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资源在农民大学生教学中的运用
——以《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实务》为例
罗菲菲
(怀化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怀化)
摘 要: 为提高农民大学生教学质量,创造出受学生喜爱的本土教学方式。本文以《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实务》为例,分析本土教学资源运用的必要性,积极探索本土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并根据实际教学效果,提出进一步加强本土旅游资源建设的设想。
关键词: 本土资源;农民大学生教学;乡村旅游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以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村后备干部为培养对象,以“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基层党员干部和新型职业农民”为培养目标。《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实务》(后简称《乡旅》)作为农村行政管理与农村经济管理两个专业的必修课,线上教学由湖南省农民大学生办公室制作与考核。线下教学由地市(州)电大和县级教学点负责,要求不少于八个课时的面授课。如何在一天时间内将课程进行知识梳理、辅导解疑,是每一位课程老师的努力方向。笔者作为农民大学生的授课教师,以《乡旅》教学为例,积极探索本土旅游资源的运用。
一 本土教学资源运用的必要性
(一) 实现农民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
农民大学生“留得住、用得上”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地方性知识在农民大学生培养中的特殊意义,也决定了本土资源在农民大学生教学资源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农民大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并结合当地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因此,本土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运用,是各分校和教学点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实现“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培养目标的必要环节[1]。运用本土资源作为教学素材,能使学生有代入感,亲切感,还能加强教学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怀化电大直属部对农民大学生的面授课满意度调查,农民大学生更喜欢加入本土教学资源的课程教学,其满意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二) 本课程特点所决定
根据《乡旅》的教学实施方案,强调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乡村旅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创新旅游产品,在实践中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除承担《乡旅》教学外,笔者还担任班主任一职,在对本班学员进行“家访式调研”时,当地资源丰富,群众热情好客。然而要发展好乡村旅游,仅靠乡村人的纯朴、好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设计、营销、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素质关系到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服务特色的鲜明与否,关系到乡村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2]。因此,培养乡村旅游人才责任重大,将本土旅游资源作为教学素材和案例进行研究,既能满足农民大学生现实的工作需要,又能引发农民大学生对本村旅游发展的思考,有利于怀化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 本土旅游资源用于教学的具体做法
怀化市委组织部和怀化电大高度重视本土资源在农民大学生教学中的运用,明确提出怀化农民大学生教学要“讲农村话”、“讲怀化话”。曾组织任课教师深入农村调研,收集整理本土教学资源。笔者曾在旅游局工作五年,对怀化旅游资源有较多的了解,并有幸参与《农村基层党建实务》教材的调研和编写,曾走访了各县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村落,为《乡旅》本土旅游资源的运用提供了素材保障。在农民大学生教学中,笔者将本土教学资源有机地融入《乡旅》课程知识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精选本土旅游资源
农民大学生大虽多是村干部和后备干部,但是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不够系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不够全面。本土文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过悠久历史繁衍积淀下来的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3]。如笔者在沅陵上课,问一位二酉乡的同学:哪些资源是你们村所拥有和值得开发的?他回答:二酉山。然而二酉的藏书文化,佤乡文化,山歌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不能认识到位,对其在乡村旅游的开发利用中也无从下手。在教学中,笔者以借母溪为例,对借母溪乡村旅游的开发,其村庄独特的狃花文化,典妻制度等进行案例教学,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物着手,更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引发他们建设好本村的强烈愿望。通过对本土旅游资源的全面传播,还能引导他们对古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其“修旧如旧,返璞归真”。
(二) 设计、制作教学课件
在使用本土旅游资源为农民大学生教学中,不少农民大学生反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对于真正想要学好《乡旅》这门课程,并且想要运用旅游专业知识来建设家乡的农民大学生来说,八小时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下一阶段,笔者在继续做好本班农民大学生的“家访式调研”工作的同时,应扩大至全市各教学站点的农民大学生。特别是拥有较好旅游资源的乡村,务必进行深度调研,积累更多授课素材,真正为农村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怀化电大在近几年的农民大学生培养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曾经组织学员去过诸多乡村旅游实践示范基地,如中国传统古村落——沅陵县胡家溪村;全国文明村镇——通道皇都侗文化城;会议旅游新秀——麻阳楠木桥村;湖南省美丽乡村—— 溆浦县独石村等地进行实践教学。较好的展示了乡村旅游的几种形式:一是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性开发型;二是充分发挥本土民俗风情,打造游客体验式旅游;三是紧跟政策步伐,发展会议旅游;四是以美丽乡村为建设契机,发展乡村旅游。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导农民大学生对本土旅游资源重新认识和定义,分清类型,找准方向,不可盲目复制,也不可肆意攀比[4]。但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找到本村乡村旅游发展的落脚点。
(三) 注重实践教学引导
哈尔滨分公司呼兰片区的利民加油站位于乡镇,在地理位置上没什么独特的优势,因为附近的农户比较少,最近也要15公里或者20公里的距离。这样的距离中间不乏有诸多社会加油站。“利民站根据每个月的销量、利润情况,再根据周边社会加油站让利情况,有时采取挂牌直降的措施。”利民加油站经理范好光说,但这样的优惠力度不会太大,一般每升在0.1元~0.5元之间。
四 进一步加强本土教学资源建设的设想与建议
(一) 做好本土旅游教学资源的全方位调研
在本土旅游资源的介绍和传播中,笔者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设计制作PPT 教学课件,通过课件将大量的图片、资料、录像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抽象变形象、他乡变本土,激发农民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兴趣,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并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凸显教学重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创设民主环境,充分发挥农民大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从课堂讨论中领会知识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在形成教学案例后,农民大学生能通过现象揭示其背后的本质,避免开发误区。
黍子的施肥宜早不宜迟,为了保证幼苗养分供应,要注意施足种肥,每亩尿素3-5斤。黍子追肥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第一次追肥在拨节前配合浇水进行,亩追尿素10-15斤,可促进幼苗生长强壮。孕穗期追第二次肥以10斤为宜,这次追肥能促进穗大粒多,籽粒饱满。
(二) 借鉴外地旅游教学资源
乡村旅游目前已在全国许多大都市展开,各地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如四川成都的“农家乐”模式、北京的“民俗村”模式和贵州的“民族村寨”模式,江浙一带的“小城镇建设”模式,台湾的“精品民宿”模式等[5]。这些好的发展模式值得农民大学生学习和借鉴。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以农民大学生自主愿望为主,期待能够引导他们前往这些走在我国乡村旅游前列的地区去学习,提升旅游视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展开想象,以期建设出乡村旅游的“怀化模式”。
五 结语
农民大学生(包括“一村一”)培养十年多来,国家开放大学和湖南省电大为农民大学生项目付出了诸多的艰辛和努力。在探索农民大学生的教学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课程教师和班主任。加强教学交流,可以极大的促进课程老师的授课质量。全省甚至全国各地的农民大学生具有诸多相似性,顺应时代要求开设《乡旅》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乡村旅游专业知识的村干部,满足乡村旅游对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课程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中国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是我们电大人共同的责任。
白居易不描写失意后的大悲,也不描写残酷的社会现实。反而关注平凡毫不起眼的日常,真实自然。日常的生活是最真实的生活,日常的状态也是最真实状态。选择平凡朴素的生活作为审美对象的背后是诗人对本真的推崇,这正体现出庄子的以真动人的“精诚所至”所在。真实的事物、情感必然是最动人的。白居易省净的勾画他经历的日常,而没有太多的刻意渲染,是极富创造性地继承了道家“尚真”的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
[1] 陈晓怡,高兰.探讨实践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8,5(50):250-252.
[2] 牛阮霞,佟立洲.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打造[J].人民论坛,2016(33):74-75.
[3] 王志力.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
[4] 计晓燕.《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01):84-85.
[5] 杨婧.论本土文化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体现[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4(06):98-99.
本文引用格式: 罗菲菲.本土资源在农民大学生教学中的运用——以《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实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6):153-15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6.074
标签:本土资源论文; 农民大学生教学论文; 乡村旅游论文; 怀化广播电视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