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政府贸易政策调整分析_贸易自由化论文

布什政府贸易政策调整分析_贸易自由化论文

布什政府贸易政策调整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布什政府论文,政策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布什政府在将反恐作为第一要务的同时,对美国的贸易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虽然贸易政策的调整在近期可能给美国带来经济利益和某些政治、安全利益,但从长远看,将对美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并进而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

一、布什政府贸易政策调整的基本特征及其目标

布什政府的贸易政策具有不同于克林顿政府及其前美国政府的鲜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克林顿政府及其前美国政府贸易政策的重点,是推动以GATT/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自由化,布什政府则将多边、区域、双边贸易自由化同时并举。

布什政府十分重视2001年11月在多哈启动并定于2005年结束的新一轮全球贸易谈判,表示美国将完全致力于在最后期限到来前完成多哈回合。

其次,布什政府在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明显强化了贸易保护主义。2002年3月,美国决定对外国钢材的进口征收附加关税,为期三年。

美国贸易政策的调整,首先是为了确保美国在全球市场上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作为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继续通过推行多边贸易自由化迅速、广泛地打开全球市场,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然而,美国经济实力在90年代的相对上升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二战以来国际经济多极化及美国在GATT/WTO中主导作用不断削弱的总体趋势。虽然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增进加快,但深层次问题并未解决。

为大力拓展全球市场,布什政府在继续积极推动WTO多哈回合谈判的同时,也将区域和双边贸易自由化作为在全球推行贸易自由化的“次优”选择。其首要目标是在NAFTA基础上实现美洲地区的贸易自由化,以巩固美国在本地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发展与亚太、非洲、中东等地区的贸易自由化,主要是为了抢占当地市场,“加强推动更大自由贸易联盟的势力”。

贸易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调整不仅是出于经济方面的战略考虑,而且与美国的政治、安全地位及其战略和利益密切相关。

布什政府目前大力推行双边贸易自由化,一方面是为了易于推动区域和多边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巩固反恐伙伴关系的双边基础。同时,美国在经济领域加强单边的贸易保护主义,与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单边主义政策取向是完全一致的。美国试图要求WTO、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按照美国的利益和意愿行事,否则就强化单边主义行为,并以此对多边组织施加更大的压力。

从总体上看,美国贸易政策的调整既是美国国际地位发展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巩固和加强其地位的重要手段。它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在全球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继续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二、布什政府贸易政策调整的利益与代价

具体分析美国贸易政策在各个领域的实施状况,我们可以看到,贸易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美国获得各种利益,但也将使美国付出诸多代价。

美国在继续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主要“以积累扩展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区域和双边贸易自由化,以获取贸易创造的静态利益,以及扩大投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地位等动态利益。

然而,美国推行区域贸易自由化仍面临诸多障碍,美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经济发展差距悬殊和经济体制差异而产生的经济矛盾难以避免。

由于推行区域贸易自由化难度较大,美国目前在各区域主要是以双边贸易自由化为开端,如美洲的智利,亚太的新加坡、澳大利亚,非洲、中东的摩洛哥、巴林等。双边贸易自由化为美国进入对方市场减少了障碍。

双边协定进一步加强了美国与其政治、安全伙伴的关系。美国对“自由贸易联盟”中的战略性国家——自由贸易伙伴的选择与反恐联盟的政治、安全伙伴的选择是密切结合的。在反恐的重点地区中东,美国—中东自由贸易区计划已成为美国“建立一个繁荣、和平和民主的中东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双边贸易自由化对美国也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从美国推行区域、双边贸易自由化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是建立自由贸易区。在区内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一般并没有增加对非成员的贸易壁垒,基本符合GATT第24条规定。但是,作为贸易自由化的“次优”选择,自由贸易区实行的内外有别的歧视政策,加剧了区内外各种经济矛盾。目前,美国并不是发展与日、欧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而是以美国与各个区域中发展中国家或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自由化为主,通过联结这些国家或贸易集团的力量,与日、欧相抗衡。这无疑将导致各国之间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进一步升级,严重阻碍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与区域贸易自由化相比,双边贸易自由化的歧视性更加明显。双边贸易自由化将在区域内部形成贸易集团对集团的局面,使区域市场的统一性受到破坏,导致区域内的贸易摩擦和冲突增大。美国以双边贸易自由化作为进入各区域市场跳板的目标难以顺利实现。同时,虽然美国可以将各种高标准和严格的条款强加于其双边贸易伙伴,但如希望在区域自由贸易谈判或多哈回合中能被更多的成员广泛接受,成为制定区域和多边规则的示范,则面临较大困难。

上述各个领域中美国与其他国家经济矛盾的加剧,显然将对它们之间的政治、安全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在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布什政府的措施对本国传统产业的保护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对钢铁业主要采取防御性贸易保护手段,即通过提高进口关税保护国内市场。这一措施已使外国钢材对美国的进口大量减少。对农业主要采取进攻性的大幅度增加出口补贴的贸易保护手段,具有明显的超贸易保护的性质,有利于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扩张。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代价则更加沉重。提高进口关税将导致钢铁业形成结构调整迟缓→国际竞争力降低→提高进口关税→结构调整更加缓慢的恶性循环。大幅度增加农产品出口补贴的贸易保护政策已成为美国财政赤字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还加剧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与冲突,阻碍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与政治、安全领域的单边主义政策取向一致,均将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产业竞争力下降、财政赤字攀升,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削弱了美国军事力量的经济基础;由贸易保护主义引发的贸易摩擦与冲突也不利于美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安全合作。而美国在军事上的单边主义则使军费开支大幅度增加,2003财政年度美国军费开支达到3646亿美元,2004财政年度国防预算为3799亿美元,军费开支的急剧增加导致财政赤字进一步大幅度上升,必将对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

三、结论

美国的贸易政策由以多边贸易自由化为重点,转向多边、区域、双边和单边“多条战线共同推进”,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拓展市场。

区域、双边贸易自由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自由贸易,与多边贸易自由化具有一致性。其中双边贸易自由化产生的直接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近期给美国带来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美国传统产业在国内尤其是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但是,美国贸易政策的调整却将使美国付出更大的代价。区域、双边贸易自由化与多边贸易自由化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尤其是具有浓厚政治、安全色彩的双边贸易自由化,与多边贸易自由化的矛盾性更为突出;贸易保护主义从长期看将导致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巨额财政赤字则将从整体上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还明显阻碍了不同领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双边贸易自由化虽然有利于促进美国的政治、安全利益,但由其引发的各种经济矛盾无疑将使美国以贸易政策推动政治、安全合作的目标难以顺利实现;而贸易保护主义与美国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单边主义政策一脉相承,代价巨大。

事实上,美国经济实力在20世纪90年代的相对上升,并没有导致国际经济多极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发生根本性的逆转;“9·11”事件的发生,则暴露了美国作为军事“单极”脆弱的一面。贸易政策的调整,虽然为美国带来了直接的、近期的经济利益,但却损害了美国更加广泛的、长远的经济利益,其结果是,美国霸权地位的基础——美国的经济实力将受到更大程度的削弱,并将损害美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军事上的脆弱性也将日益显现。

标签:;  ;  ;  

布什政府贸易政策调整分析_贸易自由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