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中厂”模式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论文

“校中厂”模式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论文

“校中厂”模式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宋传忠,顾军

(沈阳市化工学校,辽宁 沈阳 )

摘 要: 多年来,职业院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与实践。以“校中厂”为依托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成功破解培训场地、培训效果、培训时间等教师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对职业学校科学规划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实训项目以及外聘教师的培养与使用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校中厂 ;“双师型”教师 ;师资队伍建设

一 研究的背景

自1990年提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之日起,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等多个文件中都强调要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各职业学校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理论培训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为主要手段的多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各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大部分的“双师型”教师在岗位能力、专业素养、管理经验等职业素养方面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还存在较大差距。还难以胜任校企合作过程中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的实际需求;在解决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相衔接的能力方面更是差强人意。

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源自这些“双师”多是通过理论考试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教师。由于受技术保密、生产安全、在岗时间、培养经费等诸多实际问题的影响,教师的企业实践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教师很难真正深入到生产一线,熟悉生产的过程与规范,了解企业的管理与需求,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五是涉水事件、水事纠纷增多。涉水事件、水事纠纷主要涉及边界划定、河流航行安全以及上下游国家间、地区间的水资源分配、水资源污染、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合作等方面,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影响区域稳定甚至国家国土安全。如接连发生的城区部分自来水苯超标、汉江武汉段水质的氨氮超标、靖江的水质异常等事件,山西河北河南长达几十年的水权纷争、云南罗平干旱群众抢水争水、中越边境水口口岸的多次水污染、中俄边境黑龙江水质污染及因河流改道而引起的国土流失等。

卓维松老师在《关于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认识》中对“双师型”教师给予明确的界定,“双师型”教师应具有双重身份,一是知识的传授者,二是实践技能的示范者;具备双重素质,一是教师素质,二是工程师素质;具有双重能力,一是从事专业理论教学能力,二是指导技能训练能力。既“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既具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又具有技师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类人员。而绝不是“双证型” 、“双职称” 或“双资格”的教师。4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和社会对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标准要求的提高,职业学校愈来愈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大了对实验实训经费的投入,实训设备、实训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许多校内实训基地已发展成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校中厂”。依托此 “校中厂”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较好的解决了上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吴绍莲提出:要创新“产学研”的培养机制,积极支持和组织教师参加有关学术组织和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从生产实践中选取毕业设计题目,办好学校实习工厂,教师轮流承担产品设计、工艺、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5

二 研究的内容

在对目前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利用中等职业学校获得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机遇,对实训基地进行创新规划与建设。通过优化实训项目,整合实训设备,使实训基地功能扩展成“双师型”教师校内培养培训的基地。通过对“校中厂”模式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从多角度探索“校中厂”模式下影响“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因素,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新的机制、体制、模式和途径。

三 研究的过程

1.“校中厂”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的搭建

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实训基地是以服务教学实训为根本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训基地在功能上有了一定的拓展,有能力对外承接一定的生产加工任务,具有一定的企业功能。但各专业的实训基地都是依据本专业特点规划建设的,开展对外服务也只能在此范围内各自为战。在工艺过程、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专业局限性,与企业生产有着较大的差别。要在“校中厂”中开展双师培养工作,需要对不同专业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内容、实训设备、实训安排和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使其具有典型的企业生产特征。

3.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

2.机制建设

为把握“校中厂”的运行方向,保障教学实训的开展和教师培训的实现,学校制定了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教学实训与师资培养工作成为一项有章可依、管理规范、评价客观的工作。

“校中厂”使生产过程在校园内得以再现。专业教师不仅在“校中厂”内具有指导教师的属性,同时也肩负了生产管理的职责。使专业教师在工作岗位中不断体验教学与生产环节的关联,积累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真正的“双师”业务能力得以形成。这种提升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实践,它真实地贯穿于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使对教师的培养成为一种长期持续的职务行为。

基于“校中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了生产培训场所的主体迁移,使学校能够自主掌控培养时间、岗位、内容等诸方面。并形成了具有职业学校主体特征的“三融合、四促进”培养模式。即1.融合学校各专业(群)的设备、场地和人力资源形成“校中厂”运行基础;2.融合企业生产和管理智慧的“校中厂”生产实训过程;3.融合各专业(群)核心职业技能共同开发教学实训项目。四促进是指:1.以工艺流程设计开发和设备设施整体规划促进双师队伍专业知识和协调能力的提升;2.以岗位技能实施和设备检修运维促进双师队伍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3.以生产调度、管理等生产实践促进双师队伍职业能力和协调管理水平提升;4.以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良促进双师队伍科研能力的提升。

②为使师资队伍建设能够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使师资队伍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成为学校常规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③为保证双师队伍建设不流于只取得证书,学校专门制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遴选与管理办法》、《兼职教师(专家)聘任与管理办法》。在相关制度中明确规定,学校专、兼职教师每学年必须有一定时间参与企业或“校中厂”的实践活动;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则对实践活动内容做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沈阳市化工学校以“扑热息痛片”的生产为实训项目,按照:“以医药实训基地的制药生产设备为基础,进行原材料加工;以应用化学实训基地的GC\LC\ICP等分析检测设备为重点,进行质量控制;以化学工艺实训基地的DCS中控设备为核心,实施生产工艺的流程监控;以高分子加工工艺实训基地的注塑、压延、成形等设备为辅助,实现产品外包装的生产;以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的数控加工中心、普车、钳、焊等设备为保障,进行生产线运维服务”的思路对各专业实训基地进行了整合,在既保留了各专业原有核心课程技能培养特点的同时,又使得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实训环节相互衔接。任何一个专业的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指导实训,就需通盘考虑实训过程,做好上下工序的衔接,研究解决实训过程遇到的问题,克服以往只注重本专业实训效果而忽视整体效益的情况。

AbstractDevice filter=new Filter(ai16AO2); //用滤波算法来装饰采集卡采集的数据

①项目开发,提升专业带头人素养

专业带头人是学校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校中厂”的规划、建设与运行都是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得以实现的。从总体规划、设备配置、基础建设到生产工艺设计、生产过程管理等诸多环节都对专业带头人的业务能力、专业素养和协调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完成“校中厂”的建设与运行,大幅度提升了专业带头人的自身素养。

③实训教学,促进教师团队双师水平提高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战乱频繁,贫苦农民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对朝廷军队发动了猛烈攻击,东汉政权因而分崩离析、名存实亡,这就是著名的“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的官吏、地主豪强纷纷组织军队争夺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这些势力彼此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兼并,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势力逐步壮大起来。

“校中厂”的教学产品要在生产工艺上能履盖各专业(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在生产技术上能履盖各专业(群)主要核心技术。教学产品的研发,需要各专业(群)骨干教师对专业所对应的岗位专业技能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细致分解。同时,在教学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也不断挑战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使其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不断得到融合。

②产品研发,提升骨干教师能力

总之,能为我们的馆员走上科研之路做些辅垫,有所助益,能为图书馆业界平添一抹学术亮彩,提升内涵,能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尽些绵薄之力,是我们论坛举办的初衷和目的,也希望论文的撰写者和与会者,能从今天的交流中获益。

由于在“校中厂”中的实训过程同时也是生产过程,各环节、各岗位、各程序间的紧密衔接。指导实训的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有能够适用本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能力,还需要熟悉整改生产过程相关工序和岗位的要求,并能有效地实施相关岗位间的配合联动。这样,专业教师不仅个体在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上得到提升,更会受生产流程的影响让各个专业的教师互动起来。使学校的双师水平在整体上得到均衡发展。

④融入教学,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引入企业能工巧匠,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注入了动力,但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往往难以胜任教师岗位。“校中厂”模式的运行为能工巧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专业教师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展示教学经验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兼职教师。而在“校中厂”这种近于真实的生产场景下开展教学,使他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师傅带徒弟的感受,让他们对教学不再拘紧,有力于他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 研究的结果

公立医院作为一个经营管理的医疗企业,对于经营的月度目标、年度目标以及相应的效益指标,整个的系统管理需要进行全面的管理编制,并进行预算支出,从而进行资金管理,实现成本的有效管控。对于预算管理项目的运作,其中财务部门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一种系统的判断并结合实际情况的需求进行考虑,从而形成医院总预算,在这个阶段,预算管理工作是对项目进行分解,并综合形成管理,实现对公立医院的整合运行管理特点,在这个过程中适当通过患者满意度以及相关的投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来控制管理绩效评估,从而在员工的动员上起到一定的参照。

(2)仔猪出生后7~l5日龄开始饲喂优质全价饲料,换料应逐步更换,并适量补充矿物质,多喂富含维生素的青绿饲料,供给充足、清洁、新鲜饮水。

五 总结与反思

①教学产品为载体,具有针对性

1.1.1 入组标准 脑瘫组采用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脑瘫早产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非脑瘫早产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

不同于传统的校本培训、外出培训、学术交流和企业实践等途径,“校中厂”模式立足校园,各个层次的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就能实现生产实践能力的不断提自我完善,形成了鲜明的双师队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在做数据分析时合理的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1.“校中厂”培养模式的优势

由于这种基于工作任务的培养与教师在今后工作过程中的教学实践和教科研工作紧密相连,指向明确,因此具有非常准确的能力培养针对性。

②生产管理做实践,具有持续性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银屑病严重程度以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1)临床疗效:无效:疗效指数<30%;一般:疗效指数30%~59%;有效:疗效指数>60%[7];(2)银屑病严重程度:采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价,得分越低表示银屑病严重程度越低[8]。

①学校制定《学校实习基地运行和管理制度》,规范了“校中厂”的运营与管理,确保“校中厂”首先要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培训,其次才是生产经营

③生产过程入计划,具有广泛性

实训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以教学产品生产为纽带的实训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位置,实际生产的过程既是教学的过程,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到这一教学行为中。使“双师型”教师培养呈现出显著的广泛性。

④校内培养成主体,具有低耗性

围术期疼痛管理是麻醉学走向围术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正在从以“联合阿片类药物与NSAIDs药物为主”转变为“联合区域神经阻滞与NSAIDs药物” 为主。麻醉科医师须在现有研究证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临床行为,积极践行更理想的多模式镇痛理念,以大幅提升中国围术期患者疼痛管理数量与质量以及患者远期预后。

化学镀镍广泛应用于塑胶和铝合金电镀的底层,以及钢铁件的表面镀层。化学镀镍溶液中含有硫酸镍、柠檬酸钠、乳酸钠、次磷酸钠等成分。由于柠檬酸根的抗氧化性较强,用常规的氧化方法并不能有效将其破坏,因此化学镀镍废水的处理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对于镍的排放,国内一些地区开始执行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表3”规定,即镍的排放限值为0.1 mg/L,传统的氧化-氢氧化物沉淀法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校中厂”教学生产过程在校内完成的,专业教师生产经验的积累在日常工作中得以实现。由于是在校内自己完成的师资培养工作,所以在培训经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方面学校有更多的主动性。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将生产与教学脱节的实际问题。

⑤常规检查做考核,具有高效性

在传统的双师培养形式下,教师游离于学校日常考核的边缘。因合作企业不便以员工考核的方式去评价教师的培养成效,往往“双师”更多是流于证书的获得,而无从考量专业能力的累积。

在“校中厂”运行模式下,生产过程即是教学过程,也是对教师培养的过程。学校可以有效地完成对教师培养的考核与评价工作。使专业教师队伍培养在学校专业建设的总体发展框架内有目的的实施,双师培养因此具有高效性。

2.“校中厂”培养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①尽管“校中厂”培养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但由于受资金、场地、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校中厂”模式并不是每所学校都能实施。同时,这一模式本身也还存在着需要摸索的问题。如:企业化运营的政策支持尚未明确、经费的大量投入成为建设的瓶颈。

②“校中厂”是以整合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硬件配置为基础,以融合各专业核心专业技术工艺的教学产品开发为纽带,围绕将单纯技能培养转为教学生产过程实践培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所展开,因此,需要学校的实训条件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实现。

“校中厂”平台通过生产、实践,将“教、产、研”等诸多元素融为一体,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做中学”的环境,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岗位练兵的实战机会,成为真正解决“双师”队伍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提升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校中厂”下的双师培养模式实现了培养途径和培养主体的创新。有效地促进了职业学校双师队伍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06):273.

[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J].农民科技培训,2014(09):6-10.

[3] 教育部 财政部 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4):21-22+28.

[4] 卓维松.关于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认识[J].引进与咨询,2003(05):50-52.

[5] 吴绍莲.“双师型”教师的特殊素质及培养途径[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41-42.

[6] 汪晓毛.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8):63-64.

本文引用格式: 宋传忠 等.“校中厂”模式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19,6(54):90-9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4.032

作者简介: 宋传忠,男,山东省蓬莱县,高级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标签:;  ;  ;  ;  

“校中厂”模式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