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资源 丰富课堂教学论文_张 娜

巧用错误资源 丰富课堂教学论文_张 娜

张 娜 河北省南和县贾宋明德小学 054400

杜威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得一样多。”小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简单,在数学学习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中出错是学习态度不认真的表现,并为此大发雷霆,但是,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出错现象,将学生出错看作是学生应有的权利,并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其变为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如何利用学生的错误来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利用错误引起学生重视

学生对新知理解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易犯的错误,尽管老师反复讲解,多次强调,总有些学生不能彻底改正、往往一错再错。这些错误是每届学生都会出现的,属于常见错误。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预测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可能要出现的错误,在教学中做到未雨绸缪,将这些错误桥面的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来丰富课堂教学。比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出示一个判断题:“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深入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这句话必须要在“同一个圆中”的前提下才是正确的。在学完《面积单位》后,练习填写单位时,不仅仅考察“我们的操场大约4000( )。我们的教室大约是25( )”之类的面积单位,还训练“我们的课桌大约2000( )。你的铅笔盒大约300(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等学生常见却没有清晰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习题,给学生创造出错的机会,引导课堂学习深入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我们利用一些错误资源,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来引起学生关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论错、改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在对错误的比较、判断、思考、甚至争议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将学习不断推向深入。

二、捕捉错误引导学生思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同时教师也要独具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变学习错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踏着错误的“身躯”向成功挺进,充分发挥错误的诱发、引导作用,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成功总结造成错误出现的根源,实现加深印象、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演示,得出三角形的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之后,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的两条边分别为4厘米和9厘米,请同学们思考: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有的学生认为它的周长是:9×2+4=22(厘米);有的学生认为它的周长是:4×2+9=17(厘米);还有学生认为这两种情况都对。面对学生对新知接受仅仅停留在表面和概念上,我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已知的两条边都可以作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吗?请结合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思考。有的学生马上反应过来,快速思考后,大声说:“第二种做法是错误的。如果等腰三角形的腰是4厘米,两个腰加起来才等于8厘米,比第三条边9厘米短,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所以,答案只有一个:9×2+4=22(厘米)。学生也都明白过来,随声附和起来。这时,继续抛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部分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什么?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的说是因为思考不全面,有的说是因为急着抢到别人前面做出来,没有深入思考,还有的说忘记了考虑“三角形的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学生谈的原因都存在,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新知的接受肤浅。于是,教师趁热打铁总结:以后遇到这类问题,首先要思考一个什么问题?学生马上明白:先思考是否两个边都可以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在错误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分析错误引发学生探究

作业是学生学习错误的另一个集聚地,也是教师反思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并分析造成学生出现某类错误的原因。在下次课堂上,让学生一起来进行探究,在探究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出错的原因、预防的措施等。在学习乘除法应用题时,很多学生分不清楚何种情况用乘法,何种情况用除法,出错率很高。比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户农家有30只山羊,比绵羊的3倍还多6只,问绵羊有多少只?学生在作业中对这道题的做法可谓五花八门,做法有:①3×30+6=96(只);②3×30-6=84(只);③(30+6)÷3=12(只);④(30-6)÷3=8(只);⑤30÷3-6=4(只)。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没有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就要从引导学生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来分析题意,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开始,教师的问题让学生陷入了迷茫的境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第一步,小组合作,结合线段图的示意判断山羊和绵羊,哪个数量多?第二步,通过分析比“绵羊的3倍还多6只”,得出绵羊的“3倍”是多少?第三步,绵羊的“3倍”是24,绵羊数是多少?在一步一步的分析中,学生逐步清晰了两个数量的关系,问题也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解决这类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体现了错误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总之,数学错误始终伴随着数学学习,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教师要站在全新的角度审视数学错误的价值,灵活将其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变错误为资源,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究,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张 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  ;  ;  ;  ;  ;  ;  ;  

巧用错误资源 丰富课堂教学论文_张 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