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经济安全状况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经济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能够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随时进行监测,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报警,我们建立了一套监测、预警系统。它主要由指标体系、预警界限、数据处理和信号显示几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建立一套能够敏感反映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状况的监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各个时期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并参考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确定各指标的预警界限(简称警限),及由警限所划分的安全状态和安全等级;再用选定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各指标的取值进行综合处理,得出国家经济安全状态的综合指数和相应的安全等级;最后用信号来显示国家经济安全的状态。本系统将安全状态分为4种,即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和危机,相应的安全等级为A、B、C、D,并分别给4种状态规定不同的分数范围(分数越大,危险越大):0~20、20~50、50~80、80~100,每种状态分配不同的显示符号:○、◇、△、#。
一、指标体系和预警界限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很多,通过分析和专家调查,确定5类指标为本系统所采用的指标体系(共53个指标):(1)国内经济;(2)国际经济联系;(3)社会与政治因素;(4)国家防务;(5)生态环境。这5类指标组成了5个子系统。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有两类:一类是取其某一值时,安全性最好,偏离这一值越远,安全性越差,如GDP增长率;另一类是数值越大(或越小),安全性越好,数值越小(或越大),安全性越差,如人均粮食产量(越大越好)和财政赤字(越小越好)。
指标体系确定后,按照前面所述的原则确定每一个指标的警限,及由警限所划分的安全状态和安全等级。如GDP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的增长率最高为14.5%(1984年),最低为3.8%(1990年),平均为9.85%。根据这些历史数据及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可认为9.85%为安全点,离开这一点越远安全性越差。再考虑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是在较低的起点上发展的,所以增长速度比较高,以后的增长速度会逐步降低,故将8%定为安全点。将8%上下增减1.5个百分点的位置作为“安全”状态的警限,即GDP增长率在6.5%~9.5%的区间内为“安全”,安全等级为"A";将6.5%减少1.5个百分点、9.5%增加1.5个百分点的位置作为“基本安全”状态的警限,即GDP增长率在5%~6.5%或9.5%~11%的区间内为“基本安全”,安全等级为"B";用相同的办法,将3.5%~5%和11%~12.5%设为“不安全”区间,安全等级为"C";最后,设定GDP增长率小于3.5%或大于12.5%时为“危机”状态,安全等级为"D"。其他指标的警限也可以类似地定出来,至于在安全点的位置上下应增减几个百分点,要根据不同指标的历史最高点和最低点,并参考国际标准来确定。这里,警限的确定主要参考国际公认标准、专家意见和历史数据。
1.国内经济子系统(S1)
2.国际经济联系子系统(S2)
3.社会与政治环境子系统(S3)
4.国家防务子系统(S4)
5.生态环境子系统(S5)
为了反映经济安全程度并进行数据处理,要将指标值映射为分数值,我们所用的方法是,对于定性指标,根据指标值所在的安全状态及其程度,直接给出分数值。对于定量指标,则根据指标值在警限上限和警限下限中的相对位置,按相同的比例映射到分数上限和分数下限之间的对应位置。将指标值映射为分数值后,要对分数进行综合处理。首先算出各个子系统的经济安全程度的综合指数,然后算出整个经济系统的安全程度综合指数,最后用相应的符号来显示其安全状态。
将表6中的分数带入(公式1)和(公式2),分别计算各子系统经济安全综合指数Si及整体系统的综合指数S。为了简单起见,将公式中的权数Wij和Wi均定为1,计算结果见表7。
从表7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10年时,我国国内经济子系统S1、国际经济联系子系统S2、社会与政治环境子系统S3及整体经济系统S都处于“基本安全”状态,但同时也可以看到,S1、S3和S的指数都超过了40分,说明“基本安全”的程度不高。特别是S3,已达45.7分,离“基本安全”状态的分数上限50分只差4.3分,快要接近“不安全”状态了。国家防务子系统S4是唯一处于“安全”状态的子系统,但其指数19.34离“安全”状态的分数上限只差0.66,已经处于“基本安全”状态的边缘了。生态环境子系统S5的指数为72.4,该子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说明我国的生态环境迫切需要加以改善。
标签:经济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