发病率约占肛肠疾病患者的20%,多见于青壮年群体,女性高于男性。肛裂以肛门前后正中最为常见,具有病程长、反复不愈等特点,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目前,肛裂主要采用手术方案治疗,然而部分研究发现,虽然传统肛裂切除术能够有效解除肛门括约肌痉挛症状,促使肛裂愈合,但其对组织损伤较大,疼痛明显,并发症多,不利于术后恢复。改良纵切横缝术是一种新型的肛裂手术治疗技术,它将传统手术中中央缝合转变为中央切口引流,并于两侧作横缝,以便达到扩张肛管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某医院收治的86例肛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肛裂切除术组和纵切横缝术组,每组43例。肛裂切除术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26~65岁,平均(45.3±3.6)岁。纵切横缝术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7~66岁,平均(45.7±3.8)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皆行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能等常规检查,并禁食、禁水12h,对肠道做常规清洁、消毒处理。行硬外麻醉或低位硬膜外麻醉或骶管麻醉,麻醉成功后,做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皆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及时更换纱布,并严格依据医嘱饮食、适当运动。⑴采取改良纵切横缝术,方法:沿肛裂裂口正中间至肛缘作一个纵型切口,上至齿状线上0.5cm处,根据内括约肌粗细情况切断部分括约肌,并将潜行的痔、瘘管、肥大肛乳头及肛窦一并切除。修理创缘,处理坏死的结缔组织与溃疡增生边缘。将左右食指交叉并探入肛管,充分松解,扩肛,以能容纳两指为宜。潜行分离双侧切口的皮肤与黏膜,以便减轻张力。于肛缘外1.5~2cm做一1.5~2.5cm的减张弧形切口,切口平行于肛缘,在减张切口上缘与肛管切口下缘充分游离皮下组织,成生游离皮瓣,自切口上端瓣膜以三角针丝线进针缝合,下端游离皮肤,上下各缝6~7针,确保纵行切口转变为横行切口,最后将游离皮瓣置于肛管内,使减张缝合切口变为纵行切口,在切口上外敷胶布,加压固定,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⑵采取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方法:用圆刀在肛门侧位开一个纵型切口,上至齿状线平面,下至与肛缘距离1~2cm处,并将内括约肌下缘切除。修剪创面上方黏膜桥与下方肛门皮肤,使切口成为两端窄、中间宽的形状,确保引流通畅,有效止血,对伴有肛乳头与前哨痔的病灶可一并切除。两组术后均常规引流换药,禁食刺激性食物,保证大便通畅,预防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患者出血及疼痛等临床症状彻底消失,伤口愈合非常好,排便顺畅,肛门各项功能皆恢复至正常状态;(2)有效:患者排便顺畅,便血症状减轻,切口疼痛问题趋于减轻,伤口愈合良好。2.手术情况,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疼痛评价使用VAS评分标准,分值最低为0分,代表无痛,最高分为10分,代表疼痛剧烈,分值越高,代表疼痛愈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资料均由同一人录入到EXCEL,并由同一人负责核实,保证所有资料准确、无误。将数据建立的EXCEL数据库导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肛裂是我国肛肠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仅次于痔疮和肛屡。导致肛裂的病因有很多,其中排便引起的肛管皮肤层裂伤是主要诱因。肛管皮肤裂伤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产生炎症引发溃疡。大多患者会出现周期性的肛门疼痛,排便时更为严重。一般排便后会自行缓解,但也会出现长时间剧烈疼痛的情况。肛裂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必须采取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有肛裂切除术与纵切横缝术。肛裂切除术是切除肛裂部分,使病症从根本解决,但会使患者肛门的完整性有所损伤。纵切横缝术是通过切口引导整个肛裂部分进行缝合,使其完整性得以保存。肛裂切除术、纵切横缝术这两种都是临床上治疗肛裂疾病常见的手段,且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又各有弊处。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之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皆为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裂切除术组患者手术用时比纵切横缝术组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但VAS评分低于纵切横缝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切横缝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9%,明显高于肛裂切除术组的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使用肛裂切除术和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患者皆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纵切横缝术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情况要比肛裂切除术好,但肛裂切除术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少,表示该术式预后情况要比纵切横缝术好。究其原因:(1)肛裂纵切横缝术,术后患者会发生较多的尿潴留、排便困难以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原因可能为在手术过程中,缝合线作为机体异物而导致发生的刺激反应造成;但肛裂纵切缝合术的应用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说可以保证患处的美观,其创面恢复良好,缝合处边缘牢固且整齐,可彻底消除肛管创面等病理性改变等;(2)肛裂切除术,术后患者VAS评分较高,原因是由于该术式属于开放式手术,会导致患者发生较严重的疼痛反应,与纵切横缝术比较,由于肛裂切除术患者体内并不存在异物,所以术后像尿潴留、排便困难等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较少。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术式,在手术开始前,都应做好对患处的全面消毒处理,确保患者患处的清洁,在手术全过程中落实无菌操作,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针对于此,临床上医生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应术式。

参考文献

[1]许爱军.改良纵切横缝术和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老年性肛裂效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5(13):3673-3674.

[2]张学辉,王宏梅,秦中国.肛裂纵切横缝术和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临床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2):1743.

[3]麦昌文.纵切横缝加原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4):573-574.

论文作者:赵毅,曹智强,赵航,赵娜,刘泽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  ;  ;  ;  ;  ;  ;  ;  

肛裂切除术与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患者临床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赵毅,曹智强,赵航,赵娜,刘泽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