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低渗透油田地质构造研究论文_李润芳

某低渗透油田地质构造研究论文_李润芳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610000

摘要:随着勘探技术和油藏重建技术的发展和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特别是石油储备的发展已成为中国陆上石油工业低渗透和低渗透稳定发展的重要潜力,是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丰富低渗透油田或超低渗透油储量将成为未来长期增长的主要资源。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不容忽视,对低渗透油藏地质构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地质结构

1.地质状况

鄂尔多斯油田位于斜坡中部。结构从东向西倾斜,坡度相对缓慢,每公里降低6-9M。局部弱鼻结构控制该区域鼻结构的油分布。主水库6长,埋深在1800-2100度之间,砂体厚度,无边缘底部和底部水是一种非常低渗透性的砂岩储层。一个油田由五个含油块组成:白马,东芝,四川古城班桥。油气资源总量预计为11.3×108t。

油田主要属三角洲正面分布渠道,河口沉积物从西南向北延伸。复合砂体厚度6-25m,主体带宽约16km,面积约45-65km。核心数据分析,8个油田属于低孔隙低渗储层,白马昌81油藏最好,平均岩心分析孔隙率为11.2%,平均渗透率为1.78×10-3 um2,油饱和度为71%;原始地层压力为17.9MPa,整体为12.11MPa,全井钻井8口,无边缘水。底部含有溶解气体。储层主要由岩性变化控制,为砂岩岩性油藏。主要驱动类型是弹性溶解气体驱油,属于低孔隙度,低压和低渗透油藏。

2.构造层

众所周知,石油和天然气发生在盆地较厚的沉积岩中。如此全面,准确地揭示了盆地地层序列,层次结构层是利用地震周期最有效的方法,结合钻井和露头资料,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以及构造地层型综合解释,有必要澄清地震反射层之间的特征和结构层之间。地震剖面中的反射事件反映了地层界面。与地层划分和地表地质相关联,基于超级,超级,切割等不一致的地震剖面,地层不连续性由地层不连续性界定,连接和循环。

3.沉积相特征

区域8是典型的三角洲相,主要发展在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沿亚相。三角洲相的正面亚相是形成这一地区有利的储层砂体的重要相带。

3.1三角洲前亚洲

主要包括河口砂流,水下分流渠,远沙坝,水下天然坝,配水湾和板砂。分布渠道和河口是油气分布的主要微相。这个区域的储层砂体主要形成在水下分布通道中,其中一些是口棒。水下分布通道砂岩的尺寸为粗,中,中,细。垂直截面具有较低,上,下正周期的特点。有很多床上用品,自下而上的沉积构造板床,平行床垫或间歇平行床垫,底部冲刷表面,含有大量的泥土或月球泥岩,可以看到当地的垂直虫洞。自然电位曲线是中高振幅钟形组合曲线。河口大坝砂岩纯净,页岩含量低,分选良好,中砂和细沙。随着三角洲进步,形成了叠加在反向循环上的一系列砂层。电测量曲线由中等振幅,中,高振幅漏斗,钟形曲线组合和连续预产生振幅组合组成。

3.2三角洲平原亚相

包括水上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沼泽等微相。水上分流河道大都由中、中细、细砂及粉砂岩组成,剖面结构具有正旋回特点。砂岩中杂基含量变化较大,分选中等,砂体底部常有冲刷间断及泥烁,为河流底部侵烛作用的产物,多发育有大型板状和平行层理。砂岩厚度向上变小,粒度变细,过渡为泥质粉砂岩、粉岩质泥岩或黑色泥岩。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的测井曲线一般呈中高幅箱形钟形,底部突变。沼泽微相为河水流入河道间低地所形成的沼泽地,以黑色泥岩为主,不显层理,常见根土岩,有时夹煤线,测井曲线为低幅的齿状。

4.储层特征

4.1岩性特征

储层的矿物组成,胶结和排列通常决定储油的质量。因此,水库的岩石特征是确定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喉部类型,孔隙结构和储层特性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储层岩性较强,风化程度大,颗粒分离性好,储层岩性呈灰绿色,褐灰色细中石灰岩长石砂岩,细至中粒状石英长石砂岩,少量细砂岩砂岩。长石,石英和石英是主要成分。主要水泥为亚氯酸盐,开发了绿泥石膜。岩性密集,颗粒分选中等和线性接触,胶结型主要为孔膜型,研磨度为次级。孔型主要以晶间孔为主,长度为81度。储层中垂直半封闭短缝相对发育。

4.2物理特性

长8水库主水库长81层,平均有效厚度12.2m,平均孔隙度11.2%,储层孔隙度中等,平均渗透率1.6×10-3Mm2,一个非常低渗透的储层。

4.3异质性

白马组合主要油藏为81年,平均气孔率为8%-12%,平均渗透率为0.8-1.47 × 10-3 um2。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油藏。从区域角度看,白马地区的地区明显优于东芝区,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与砂体分布基本一致,即水渠开发,砂厚度大面积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高,而且水道不发达,砂土厚度的面积孔隙率和渗透率相对较低。同时可以看出,低渗透率部分高渗透带,白马区的渗透率优于东芝地区。白马区渗透率分布集中在某一油田,但渗透率分布较大,分散强度较大,但白马地区的渗透率较高。

4.4孔隙类型

该油田长8油藏的孔隙类型主要包括晶间孔,二次溶解的蜡烛孔,晶间孔和裂缝,以及微裂纹。

根据核心,薄切片和分析,发现天然裂缝的长度为8,特别是颗粒间的间隙相对发达。在观察23口井的岩石时,有15口井看到裂缝。其中8口井垂直接缝,其中大部分为接缝。水平接缝主要是成岩接头,它们组合起来。水平接缝砂层厚度通常为6-11m,接缝长度小于1.5cm。在长石和石英晶粒的一般发育中,也发现薄截面微裂纹中的含量为0.2-0.6%,在基体填充中也见到裂纹边缘的颗粒,但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容易形成裂缝水引流,给注射生产的控制带来困难。注入和生产裂缝提高了储层的渗滤能力和渗透性。

5.总结

构造沉积环境稳定,特别是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高峰期仍处于稳定的沉降环境。是寻找大中气田的主要目标。这是由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演化历史决定的,古隆起构造背景为岩性,岩相和厚度提供了平缓的坡度面积,并为区域风化壳古岩溶储层发育和上覆海陆交互相石炭系泥质岩、铝土岩填平补齐式区域性盖层沉积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武迪迪. 新站北部区块剩余油分析及注水措施调整建议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

[2]蒋毅. 姚店油田剩余油潜力研究及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

[3]周灏. 水平井分段喷砂压裂技术在华北油田的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

[4]韩海涛. 靖安油田长6油层压裂技术优化与推广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4.

[5]王子阳. 砂砾岩体人工裂缝及地层物性的微地震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6]安红燕. 天83断块低渗油藏有效开发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

[7]田敏. 华庆油田低渗透油藏间开井流入动态及合理工作制度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

[8]罗晨.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储层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2.

[9]王文霞. 大庆榆树林油田东14区开发调整方法及效果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10]王群嶷. 大庆油田三维地应力研究与低渗油气资源经济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11]王越. 低渗透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

[12]刘柏林.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因及渗流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13]朱健军. CO_2对油井水泥的腐蚀规律及应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

论文作者:李润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0

标签:;  ;  ;  ;  ;  ;  ;  ;  

某低渗透油田地质构造研究论文_李润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