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漫画的早期珍贵文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文献论文,珍贵论文,漫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发祥地。中国漫画的历史很悠久,早在宋代人物画家的笔下,已偶有夸张的漫画形象,断续相延到清代渐渐增多,但这种土生土长的漫画并未形成气候。中国现代漫画的滥觞,实肇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漫画”这个词,是丰子恺二十年代从日本引进的,子恺漫画也是中国漫画最有代表性的创作成果,他的漫画富于童趣、诗情和禅意,完全是东方型的,不像后来的不少上海青年漫画家,多多少少受到西方漫画的影响。一九二八年《上海漫画》的创刊,是中国现代漫画大发展的契机与标志。《上海漫画》正式创办之前,曾经有过一次试刊,由王敦庆发起,邀黄文农、叶浅予参加,用道林纸半张单面印刷,报不像报,刊不像刊,印成后车到望平街,为报贩拒发,成为一堆废纸,失败了。后来由张光宇出面重新筹划,用道林纸半张摺成八版,彩色石印四版、单色铜版摄影和铅印文字四版。漫画由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负责,摄影由郎静山、胡伯诩、张珍候负责。漫画部分第一版是封面画,第四、第五版是名家画,第八版是叶浅予的《王先生》长篇连环漫画。据叶浅予说,他是受当时上海一张英文报每周附刊的美国连环画怕老婆故事启发,想出了王先生和小陈这两个惧内小市民的漫画形象。经此“改造”后,《上海漫画》内容丰富,印刷精美,一炮打响。先出周刊,后改半月刊,并全部改成铜锌版印刷。三年出了一百一十期,每期发行三千份(在三十年代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发行数)。
在《上海漫画》之前,虽然也有过一些漫画刊物如《上海泼克》(沈泊尘主编)、《三日画报》(张光宇、张正宇主编),但刊期都很短,不如《上海漫画》影响之大。在《上海漫画》这个杂志上,不仅吸引、联络了一大批漫画作家,而且还造就了整整一代中国漫画界的中坚力量,如老一辈的黄文农、张光宇、张正宇、鲁少飞、王敦庆、叶浅予;新一辈的张乐平、胡考、黄苗子、陆志庠、华君武、丁聪、特伟、梁白波、张英超、汪子美、陶谋基、窦宗洛等等,作者如林,盛况空前。在此前后,蔡若虹、廖冰兄、张谔、张仃、米谷(朱吾石)等也都先后办刊作画,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漫画圈。由此出现了几个知名度很高的漫画形象,如叶浅予的王先生、张乐平的三毛、黄尧的牛鼻子、梁白波的蜜蜂小姐等,《王先生》后来还拍成电影,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至今还为人记得。张乐平的三毛则延续时间更长,四十年代创作的《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已成为中国漫画的经典之作。
《上海漫画》创刊时,在麦家圈(今山东路)设有一个编辑部,离望平街很近。据当时任刊物编务的宣文杰回忆,到发稿之日,编辑部犹如集市,画家进出川流不息,或交稿,或赶稿,最后一个往往是叶浅予,待《王先生》稿成,候在一旁的宣文杰就帮着擦去起稿的铅笔线,划定尺寸,急忙将稿件送到制版所,一派忙忙碌碌的创业景象。一九三○年六月《上海漫画》并入时代图书公司,改出十六开本的《时代漫画》,由鲁少飞主编,编务宣文杰随去,成为他的得力助手。时代公司的总策划是邵洵美,张氏兄弟参与其事,办了四种杂志,除《时代漫画》外,还有叶浅予主编的《时代画报》、林语堂主编的《论语》、席与群主编的《时代电影》等。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时参予创办《上海漫画》的老一辈画家多已作古,当年的小一辈画家如以“小丁”相称的丁聪亦已年届八旬。今天的年轻漫画家想找一份三十年代的《上海漫画》,已很不容易。此次上海书店出版社特地将书库中珍藏的一套完整的《上海漫画》予以影印,使之化身千百,为广大研究者与漫画家所用,弥足珍贵。从《上海漫画》这份当年中国漫画界的代表性刊物上,可以看到老一辈画家从初创到成熟的轨迹。叶浅予和张乐平开始画王先生和三毛,笔墨还比较稚嫩,随着篇幅的延续,两人笔墨便逐渐趋向成熟,恣肆无羁,达到了“从心所欲不渝矩”的境界了。《上海漫画》记录了中国现代漫画家从崛起到成熟的一个重要侧面,对研究中国漫画史有极其重要的资料价值,对于今日美术界如何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格,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至于其中所反映的三十年代社会民俗,更是研究者“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宝藏。上海书店出版社影印《上海漫画》,是继影印《良友》画报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保存三十年代珍贵文献资料不被湮灭,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五十年代,上海又出版过一本漫画杂志,由米谷主编,但刊期较短,后迁京出版,不久即休刊。到了八十年代,由张乐平、特伟、詹同、王树忱、阿达、杜建国等策划,得《新民晚报》的支持,在上海出版了另一本漫画刊物《漫画世界》,半月一期,至今出版已满十年,累计二百多期。张乐平、华君武先后任主编,丁聪亦应邀参加编政。方成、方唐、韩羽、庸非、缪印堂,以及郑辛遥、徐克仁、沈天呈、潘顺祺、潘文辉、谢春彦、王俭等等都经常在此发表作品,盛况不亚于三十年代的《上海漫画》。
从《上海漫画》的影印到《漫画世界》的十年庆诞,我们期望着上海漫画的中兴: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出现一个新的漫画创作高潮。
(本文是上海书店影印《上海漫画》的出版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