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双支架术式在冠脉分叉病变中的对比研究论文_戴闽 罗彩东 宋攀 邱清艳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心医院心脏中心 621000)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TAP(T stenting and small protrusion)技术与MMC(modified mini-crush)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163例患者随机分为TAP组和MMC组,对比患者手术操作特征和12个月疗效。结果 138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PCI术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TAP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MMC组。随访两组患者再狭窄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支架血栓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P技术在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及长期安全性方面不亚于MMC技术,且操作简便,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分叉病变;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1-2]。分叉病变中即兴支架术是目前的主流技术,然而约30%的复杂分叉病变尤其是部分左主干分叉病变需要使用双支架术,因此改良双支架术术式非常必要。经典的双支架术式如Crush、Cullote等术式存在最终对吻扩张成功率低、支架内血栓栓塞率高等缺点[3]。针对以上术式的不足,本课题对比研究了双支架改良术式TAP和MMC,探讨两种术式的可行性和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拟行PCI术并满足下列入选标准的:①性别不限,年龄小于80岁;②为冠脉真性分叉病变(MEDINA(1,1,1)型),定量冠脉造影示主支血管病变狭窄面积≥70%,边支血管参考直径≥2.5mm。有以下情况者不得入选:①既往有支架植入术或冠脉搭桥术史;②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③无法耐受12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④有多器官衰竭,预期寿命低于12月的。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实施步骤:所有病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TAP组和MMC组。试验组实施TAP术式[4]。对照组实施MMC术式[5]。

1.2.2 观察及随访指标: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率、术后12个月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支架血栓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分叉病变PCI相关指标对比

 

2.1 两组一般情况对比:入选患者共163例,TAP组81例,其中7例未能完成该术式;MMC组82例,9例未完成该术式。成功实施手术患者共计147例,其中5例术后失随访、4例依从性差未完成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体重指数(BMI)、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肌酐(GFR)、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者PCI相关指标对比(表1):①PCI成功率:TAP组手术成功率91.4%(74/81),MMC组手术成功率89.0% (73/82),无统计学差异(P >0.05)。②成功实施手术患者靶病变部位及病变特点:两组患者分叉病变部位特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支架置入情况:两组总支架数量、主支支架长度和边支支架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 >0.05)。④手术操作相关情况:TAP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和对比剂用量均显著低于MMC组(P <0.001)。⑤PCI术相关心肌梗死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

2.3 两组患者随访指标对比(表2):①两组患者手术实施到术后12月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手术实施到术后12个月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患者术后9个月总体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TAP组主支支架内再狭窄率低于MMC组(P <0.05)。

表2 两组患者随访指标对比

 

3 讨论

冠脉分叉病变中的经典“T支架”技术分支血管开口再狭窄率超过20%,而经典Crush技术主要缺点是较高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 [3]。我国冠脉介入医生对Crush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改进工作:陈绍良等发明的“双对吻挤压(DKcrush)”技术[6] 和韩雅玲等发明的 MMC技术[5]均降低了再狭窄率,其共同点是通过改良术式,提高了最终球囊对吻后扩张(final kissing balloon,FKB)成功率。但多次球囊操作必然意味着手术步骤增加、曝光时间延长,且较多球囊的使用必然增加手术费用。

相较Crush系列术式,TAP术式作为经典“T支架”技术的改进,解决了分支开口病变无法完全支架覆盖的问题,其最大的优势是主、边支支架释放后不需要再将导丝及球囊穿过多层支架网眼完成FKB,从而简化了术式,缩短了操作时间。本研究中TAP组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较理想:总体再狭窄率控制在11.4%、支架内血栓形成率在2.9%、12个月MACE发生率在14.2%,与MMC组无明显差异。TAP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MMC组,提示TAP术式在保障有效性及长期安全性的同时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曝光时间和对比剂的使用,而且减少了球囊消耗数量,降低了手术费用,对中国大部分基层冠脉介入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Sharma SK,Sweeny J,Kini AS.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a current update.Cardiol Clin,2010,28(1):55-70.

[2]Latib A,Colombo A.Bifurcation disease:what do we know,what should we do? JACC Cardiovasc Interv,2008,1(3):218-70.

[3]Ge L,Iakovou I,Cosgrave J,et a1.Treatment of bifurcation lesions with two stents:one year angiography and clinical follow up of crush versus T stenting.Heart,2006,92:371-376.

[4]Burzotta F,Gwon HC,Hahn JY,et al.Modified T-stenting with intentional protrusion of the side-branch stent within the main vessel stent to ensure ostial coverage and facilitate final kissing balloon:the T-stenfing and small protrusion technique(TAP-stenting).Report of bench testing and first clinical Italian—Korean Two-center experience.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07,70:75-82.

[5]刘海伟,王效增,荆全民,等.改良mini-Crush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8):428-432.

[6]Chen SL,Zhang JJ,Ye F,et a1.Study comparing the double kissing(DK)crush with classical crush for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the DKCRUSH-1 Bifurcation Study with drug-eluting stents.Eur J Clin Invest,2008,38:361-371.

论文作者:戴闽 罗彩东 宋攀 邱清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  ;  ;  ;  ;  ;  ;  ;  

不同双支架术式在冠脉分叉病变中的对比研究论文_戴闽 罗彩东 宋攀 邱清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