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的发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拉第论文,发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电磁感应现象技术的应用,联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上归纳和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及情感目标:
1.通过对法拉第的介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品质.
2.联系我国发电站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达到师生共融的目的.
二、学法指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电磁感应.
2.难点:进行实验并由实验现象得出物理规律.
3.解决方法:由学生亲手做实验体验规律的发现过程,从而掌握规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及学具的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仪器:电流表、蹄形磁铁、线圈、导线.
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通过实验重现前人已发现的物理现象,创设物理气氛,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亲身体验得到真实的感性材料,为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坚实的感知基础.
2.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由感性上升为理论,从而形成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完成过程
1.新课的引入
由生产生活中电的来源(发电站——发电机)提出问题:发电机是怎么发出电的?再从大小型号不同的发电机都遵从电磁感应的原理引入课题.(建立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2.进行新课
叙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时代背景,即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现象以后,引起许多科学家逆向的思维,提出了磁能不能产生电流呢?法拉第经过长期实验,在偶然的机会里通过实验有了重大发现.鼓励学生作为一个研究者通过实验,体验法拉第的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
学生分组实验:
1)学生动手实验.
2)陈述现象,得出结论.(这里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概括总结,注意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善于发现)
板书总结:
实验结论一: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强调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提出问题:在刚才的实验中还有无其他发现?
学生:提方案——实验论证——观察、陈述现象,得出结论.
或根据学生情况,师生共议:
1.当切割磁感应线运动线圈的匝数增多,切割的速度越快,电路中的电流将如何变化?
2.当改变导体切割磁感应线的运动方向,导体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是否改变?
教师引导学生当改变磁感应线的方向,运动方向不变时,观察电流的方向是否发生改变?学生通过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概括总结:
实验结论二:切割磁感应线运动线圈的匝数越多,切割的速度越快,导体中的感应电流就越大.
概括总结:
实验结论三: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3.小结
本节课研究了什么问题?采用了什么方法?(教育学生在实验中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而最终得到结论)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4.读一读,议一议
阅读教材69—70页科拉顿“跑”失良机.并讨论:科拉顿为什么没有看见小磁针的偏转?
5.布疑拓展,为下节课作铺垫:同学们通过刚才实验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明确了磁确实可以生电,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发电机发出的电流是持续不断的,可是在实验中产生的电流只有那么一瞬间,怎样才能产生持续不断的电流呢?
简介我国发电站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七、作业
1.探究发电机构造.
2.收集有关发电站的资料.(可在网上查询)
查询网址:
国家电力信息网:http://www.sp.com.cn/
中国电力配件网:http://www.ccspc.com.cn/
中国电力资讯网:http://cpinet.163.net/
八、板书设计
18.6法拉第的发现
实验结论一: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实验结论二:切割磁感应线运动线圈的匝数越多,切割的速度越快.导体中的感应电流就越大.
实验结论三: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九、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开创电器时代的新生儿
生活在电器时代的人们,千万不要忘记一个名叫法拉第的平民科学家和他做出的巨大贡献.
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伦敦不远的纽因格顿一个铁匠家中,家境十分贫寒.他只在7岁至9岁读过两年的小学,12岁卖报,13被送到书店学习装订技术.他不向命运屈服,利用工作之余刻苦自学.1813年进入皇家实验室工作,1816年发表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从1822年到1831年在10年的时间里,做了很多次实验,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即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进入电器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之而来的各种荣誉他一概予以拒绝.他说:“上帝把骄矜赐与谁,那就是上帝让谁死.”他还说:“我的名字叫迈克尔·法拉第.将来刻在我墓碑上的也只有这一名字而已.”他出身贫苦,成名之后仍然热爱贫苦人民,他还发起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讲座,自己坚持了19年.
他非常热爱科学,但不求名利,曾多次拒绝名利和封爵.辞去了很多报酬很高的聘请,以专心从事科学研究.连年取得的科学成果,是他多年来付出的艰苦劳动的结果.
1852年他又引入了电场线、磁感线概念,并用铁粉显示出磁棒周围磁感线的形态,他的著作《电学实验研究》直接成就了另一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在汉普顿·科尔特去世,享年76岁,遵照他“一辈子当一个平凡的迈克尔·法拉第”的意愿,他的遗体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
说明:这节课的关键在于做好实验,所以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这样虽然所用时间长,但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实验过程直到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附:“法拉第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和磁的知识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并且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回答了学生在学完“奥斯特的发现”后通过逆向思维提出的问题,即磁能产生电流吗?又为发电机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也为学生在高中进一步的学习电和磁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电磁感应现象技术的应用,联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和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及情感目标:
1)通过法拉第的介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品质.
2)联系我国发电站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达到师生共融的目的.
3.重点、难点
◇重点:电磁感应.
◇难点:进行实验并由实验现象得出物理规律.
二、教学设想
“法拉第的发现”课题的教学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得出电磁感应现象及电流的方向和哪些因素有关.在以往的教学及教学调查中发现,教师一般以特定的程序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学生也能够通过演示实验得到实验结论.这种教法看上去能够很快的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盲目的跟着老师走,思维和能力得不到充分的训练.
维果茨基指出,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教学设计既要考虑教学达成的目标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所以本节课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并从学生熟知的感性认识入手,提出问题:电是哪儿来的?(答:发电厂—发电机)然后展示大型发电机组的图片及演示发电机模型的发电过程,并且简介法拉第的发现过程.但不说明法拉第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现电流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选用仪器自己动手通过实验发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令学生在实验中不断的发现及体会发现的乐趣.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出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维协作探究的良好气氛,充分展现了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魅力.
小结的安排除了归纳知识点外,更注重方法的总结即发现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法.
作业的布置不是单一地为巩固知识点为目的,而且还要锻炼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收集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学习这节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研究发电机,在本节课结束之前提出问题:发电机是怎样发出持续不断的电流呢?这样做既可以回应课前提出的问题,又可以在学习了电磁感应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继续实验,为下一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建立知识应用于技术,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流程设计
四、教学过程
1.新课的引入
由学生的感性知识入手,即用电的来源《发电站——发电机》提出问题:发电机是怎么发出电的?再演示大型发电机组的照片和发电机模型的发电过程.在提高学生兴趣,建立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的同时引入课题.
2.进行新课
师:叙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时代背景,即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现象以后,引起许多科学家逆向的思维,提出了磁能不能产生电流呢?(反问学生磁能不能产生电流呢?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建立逆向思维的意识.)
师:法拉第经过长期实验.他没有放弃一个偶然的现象,终于得出磁能产生电流!鼓励学生作为一个研究者,自选器材,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电流?
生:分组实验,讨论、观察、陈述现象,得出结论.(这里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概括总结,注意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善于发现.)
师:板书实验结论一:电磁感应现象.(强调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师:提出问题,在刚才的实验中还有无其他发现?
生:提方案——实验论证——观察、陈述现象,得出结论.
或根据学生情况,师生共议:
1)当切割磁感应线运动线圈的匝数增多,切割的速度越快,电路中的电流将如何变化?
2)当改变导体切割磁感应线的运动方向,导体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是否改变?
3)当改变磁感应线的方向,运动方向不变时,观察电流的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生:分组实验,观察、陈述现象,逐一得出结论.
师:板书实验结论二:切割磁感应线运动线圈的匝数越多,切割的速度越快,导体中的感应电流就越大.
实验结论三: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3.小结
师:本节课研究了什么问题?采用了什么方法?
4.读一读,议一议:
阅读教材69—70页科拉顿“跑”失良机.并讨论:科拉顿为什么没有看见小磁针的偏转?
5.布疑拓展,为下节课作铺垫:同学们通过刚才实验得出了电磁感应现象,明确了磁确实可以生电,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发电机发出的电流是持续不断的,可是在实验中产生的电流只有那么一瞬间,怎样才能产生持续不断的电流呢?简介我国发电站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的同时建立知识应用于技术,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的情况.
6.作业
1)探究发电机构造.
2)收集有关发电站的资料.(可在网上查询)
查询网址:
国家电力信息网:http://www.sp.com.cn/
中国电力配件网:http://www.ccspc.com.on/
中国电力资讯网:http://cpinet.1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