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桥梁下部结构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软基处理施工、承台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等方面对桥梁下部结构基础施工技术的实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桥梁下部结构;基础;施工技术
一、桥梁下部结构软基处理施工技术
1、垫层换填法
垫层换填法即为针对浅层对软基进行处理的有效手段,主要有加进碎石垫层换填法、换图加筋垫层换填法和换土垫层换填法。这一方法主要针对冲填土、淤泥质土、淤泥等软弱地基的浅层处理较为适用。通常是利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将软基下软土挖出,同时以具备较高强度的砂、砾、卵石或粘性土等材料进行换填。在换填深度高于1m时,应设置一层土工布或者土工布格栅,相邻间距保持在0.5m会实现更佳的效果。
2、外加剂法
对于具有粘性的土层则适宜选用外加剂法。在地面表层为粘性土时,可使用将适量的外加剂添加在表面层的粘性土上的方式,良好地改善软基的强度特征,增强其压缩性能,进而充分保证施工机械顺利运行,利用这一方法还能够有效提升高填土的稳定性。当前,使用外加剂法时所选用的添加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熟石灰、生石灰等。
3、土质置换法
土质置换法即为利用优质的土取代软弱土,进而保证稳定地进行填土,同时使沉降量大大减少。这一方法一般是利用强制置换与人工挖掘置换两种方式进行,若要实现更高的可靠性,则更适合选择人工挖掘置换的方式。通常而言,粗粒土更能避免地面遭受水的浸湿,保证其承载力不受到影响,因而选择粗粒土作为置换材料更合适,同时注意要先尽可能压实置换的粗粒土。
4、抛石挤淤法
对于一些泥沼或者洼地,由于其常年存在积水现象,这些地区的排水施工难度较大,土层表面又常常处于流动的状态,因而则适合使用抛石挤淤的方法。在淤泥较薄,一般为厚度低于3m时,则使用使用抛片石的方法,有效将片石沉于淤泥层的底部,并渐渐挤开淤泥。抛掷的片石粒径必须大于30cm。在施工过程中,这一方法的实施必须先从软基中部开始,接着再向前突进,进而逐渐往两边展开,从两边有效挤出淤泥,保证其足够的密实度,接着将反滤层铺设于其上,最后填土碾压。还可以通过先挖除原先淤泥中的一部分,大约为1m,接着再利用抛掷片石实施将淤泥挤开的工序。在压实反滤层之后再填土,同时以自然碾压的方式保持较长时间,在稳定沉降之后再进行施工。
5、粒料搅拌桩法
粒料搅拌桩法的目的在于有效增强地基的承载力,对于一些必须处理的地方,使用的桩料可选择砂砾、碎石等较为松散的粒料,同时搅拌桩则可利用专用的机械实施,有效加固软基,并能实现对其置换的目的。对于松散砂土、粉土、粘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土层可使用粒料搅拌桩法。通常将桩布置为三角形的状态。
二、桥梁下部结构承台基础施工技术
在浇注混凝土施工时,试验人员必须对塌落度、和易性的变化进行及时跟踪与测定,做好现场根本作业,并将需要调整的地方及时告知搅拌站。要积极培训混凝土捣固人员,准确分工和定位,各司其职,特别是要指派专门的专业人员对钢筋密集部位、端模、拐(死)角部位进行有效捣固,现场跟班指挥要由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有序开展。插入式是振捣混凝土的一种重要方式,一般振捣厚度最好保持在30cm左右,在垂直等距离插入进下层5到10cm的范围,间距要保证在60cm以内。施工人员必须边振捣边看,尽可能减少过振或者漏振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浇注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一般大约为30cm,选择合适的缓凝举措,保证在最先浇注的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所有梁体混凝土浇注完成;在底部混凝土浇注之前,必须使用布或草袋覆盖在顶面钢筋上,避免上面粘着过多的松散混凝土。
三、桥梁下部结构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1、桥梁下部结构钻孔灌注桩基础预防浮笼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有效防治机械钻孔灌注桩的浮笼问题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第一,混凝土灌注时不得使用混凝土罐车直接灌注到导管中,而应该使用吊斗整体灌注,确保灌注的混凝土将钢筋笼完全遮盖;第二,混凝土灌注前二次清孔的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到1.5的范围内,增加其侧压力与钢筋笼上浮阻力;第三,混凝土灌注时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对钢筋笼吊筋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吊筋有任何的松动则应立即停止,改为少量多次的方式慢慢灌注混凝土,进而减少由于冲击而产生的巨大浮力,直至混凝土埋住钢筋笼2到5米后再进行正常灌注;第四,对混凝土导管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其处于钢筋笼的核心部位,避免起拔导管时挂住钢筋笼而产生浮笼现象,每次拔管必须检查一定吊筋松动,如果产生挂笼,则必须对导管位置作出相应的调整,和钢筋笼相脱离,再重新进行正常灌注。
2、桥梁下部结构钻孔灌注桩基础预防桩心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施工技术
为充分保证桩心混凝土质量,避免使用不达标的混凝土,则应在混凝土灌注中防止机械钻孔灌注桩产生导管进水的现象,可采取以下防治手段:首先,如果为上文所述前一种原因导致,则必须立即提出导管,使用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或砂泵及抓斗清理出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若改方式行不通,则可将钢筋笼提出,再次钻孔清除;其次,如果是后一种原因造成则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拔换原管重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为避免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过原灌混凝土则从导管底口翻入,导管插入混凝土层必须保证厚度适当,通常在二十厘米以上最为合适,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增加水泥用量,提高后灌入导管内,灌注钱小幅度抖动导管,弥补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以便后续的正常使用。
3、桥梁下部结构钻孔灌注桩基础预防断桩施工技术
为避免断桩现象的产生,则应避免机械钻孔灌注桩在混凝土灌注期间产生坍孔或堵管。其中,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对于机械钻孔灌注桩预防坍孔的措施包括:先查清楚坍孔产生的原因,将各项影响因素一一排除,接着用吸泥机将坍入孔中的泥土吸出,如果不能继续坍孔,再正常灌注,避免部分混凝土浪费;其次,如果不能停止坍孔,且坍塌部位较深,则直接拔出导管,取出钢筋笼,回填上掺砂砾的黏土,在此之后待沉实时机成熟,则继续钻孔成桩。针对堵管可采取以下防治手段:第一,如果是上文所述前一种原因导致,则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再灌注,尤其是备用机械,并且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快灌注速度,同时添加适量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如果灌注时间过长,孔内第一批混凝土已经初步凝固,导管也被堵塞,则必须重新设置冲孔,对钢筋笼、导管进行处理,再次钻孔成桩;第二,如果是后两种原因,则可使用吊绳抖动导管,或者使用长竿冲捣导管,或在导管上安附者或振捣器等,让其沉下,若不能下沉,则要一同拔起混凝土和导管,整理好后再安装,继续使用上述方法进行灌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下部结构基础施工技术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只有做好桥梁下部结构基础的施工技术实施与管理,才能对整个桥梁工程建设的圆满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 公路桥梁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与治理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10).
[2] 王宏.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8).
[3] 黄皓.周罡. 桥梁施工控制技术发展中的几点不足 [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6).
[4] 徐友虎. 路桥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及一些问题探讨 [J].科技信息.2010(19).
[5] 朱晓明. 桥梁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6).
论文作者:叶晓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导管论文; 桥梁论文; 钻孔论文; 钢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淤泥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