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外包、就业与工薪差距: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工薪论文,外包论文,中国论文,差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1-0072-05
一、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及核心竞争力。从国家层面来看,国际服务外包对发包国和承接国的就业与收入差距都可能产生影响。对于发包国家而言,国际服务外包可能会导致大量就业岗位流失,特别是发达国家将一些相对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的环节外包会导致更多的低技能劳动者失业。然而,Amiti等(2005)等国外学者的研究指出,发包国对于非核心服务的外包,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而规模效应可能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对于承接国而言,多数研究认为国际服务外包为承接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如陈银娥等(2010)、任志成等(2008)、孙宇(2009)等的分析。国际服务外包具有双向性,发展中国家产品生产过程中也需要进口某种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这是以发展中国家为本位发包国的服务外包。然而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来看,对发包国的研究大多针对发达国家,而有关国际服务外包影响中国就业的分析则大多只从承接国的角度展开,定性或定量探讨承接服务外包对中国就业的扩展效应,缺乏以中国为本位发包国的国际服务外包对就业影响的定量分析。
20世纪70~90年代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特别是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薪差距明显扩大。国际服务外包被认为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发达国家将相对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阶段移往低收入国家,会降低国内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而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和相对工资,进而扩大了工薪差距。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生产环节的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度可能比发展中国家先前的生产环节高,因此,这也将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和相对工资,进而工薪差距也将扩大(Feenstra et al,199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外包得到了蓬勃发展,一些学者对国际服务外包影响工薪差距的理论机制进行了分析。如Grossman等(2006)通过一个国际外包模型指出:外包技术进步导致完成服务外包任务成本的下降,进而产生相应的生产率效应、相对价格效应及劳动力供给效应。国际服务外包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取决于3种效应的对比。国内学者顾磊等(2007)提出一个基于发展中国家视角的国际服务外包模型,指出当不存在涉及维护和更新服务外包相关技术的固定成本时,发展中国家发包服务贸易可以同时提高国内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收益,工薪差距则取决于所从事行业的资本需求弹性,资本需求弹性越大,工薪差距将越小;当存在固定成本时,除非资本需求弹性足够大,否则会导致2种劳动力要素收益下降,工薪差距扩大。可以看出,理论分析认为国际服务外包对工薪差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相关实证研究大多从整体国际服务外包出发,少有学者研究服务外包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特别是以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为本位的服务外包对其工薪差距的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将以我国投入产出表和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来计算以我国为本位的工业行业服务外包,并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及工薪差距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二、中国工业行业服务外包程度的测算
笔者使用1997年40行业、2000年40行业、2002年42行业、2005年42行业以及2007年42行业5张投入产出表来计算我国工业行业服务外包值。笔者按照1997年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分类将2002年、2005年及2007年42行业合并调整为40行业。首先需要确定工业行业的范畴。剔除2个数据不全的机械设备修理业及废品废料业,依据国际工业分类标准(ISIC),同时对照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划分,可以分为23个行业(见表1)。
最为常见的计算国际服务外包的方法来自于Feenstra等(1996),计算公式为
我们可以利用投入产出表所提供的各产业的中间投入、总产出以及进出口值来计算工业行业的服务外包值。需要指出的是,1997年以前的投入产出表只有净出口数据,缺乏相应的进出口数据,因此我们只选用了1997年之后的投入产出表。我们现在已经确定了行业i为23个工业行业,根据Amiti等的分析,服务外包是指转移对象是特定服务活动或流程,因此,计算服务外包时将其定义为工业行业进口服务业中间投入在总中间投入中的比例。我们所确定的j行业是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电业、房地产业、商业、科学研究事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及教育文化艺术娱乐业①。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计算结果来看,虽然工业行业国际服务外包的值并不大,但其平均值由1997年的0.0017上升到2007年的0.0089,增幅却达到了400%以上。另外,各行业服务外包的平均值差异也较大,服务外包平均水平较高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煤炭采选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资本相对密集型行业,平均值在0.8%左右;平均值相对较低的有纺织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等劳动相对密集型行业,均值在0.4%左右。
三、估计模型与数据来源
1.估计模型的设定
根据Amiti等的模型,我们将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估计模型设定为
行业i如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取值为1、如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则取值为0。通过计算各行业的资本——劳动投入比例与工业行业的平均值进行比较,高于平均值的行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低于平均值为劳动密集型行业。
对于国际服务外包的工薪差距的估计,本文将采用Feenstra等人(2003)提出的国际外包高技能劳动力需求估计模型。高技能劳动力需求模型可以表示为
2.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1997年、2000年、2002年、2005年及2007年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来估计国际服务外包等因素对就业、工薪差距的影响。行业规模(Y)由工业总产值来表示,并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调整,资本产出比(K/Y)是由各行业固定资产净值(K)与工业总产值(Y)的比值求得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各行业就业人数(L)以及平均工资(w)等相关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技术变量(TE)用各行业的R&D投入占工业总产值(Y)的比重来表示,各工业行业R&D投入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由于我国统计数据的限制,我们不能获得按受教育程度衡量的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所以用各行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平均工资代替高技能劳动力的平均工资,剩下的从事非科技活动的工人的平均工资代替低技能劳动力的平均工资,2类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是以各行业2类从业人员的从业人数分别对其工资总额进行简单平均而得。其中,各行业从事科技活动的工人的从业人数和工资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四、实证结果分析
在运用面板数据估计时,需要考虑2种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哪一个的估计结果更好,可以通过Hausman检验来选。Hausman检验假设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估计值符合一致性。当2种方法的估计值无显著差异时,采用随机模型更具效率;若2种方法的估计值有显著差异时,则表示随机效应模型并不适用。表2给出了国际服务外包对就业影响的估计结果,表3给出了国际服务外包对工薪差距影响的回归结果。
如表2所示,Hausman检验的统计值十分显著,这说明检验结果均拒绝支持随机效应的零假设,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较为合适。从不包含虚拟变量的估计结果看,回归方程中所包含的解释变量均具有统计显著性。其中,国际服务外包对工业行业就业的影响系数的估计值为0.0738,表明以中国为本位发包国的国际服务外包程度的加深会进一步促进就业。平均工资的估计系数为负,产出的估计系数为正是符合理论预期的,当工资水平下降或产出增加时,对劳动的需求增加,进而就业增加,反而反之。从包含虚拟变量的估计结果看,回归方程与各解释变量仍然具有统计显著性。在引入国际服务外包与行业要素密集度的虚拟变量的交叉项时,我们发现国际服务外包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均有促进作用,但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积极影响更大。
表3给出了国际服务外包、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工业行业工薪差距影响的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结果显示:Hausman检验的统计值十分显著,这说明检验结果均拒绝支持随机效应的零假设,同样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较为合适。首先,从不包含虚拟变量的回归结果看,国际服务外包与技术进步变量对工业行业工薪差距的影响均为正值,且统计显著。其中,国际服务外包的估计系数为3.9761,技术进步变量的估计系数为2.0014,这说明,随着我国工业行业国际服务外包程度的加深与行业的技术进步扩大了工业行业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薪差距,国际服务外包的工薪差距扩大效应相对于技术进步更为显著。其次,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虚拟变量时,如表3所示,国际服务外包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系数为5.6033,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系数为3.7014;而技术进步变量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系数为2.8269,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系数为1.8265。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国际服务外包还是行业技术进步变量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要比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薪差距扩大效应更强。
五、结论与启示
笔者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以中国为本位的国际服务外包通过将一些自身不具有比价优势的服务环节外包给其他国家,提高了行业中相关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进而产生了对就业的促进效应。第二,国际服务外包程度的加深促使我国工业行业加强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相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扩大了我国工业行业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薪差距。第三,当我们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国际服务外包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和工薪差距均有正向作用,但在资本密集型行业这种积极影响将更大。究其原因,资本密集型行业往往具有较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在这类行业的国际服务外包促进不同环节实现规模经济的效果更加突出,因此其就业效应和工薪差距效应可能更加显著。
国际服务外包促进就业的同时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并提高其相对工资,意味着中国的低技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弱化,这使得产业结构的升级成为可能,生产将可能从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向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结构转变。单纯的接包可能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条中的低端“锁定”,因此,我们应当在大力发展产品、服务接包的同时,提高经济中服务部门的比重,降低外包技术成本,培育高素质劳动力,积极探索主动发包服务的各种有效渠道和方式,走一条接包与发包相结合的道路。
注释:
①旅游业、卫生体育与社会福利业、行政机关及其他行业等服务行业由于数据不全被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