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考
●刘美平
摘要: 高校意识形态历来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重要阵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的主要承载体。为此,我们必须澄清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某些认识误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绩效的科学考察,深化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各项改革工作。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各方面指示落到实处,真正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质量,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质优良的高层次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 高校意识形态 认识误区 改革
我国意识形态问题说到底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仰安全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才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呈现出严峻的政治形势,有着复杂的国内外各种原因。其中,认识误区就是一个来自思想层面的重要因素。为此,非常有必要加以澄清与纠正。只有在澄清与纠正这些认识误区的基础上,才能思考下一步怎样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误区
1.高校思政课改革误区。大多数同志都认为,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入手,岂不知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事实上,重视思政课只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一小部分。这是因为,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他要在大学四年时间内完成40~48 门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中数量最多的是专业课,其次是英语课,再次是基础性共同课,课时量最少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从2006 年教育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后,就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分离出来,划归到经济学院(系),这使得思想政治课的总课时量呈现出越来越少的趋势。以《政治经济学》为例,原来是在所有高校范围内开课,54 学时;财经类院校经则是90学时,有的学校是72 学时;而今只在高校中的经济类院系开设《政治经济学》课,并且只有54 学时,更多的学校则是36 学时。
上述事实说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开课范围大大缩小,课时量大大减少。对于有经管类专业的高校来讲,扩大的是《西方经济学》授课范围,增加的是《初级西方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等课时量,传播的是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由此可见,就是在这样的“一减一增”课程改革过程中《政治经济学》逐渐被边缘化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越来越不受重视了。已经被边缘化的《政治经济学》和越来越被轻视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越来越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又如何能承担起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这一重任呢?又怎样才能解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诸多现象,又如何发现与总结我国的特有经济规律呢?进而又如何来解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呢?
2.高校专业课的意识形态认识误区。我们如果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心放在被边缘化的思想政治课上,那就忽略了占大多数课时量的专业课当中蕴含的意识形态问题,而这恰恰是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干课程。需要指出的是,大量专业课任课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所传授理论的价值取向和所举案例的褒贬意向正是隐含的意识形态:如果所举正面案例大多来自美国,那自然是在赞扬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如果所举负面案例大多来自中国,那自然是在贬低和污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学生评教”的考核制度下,教师往往出现迎合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现象,教师越是批评甚至污蔑中国,越受到学生的“好评”。其实,由于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涵养以及国家安全观念都较淡薄,加之阅历有限,大学生的“评教”是很肤浅的和片面的。正是这种科学性较差的教学评价制度设计和政治素质较差教师的失范教学共同引发了高校的意识形态危机。
在1999 年高校实施并轨改革后,伴随着高等教育收费而来的大规模扩招成为绝大多数高校的新常态,高校的大班额现象越来越普遍,于是粗放式高等教育、就业难、招生腐败等问题则屡见不鲜。高校扩招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高校在规模扩大过程中招进了一些素质参差不齐的大学教师,这些教师大多讲授专业课。当粗放式高等教育和政治素质较差专业课教师这两个问题一同出现时,高校专业课当中蕴含的意识形态教育就越来越突出了。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有关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客观、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建立、精细高等教育模式的推广和高校专业课教师政治素质提升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目前高中生物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方面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学生难以顺利的开展实验活动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本人认为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理论的角度提升学生的实验素质,使学生从理论上对该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有一定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进而加深学生对该如何进行实验有一定的认识。
秘色瓷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其在当下年轻群体的传播度与认知度并不是非常高。年轻人是时代的主力军,也是秘色瓷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于年轻人秘色瓷文化的宣传教育。越窑秘色瓷作为一种地方优秀传统,可以尝试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秘色瓷传统文化,并且提升对秘色瓷传统文化的热爱。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秘色瓷文化专家学者、传统工匠来为学生讲解秘色瓷文化,让学生对于秘色瓷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知。同时,学校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编写一些教学教材,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些体验的机会。这种熏陶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可以走进秘色瓷文化,让秘色瓷文化不再高冷,而是成为大众所亲近并且认可的。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大学生活动方面主要是开展一些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负责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辅导员、学生工作副书记恰恰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有限,政治素养较低,又如何能组织有一定政治理论高度和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的有关大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活动呢?在过去的30 多年时间里,由于我们对高校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忽视,特别是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导致我国许多一流高校培养的一流专业人才大量流向西方发达国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一流高校培养的一流人才大量流向西方发达国家,首先会导致中国高层次人才短缺,其次会严重阻碍新常态下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型,最后会严重制约创新战略这一国家发展动力的实施。
4.建立科学的、全面的、具有政治导向性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质量评价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着手。从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方面来讲,一节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这样的:教学内容的政治导向明确、思想阐释深刻、逻辑体系严谨、理论前沿高远、信息资讯丰富、语言艺术幽默。本着这六个方面才能全面考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前沿性和系统性。从评价大学生学习勤奋程度方面来讲,还要严格要求学生,我们不能只要求教师,而忽视对大学生的严格要求(大学生课堂上玩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建议大学生上课时不许玩手机,实行入学考试、毕业考试并举的制度,高考入学考试实行全国一张卷,以此解决高考移民和招生腐败问题;毕业考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综合专业课、体育课来进行,这是严格要求大学生的具体措施。
4.高校功能定位误区。还有一个认识误区体现在对高校功能定位方面。有个别高校领导认为,高校就是学术的高地,在进行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活动的时候,很少考虑这些学术活动本身渗透出的价值取向和包含的政治倾向,“学术为王”的思想在很多高校领导中占上风。但是他们忘记了,我们的高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高校,我们要培养的是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不是为西方发达国家培养信仰新自由主义羡慕西方宪政的优秀专业人才。我们认为,高校首先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地,其次才是学术的高地,高校的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等学术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指向性,没有超越阶级性的纯学术,学术性从属于政治性。这样一来,纠正高校校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学术观是当务之急。
5.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范围误区。最后一个误区是认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只是在高校范围内展开就可以了。在当前的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大学早已不再是过去的封闭象牙塔了,大学生和大学教师们同时浸润在无限的由大量资讯、信息组成的微海洋虚拟世界中,仅仅依靠高校校园内的思政课、自己的校园网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意识形态教育需求了,这就需要我们更新意识形态教育观念,既要实现在世界范围内、在历史的长河中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纵横比较式的宏观意识形态教育,突出“三个自信”;又要对各大网站暴露出的经济社会问题进行细微的、深刻的、及时的剖析,正确引导大学生对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的思考,力争使他们对这些现象、问题有一个客观的、全面的、理性的正确认识。不仅如此,新时代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同社会有着广泛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高校之内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也要重视高校之外的企业、家庭、社区当中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还要重视各种新媒体、影视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导向问题,更要重视国家安全部、外交部、国防部、商务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发言人在国际事务中发表声明时的中国态度,往往这些高校之外的看似不经意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考核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绩效的四个方面
1.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通过课程设置考核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绩效。对于一所普通本科高校来讲,不同的专业都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学制内容之外,主要是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门课的课时量、学分值和学习目标要求。如果某高校领导是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那么,在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中,有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论》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等课程会在不同的专业中有所体现;反之,则是大量的“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哲学”“西方法学”等课程占据大量的课时。在课程设置中,我们不是一味地反对西方的理论,而是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导、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为基础、西方理论为借鉴参考”的原则,一定不能让大学生们因只知道西方理论而迷失政治方向。
6. 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建议在未来三到五年时间里,利用寒假和暑假的时间,力争将高校专业课教师培训一遍,并建立专业课教师政治培训制度,使之培训常态化。利用大数据,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专业课案例库,在案例库中突出中国故事中蕴含的正面思想政治倾向,突出正能量的激励作用,突出正确认识的引领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在案例库中突出西方发达国家在走向发达的过程中如何充满残酷剥削、野蛮掠夺和环境污染的,要揭露资产阶级所谓民主的虚伪本质和所谓宪政的价值取向,特别要突出发达国家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
3.在国家重大会议中通过落实中央精神情况考核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绩效。2012 年以来,党中央召开了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三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三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是确定中国未来100 年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发展路径的大会,是树立“三个自信”的关键性大会。中宣部、中组部、中办、国办、教育部等国家部委要求高校一定要落实好这三次会议精神。但是,在落实这三次会议精神过程中,就可以看出不同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不同重视程度:有的高校以开会的形式落实这三次会议精神,这是走过场;有的高校在学生中搞一两次读报式活动,这是应付;有的高校在当地请一两位专家,做一两次报告,这是肤浅的形式主义。我们可以从各高校网站中查阅出他们在落实中央这三次会议中的行为表现。意识形态工作在国家那里高度重视,而在基层高校这里常常被忽视甚至被轻视。事实上,大学生们渴望知道国家大政方针,渴望了解国家就业政策等与他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但是苦于有些高校中并没有领导切切实实地重视大学生们这些高层次意识形态教育需求。
(1)关于水流控制与增设临时性的水利施工设施。从水流管理以及施工导流操作的视角来看,对于水流控制通常来讲需要关注如下要点:首先需要妥善排除基坑内的积水,并且做好截留堤的全面修建;其次应当妥善规划下游以及上游的施工围堰,确保能够有序搭建并且拆除各区域的导流洞以及固有的围堰设施;再次应当保障下游水流供应并且确保顺利完成下闸蓄水,此外还要全面做好注浆与封锁导流洞的有关操作。
4.在中层干部任命中考核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绩效。高校是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可以从各个方面反映出来,中层干部任命就是检查高校主要领导是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一所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高校内部的中层干部任命都是由校党委来组织考察任命的。政治使命感强的高校主要领导选择的中层干部必然是德才兼备者,必然从国管专家、长江学者、省管专家、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等人才队伍中遴选;而自身政治素质较差的高校主要领导则更看重的是被提拔者与自己的远近关系,所谓用亲、用旧、用行贿者成为他们的用人标准。当然,高校党委主要领导在干部选拔中用贤用能、还是用亲用旧,取决于这所高校主要领导的自身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可行性措施
与此同时,还要战略性地转变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方式,变直接灌输式为间接引导式,变简单说教式为耐心渗透式,变过去的从上至下单向式为现在的上下双向互动式,变学校有形空间内教育为社会无形空间外教育。要让意识形态工作像涓涓细流一样流入并浸润大学生的心田,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大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一门课,要让大学生们同笃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老师有充分的双向交流机制,要让大学生们感受到中国作为国际上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无比优越性
1.确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地位,战略性的转变意识形态工作方式。从理论上确定高校的政治功能和人才培养目标,从实践上确定高校学术性从属于政治性的工作方针,从战略上确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重要地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强的源发性、渗透性和扩散性,它会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人民军队的国防安全和国家的经济安全,间接地影响我国的文化安全、生态安全、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它是我国长期稳中求进的思想稳定器。因此,建议根据上述四条考核标准对所有高校进行一次意识形态工作绩效大检查,看看哪些高校坚守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哪些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哪些高校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建议这次大检查和高校校级干部选拔结合在一起,同高校反腐败结合在一起,和高考制度改革结合在一起。建立高校校级干部进入退出机制,坚决淘汰轻视意识形态工作的校级干部。
2. 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最高马克思学术贡献奖和最高马克思学术研究奖,与国家最高科技奖同时颁发,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创设马克思教学奖、马克思学术著作奖、马克思学术期刊奖。这些奖项是引导高校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指挥棒。谈到学术研究,我们非常有必要纠正某国家级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一家权威杂志的办刊导向,此刊物对我国学者的西方价值观导向太严重。该期刊在改革开放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程度的加深,该期刊越来越以西方经济学为主要理论支撑,以数学模型为主要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中国国情。全国许多高校都在下大力气奖励教师在这一权威刊物上发表文章,这使得中国的经济学越来越偏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轨道。
3.推行精细高等教育模式,改革本科生课程设置,切实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历史证明,一国高等教育有多精细,该国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多精益,精益生产方式需要精细高等教育模式为先导。为此,建议取消高校大班额授课是推行精细教育模式的第一步,然后是将本科生导师制落到实处,第三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存量建设和增量建设。建议在本科生中增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文学等课程的课时量,增设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课程,减少非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特别是要减少西方经济学课程,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教学质量,突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842,判定系数R2为0.9687,经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为0.9683,F=2221.46,F0.05(5,364)=2.23878,F﹥F0.05,显著水平为0.05,预测精度可达97.25%。
3.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误区。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另一个认识误区还表现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培养方面。在一些高校看来,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让大学生懂得琴棋书画,使得他们会唱歌跳舞,事实上这些只是素质教育的表面内容。我们认为,在大学生诸多素质中,政治素质是第一素质,专业水平是第二素质,高尚情趣文雅爱好是第三素质,沟通交流能力是第四素质。原因在于,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决定他将来为哪个国家、为哪个民族和为哪个执政党服务,也决定他怎样去发挥自己的专业才华。可见,当中国高校培养的人才的政治信仰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的专业才华一定是为西方发达国家贡献力量的。
与此同时,一方面,要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各个分支学科研究方面的项目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为了让高校教师和专门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潜心研究,要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各级各类项目经费中要充分考虑研究者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的酬劳,实行将研究经费其中一部分例如60%直接划拨到教师和研究者个人账户,剩余40%作为奖惩基金: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科研任务者重奖,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者重罚,奖罚分明。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来制度导向非常明晰,二来财务部门减少大量繁琐的工作任务,三来能够让教师和研究人员有时间有精力从事科学研究,省去他们到财务部门报账的时间和辛苦,最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国家创新效率。
5.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型职称评审制度和高效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议鼓励教师在党报党刊上发表文章,鼓励教师在新媒体中传播正能量,鼓励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坚持正确思想导向,鼓励教师对大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引导,让政治素质高和专业素质高的“双高”教师成为职称更高的教师。建议凡是获得国家马克思教学奖、马克思学术著作奖、马克思学术期刊奖的教师可以破格晋升高一级职称,获得省级马克思教学奖、马克思学术著作奖、马克思学术期刊奖的教师可以优先晋升高一级职称。
2.在研究生招生简章中通过考试科目考核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绩效。网络发达的时代,在互联网上可以查到各个高校各个年份研究生招生简章。不同高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所高校的意识形态倾向。例如,有的高校研究生招生简章是这样指定考试科目的:凡是经济类专业(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金融学、财政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一律考“政治理论课”“英语”“数学三”“西方经济学”这四门课,其中,前三门课是国家指定的考试科目,最后一门课是高校自己确定的。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高校就连《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考试都不考《政治经济学》,导致近10 年来许多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不知道《政治经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就更不知道为何物了。由此可见,在这样的高校研究生考试制度导向下,国家花费如此多的培养经费培养的人才又会具有怎样的价值取向呢?不是高校的研究生们不想学《政治经济学》,而是我们的高校在研究生考试科目指定过程中,就没有给大学生们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机会,这难道能怪大学生们吗?对于大学生来讲,研究生考试科目的指定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导向,而我们一些高校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有的高校甚至在某些主要领导的授意下,故意指定《西方经济学》作为所有经济学类专业的考试科目,可谓“用心良苦”啊。
7.改革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建议改革全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目录,英语和数学共100 分,政治理论课100 分,中外经济史100 分,中国经济思想史和西方经济思想史100 分。政治经济学专业还要加试考《资本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再开设非马克思主义课程,目的是让高层次人才在更高的层面上和更深层次上认识西方理论体系的局限性。顺便说一下,目前高校扩大专业硕士规模而缩小学术硕士数量的做法已经导致硕士研究生培养本科生化,再这样下去,劣币驱逐良币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建议纠正此做法。
8.规范在民政部注册的各级各类学会,实行学会活动全程管理制度。目前,某学会是全国范围内在高校领域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参会人数最多的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年会。该学会最初还能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导向,现在随着西方经济学势力范围的扩大,越来越成为西方经济学家们宣传其理论和价值观念的最重要阵地,全国各高校以入选该学会论文为荣,而该学会论文入选的唯一条件也是最重更要条件是必须有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数学模型。这种有利于西方经济学大面积强势传播的局面必须实现强制性改变。
9.改革高校干部选拔制度。要想让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到高校的每一个细胞,必须在国管专家、国家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长江学者、省管专家、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中优先选拔高校校级干部和高校中层干部。国管专家和省管专家是分别由中组部、省委组织部评选出来的符合政治要求的专业性人才,而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和省“四个一批”人才分别是中宣部、中组部和省委宣传部、组织部评选出来的符合政治要求的专业性人才。让政治素质过硬的人才进入高校干部队伍,才能筑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这个大堤。
10.构建系统化的意识形态教育网络。我国意识形态问题说到底是全民族政治信仰问题。高校只是全社会的一个单元组成部分,如果只在高校范围内就高校论高校,恐怕意识形态问题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意识形态教育应该覆盖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要贯穿到人生的各个阶段。要让意识形态工作在时间上不间断、在空间上全覆盖。要在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社区、机关、高校各个单元点进行公益性意识形态教育。例如,可以在商场、街道、社区显示屏上播放纪录片《共产党宣言》《复兴之路》《大国重器》《大国崛起》《新丝绸之路》《鉴史问廉》《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毛泽东》《周恩来》《开国将帅》《钱学森》《大师风范》等,让更多的老百姓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议中央电视台拍摄一部大型纪录片《思想的力量》,让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最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之所以越来越大,就是因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有思想、强国有梦想、兴国有方向、崛起有力量。
在影片中,还有一场戏,是黄觉和汤唯饰演的男女主人公要逃亡,两人身处险境,像到了末日的感觉。剧组开着车,出去找这场戏的景。他们到了一个地方,看到一条铁路,沿着铁路往前走,在铁路旁边发现了一栋房子,觉得它就是合适的拍摄场地。火车经过时,这栋房子里面会很吵。毕赣最初的设想是,火车经过,屋子里的灯和其他很多道具会晃动起来,制造一种末日的感觉。但到了拍摄时,他跟主创交流后发现,之前设想的那些意象很难实现,也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文学化。于是最后选择了一个道具,就是在桌上晃动的一个杯子,来表现那种末日感。
要在农村和城市各个单元空间都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要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重视适合孩子成长阶段的意识形态教育;要通过外交部、商务部、国防部、教育部、文化部等国家各大部委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内容彰显中国的“三个自信”;要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以及融合性新媒体积极适时传递正能量;要规范演艺界名人的行为和语言,彻底清洗娱乐圈中的低俗、媚俗、庸俗的人与事,以此净化社会风气。要彻底清查并清除动画片中带有暴力、成人化的内容,还给孩子纯洁、天真、快乐的动画片。只有进行这样的系统化拉网式意识形态教育,才能填补我们当前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让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取得实质性的成绩,才能真正筑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
不一会上了滨江路。竹韵把轮椅停在江畔护栏边,把轮椅摇高,让龙斌伏在护栏上看满江灯火,她坐在护栏边的水泥条凳上陪他说话解闷。
总之,对于高校而言,要彻底解决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问题,就必须首先从国家制度层面形成明确的高校干部用人导向、课程设置导向、教学质量评价导向、学术研究激励导向、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导向、就业导向、财政经费资源配置导向和空间资源配置导向。
设计引物合成PRKCI基因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以突变序列载体作为对照,凝胶电泳后回收得到目的片段,与pmirGLO质粒载体连接后提取质粒。将连接产物转化、提取质粒、测序,得到质粒:PLG-3-WT-PRKCI-UTR和PLG-3-mut-PRKCI-UTR。
参考文献:
[1]刘美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边缘化引发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经济规律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2]胡宇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7
中图分类号: F061.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4914(2019)12- 031- 04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1306)
[作者简介: 刘美平(1970—),女,山东曹县人,现为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
(责编:若佳)
标签:高校意识形态论文; 认识误区论文; 改革论文;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