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释《论语》的“贤贤易色”论文

辨释《论语》的“贤贤易色”论文

辨释《论语》的“贤贤易色”

魏爱婷

(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九中学,河北 邢台 054000)

摘 要: 本文总结了经学家们因为对“贤”和“易”的不同理解,并对“贤贤易色”的不同阐释,分析了笔者同意将“易”训为“轻略”,“色”训为“面色、外在容颜”的原因。

关键词: 《论语》;贤贤易色;辨释

《论语·学而篇》有一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对这句话的理解,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分歧,其争论的焦点在对“易”和“色”两字的理解上。

3.1.2 防范意识淡漠 医护人员缺少与患者和检验科及时沟通,发现高危患者未及时告知和出示警示标识;存在预防知识缺乏,标准预防落实不力;未按操作规程和诊疗常规进行操作。

一、对“易”的不同理解

(一)训“易”为“改变”

皇侃《论语义疏》曰:“凡人之情莫不好色而不好贤,今若有人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于贤,则此人便是贤于贤者。故云:‘贤贤易色’也。”又“言若欲尊重此贤人,则当改易其平常之色,更起庄敬之容也”。朱熹《论语集注》也说:“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宋翔凤在《朴学斋札记》里也认为“易”训为“改变”。

(二)训“易”为“轻略、轻视”

刘宝楠《论语正义》引颜师古注曰:“易色,轻略之色,不贵之也。《公羊文十年传》‘俾君子易怠。’何休注:‘易怠,犹轻惰也。’是‘易’有轻略之意。”

(三)训“易”为“如”

《广雅·释言》曰:“易,如也。 ”王念孙《广雅疏证》云:“《论语》‘贤贤易色’,易者,如也。犹言好德如好色也。”孔子也曾在《子罕篇》中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二、对“色”的不同理解

(一)训“色”为“女人、女色”

对于以上诸说,笔者同意将“易”训为“轻略”,“色”训为“面色、外在容颜”之说。

(二)训“色”为“面色、外在容颜”,和“品德”相对

皇侃“言若欲尊重此贤人,则当改易其平常之色,更起庄敬之容也”为一个代表,要尊贤学贤就要改变自己过去的不庄敬的容颜。

“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均指一定的人事关系,那么“贤贤易色”也应该指一种人事关系,四者应该是并列关系,可并称为“学”之本,而不可能是总分关系。

1.2 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测评人员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记录首个化疗疗程中6次化疗前患者的焦虑状况,并以首次化疗前的评分为基线,分析连续化疗前焦虑状态的变化趋势。

三、对“易”“色”意思的辨释

何晏集解:“色,女人也。女有姿色,男子悦之。故经传之文通谓女人为色。人多好色不好贤者,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贤,则善矣,故曰‘贤贤易色’。”其实,这种训释广为普遍,如朱熹、孔安国等。

陈祖范在《经咫》中也说:“易色如所谓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在妇为嫁德不嫁容,在夫为好德非好色也。”

《鲁迅小说》频率最高的前10字:“的、了、一、是、不、他、我、有、在、来”占《鲁迅小说》全部语料的18.68%;前100字占53.4045%。《北语字表》频率最高的前10字“的、一、他、我、是、了、不、在、这、人”占全部语料的17.46%;前100字占48.92%。

“易”作“轻视”讲也有例可证。《后汉书·窦融传》曰:“夫负虚交而易强御,恃远救而轻近敌,未见其利也。”又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

(六)适时补料 母猪的泌乳量于分娩后逐渐增加,至21 d左右达到泌乳高峰,后逐渐下降,哺乳仔猪生长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与日俱增,母猪的奶水已不能满足需要,对哺乳仔猪必须进行补料,提前补料具有促生长的作用。仔猪由于牙床发痒而啃咬硬物或拱掘地面,常引起下痢,提前补料有益于保健。仔猪开食早,哺乳期间日采食饲料量高,增重亦快,据报道,7日龄训练仔猪吃料,30日龄日采食量为0.24 kg,14日龄训练吃料,30日龄日采食量为0.18 kg;7日龄训练吃料,60日龄个体重15.0 kg,20日龄训练吃料,60日龄个体重13.5 kg,30日龄训练吃料,60日龄个体重10.0 kg。

这一人事关系具体指什么?刘宝楠《论语正义》曰:“今案夫妇为人伦之始,故此文叙于事父母、事君之前。”《论语述何》也说:“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故首举之。”从“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三方面来看,它更强调的是与人的交往,此处也应该是指“夫妇相处”,“夫妇”人伦为人道之始,子夏在告诫弟子夫妻之间应该“重”德而“轻”色。

至于训“易”为“改变”,把此句解为:尊重贤德,改变过去的不庄敬之容。那么又怎么知道过去是不庄敬的呢?并且把“过去”和“现在”作对比在“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三者中也未提及,故此处也不应该是改变过去的什么。孔子在《卫灵公篇》中也说:“由!知德者鲜矣。”可见,孔子对人们不重视德的时俗是确实有所发现并加以批评的。此处“贤”和“色”应该是一对反义词,“贤”指内在品德,“色”指外在的容貌。

把“易”训为“如”,情理上也说不通,如果子夏在教导学生,对妻子要重视其品德就像重视其容貌一样,那子夏也太求全责备了,这和孔子提倡的儒家中庸之道不合。

《论语》中,“色”字出现凡 20处,其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作“面色、容色、容貌”解,一部分亦引申为“表面”或“颜色”等,只有一例指“女色”。此比例之小,亦不由让人怀疑训“女色”之说为非。

综上,“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为:夫妇相处,能尊重对方内在的品德而轻视外在的容貌;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奉献自己的生命;和朋友交往,说过的话能诚实不欺。(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认为他学习过了。

参考文献:

[1]康有为.论语注——康有为学术著作选[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4.

[2]朱熹.大学中庸论语:大学集注—中庸集注—论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杨树达.论语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杨伯俊.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132(2019)07-0187-01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7.170

[责任编辑 张翼翔]

作者简介: 魏爱婷(1977— ),女,汉族,河北邢台人,中教一级,研究方向:文字学、高中语文教学。

标签:;  ;  ;  ;  

辨释《论语》的“贤贤易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