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为更好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收治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90 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甘露醇治疗,观察组甘露醇与吡拉西坦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1%(P<0.05)。观察组脑水肿的体积(7.42±2.15)cm3 少于对照组的(15.56±4.28)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能够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与保护脑细胞,且对肾功能影响小,降低颅内压,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脑出血后脑水肿【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8-058-02
前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脑出血、冠心病等常见老年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为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本院针对收治的90 例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2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收治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9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44~65 岁,平均(55.20±1.82)岁;观察组男23例,女22 例,年龄45~66 岁,平均(55.31±1.85)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入选患者均自愿合作,签订知情同意书;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无精神病史、无语言沟通障碍、无脑损伤或脑部疾病、无人格障碍以及智力障碍、无意识、听力以及肢体运动障碍等。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临床征象符合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且发病至就诊时间≤24h;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幕上脑实质出血,经无创颅内压测定证实颅内压增高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无应用相关药物的禁忌证。排除标准:血液、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者;入院时存在电解质紊乱者;既往有脑卒中、颅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病史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基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行常规治疗,包含降糖、降压、维持水与电解质的平衡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甘露醇治疗,20%甘露醇125mL 快速静脉滴注,6~8 h/次,连续8 d;观察组行甘露醇与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治疗,甘露醇用法同对照组,同时配合20%吡拉西坦100 mL 静脉滴注,2 次/d,连续20 d。判断标准和观察指标:据以下标准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疗效进行判断:①治愈:患者颅内水肿出血症状消失,生活可自理;②显效:患者颅内水肿出血症状好转,生活可自理;③有效:患者颅内水肿出血症状有恢复的趋势,生活基本可自理;④无效:患者颅内水肿出血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生活不可自理。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观察两组疗效与脑水肿的体积情况。24h 出入水量差值、颅内压与脑水肿体积;神经肽Y、NDS评分与BI评分。判断标准。计算公式:24h 出入水量差值=24h 平均尿量-24h 平均输液量,水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血肿体积-第1次头颅CT血肿体积)。NDS评分:0~15 分为轻度,16~30 分为中度,31~45 分为重度;BI评分:61~100 为生活基本自理,41~60 分为生活需要帮助,20~40 分为生活需要依赖,0~19 分为严重功能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 x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检验水准α=0.05。当 P<0.05 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疗效情况: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显著比对照组的51.1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水肿的体积情况:经治疗,观察组脑水肿的体积(7.42±2.15)cm3 显著比对照组的(15.56±4.28)cm33 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与治疗1d 比较,2 组治疗8d 与20d 时的脑水肿体积与颅内压均显著降低,24h 出入量差值均明显增加,且同期四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比较:2 组患者治疗后神经肽Y水平与ND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明显上升,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3.1 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简介目前世界逐渐步入老龄化,脑出血已成为较为广泛发生的急症重症,我国每年因为脑出血死亡的患者约占全部疾病死亡的20%左右,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针对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逐渐了解到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的健康体检对预防脑部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性,但还有部分患者因医疗条件的缺乏、医学知识的匮乏,不能够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有关脑出血的相应知识,不能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不能有效预防脑出血的发生,甚至发病后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一般发生在发病后的48 小时内,脑出血可引起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小便失禁等症状,还会出现肺部感染、褥疮、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早期的治疗很重要。脑出血后脑水肿包括血管源性与细胞毒性水肿,其一般历经超早期、早期与晚期3 个阶段,且发展迅速,于脑出血后1~2 h便可出现,其为进行性地加重,脑出血后24 h 至高峰。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有许多机制参与,从脑出血的血肿衍化分析,这一过程至少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超早期(出血最初几小时),主要由于局部流体静力压改变及血凝块回缩所致;第二阶段:出血后初2 天以内,由于激活凝血级联反应和凝血酶产生;第三阶段:出血3 天后,主要是血液成分如红细胞溶解和血红蛋白诱导的神经毒性。另外在脑实质中补体系统激活在第二和第三阶段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2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优势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治疗原则为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常用治疗手段有脱水剂、利尿药、白蛋白、亚低温治疗以及控制性过度通气。甘露醇作用机制主要为可使渗透压的梯度增加以达到脱水的目的,减轻水肿,且可使脑部灌注压提高,增大脑部血流量,最终改善缺血状况,但当甘露醇的使用时间长且用量大时,极易引起水电解质出现紊乱及造成肾功能受损。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原因在于脑水肿的发病高峰为脑出血后3-5d,可持续存在2 周甚至更长,临床研究指出应用甘露醇持续治疗的时间以<8d为宜,吡拉西坦注射液具有类似甘露醇的脱水作用,且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小,单独应用其可弥补甘露醇不足,有效降低颅内压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使脑组织缺损及水肿等症状得以改善,从而抑制趋化因子的释放,促使炎性细胞活性下降,无法释放炎性因子,进而使促炎因子水平得以降低。可能因为吡拉西坦为谷氨酸类受体激动剂,能使脑细胞ADP 或者ATP 的比例增加,提高机体葡萄糖利用率,以使大脑皮质的缺氧症状得以减轻,从而促进能量转换、磷脂吸收与脑蛋白的合成,并促进大脑的半球间信息的传递,有利于记忆与学习功能的增强,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结束语:脑出血后脑水肿是一种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老年病,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提高当前的治疗水平是首要任务。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吡拉西坦具有与甘露醇相似的减轻水肿的效果,但前者长时间使用并未对患者心、肝、肾功能造成明显影响或产生不良反应。又因吡拉西坦对神经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因此两药联用可同时达到降低颅内压和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参考文献:[1]师卫中.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4:224-225.[2]赵宝顺. 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5,21:18+20.[3]逯爱青. 甘露醇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观察[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04:313-314.
论文作者:李光辉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甘露醇论文; 脑出血论文; 水肿论文; 后脑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拉西论文; 《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