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透患者乙、丙型肝炎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随访研究论文_郝建军

湖南省茶陵县人民医院 湖南株洲 4124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接受长程血透治疗的维持性血透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使得血透患者感染HBV、HCV和HIV的感染率进一步降低。方法:将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底我院收治的426例接受半年以上的维持性血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经过半年调查一次患者HBV-M、抗HCV和抗HIV情况;从2012年1月开始,把抗HCV阳性的血液透析患者和HBsAg阳性患者进行严格分区分机透析。将各患者的HBV-M、抗HCV和抗HIV三种抗体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分区分机前后的两组患者感染HBV和HCV的情况同时做对比。结果:2012年初到2017年初维持性血透患者HBeAg抗原阳转率为0;后两年比前三年的抗HCV阳转率有大幅度下降(P<0.001);426例患者均未发生抗HIV阳性;未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比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率低(P<0.001)。结论:促红素广泛应用之后减少输血,血透患者的HBV和HCV感染率明显降低,进一步对分区分机的两类HBV和HCV感染患者进行隔离血透治疗,发现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的风险大幅度降低。

关键词:乙、丙型肝炎病毒;人体免疫缺陷病毒;血透;随访研究

引言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长期以来都是世界密切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范围内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少数,并且两者都会引起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的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率持续飙升引起广泛关注。而维持性血液透析可明显降低接受透析患者的乙肝和丙肝感染率。由于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乙肝和丙肝感染率的随访研究比较少,因此为了使得血透患者感染率进一步降低,我院从2012年起对我院收治的4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5年的随访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随访研究始于2012年1月,终于2017年1月底。参与随访研究的患者共426例,均在我院接受了不少于半年的维持性血液透析。426例研究对象中,男253例(59.4%),女173例(40.6%);年龄21岁~87岁,平均年龄为55.4岁。其中狼疮性肾炎9例(2.1%)、痛风性肾病13例(3.1%)、梗阻性肾病19例(4.4%)、多囊肾20例(4.6%)、高血压肾病45例(10.5%)、糖尿病肾病72例(16.9%)、慢性肾小球肾炎189例(44.3%)、其他原发病34例(7.9%)。透析时间6~310月,平均55.3月。

1.2方法

1.2.1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HBV-M、抗HCV、抗HIV,均采取静脉端抽血,抽血时间为第一次血液透析之前和每半年血液透析前。检测HBV-M、抗HCV的方法均是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的肝功能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需记录透析时间、肝肾功能、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相关数据资料。

1.2.2血液透析中心需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具绝不重复使用。每日需对机器严格消毒,回血后的机器进行脱钙处理后并冲洗。使用酸性水纱布擦拭机器表面及桌面。紫外线消毒机和空气消毒机结合使用对室内消毒。擦洗地板的消毒液均含有效氧。护士加强手部清洁消毒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透析室严格区分为病毒阳性透析室和病毒阴性透析室,不可混用。2009年1月份开始,把抗HCV阳性的血液透析患者和HBsAg阳性患者进行严格分区分机进行血透[2]。将各患者的HBV-M、抗HCV和抗HIV三种抗体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分区分机前后的两组患者感染HBV和HCV的情况同时做对比。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2012年初到2017年初的所有研究对象的HBV-M检查得出HBsAg,HBeAg抗原阳转率,通过对有研究对象的抗HCV和抗HIV检查得出相应的阳转率;通过统计未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谷丙转氨酶升高例数和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谷丙转氨酶升高例数得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研究分析中,对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的软件是SPSS14.0,采用X2对计数的资料进行检验,用t对计量进行检验,数据之间的差异使用P值来分析。

2 .结果

2.1随访的5年中所有研究对象均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无输血史,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为387例,使用率为90.8%。在5年中298例血透患者加入之前,上述患者还未接受初次血透时,感染HBV的患者有33例(11.1%),感染HCV的患者有12例(4.0%),感染HIV的患者有0例。

2.2 2012年初到2017年初的所有研究对象中,新进入血透患者均为增加的阳性患者,维持性血透患者HBeAg抗原阳转率为0。将分区分机前后的两组患者感染HBV和HCV的情况比较,后两年比前三年的抗HCV阳转率有大幅度下降(P<0.001)。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维持性血透患者HBV和HCV感染情况数据统计表

注:*:与未感染HBV或HCV血透患者比较比较,χ2=19.0021,P<0.001

3、讨论

由于输血引起的HCV、HBV和HIV病毒感染率已随着严格的病毒检测以及广泛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而大大降低[3]。尽管在透析过程中已对透析对象和透析环境进行了严格的分区分机和消毒净化,但是由于比如基因分型不同或者感染时期不同等各种不可控因素仍然有可能造成病毒传播,因此在控制血透患者感染HCV、HBV和HIV方面我们更需努力开拓此领域的新局面[4]。

参考文献:

[1]林国跃,张辉,杜小璐,等.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源性交叉感染状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3):209-212.

[2]刘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8):3301-3302.

[3]谢泉琨,刘书真,陈慧娜,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8):1721-1724.

[4]绳波,徐萌,李岚,等.HIV/AIDS患者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血相关指标的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7,11(4):377-381.

论文作者:郝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  ;  ;  ;  ;  ;  ;  ;  

维持性血透患者乙、丙型肝炎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随访研究论文_郝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