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让教学“活”起来。笔者做法如下:1、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充分关注生活经验,促使学生轻松学习;3、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发展语文能力;4、充分利用教师自身资源,构建教育新课堂。
关键词:利用;资源;优化教学
《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师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发利用资源,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建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创造性智慧。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证实了这一教学理念对优化课堂教学同样具有指导价值。具体做法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县在课改中使用的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我们觉得教材在编写中十分关注儿童心理特点,考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生活和经验。课文选择了学生喜欢的韵文、诗歌、童话、故事等,贴近他们的生活,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教材编排时又尽可能地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精美的插图,使图和文融为一体,达到了图文并茂,不但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设计有趣的活动,如“展示台”、“日积月累”等,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我会写”、“我的发现”等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 情境中、活动中学习……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教材优势,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将图片和点睛文字制作成为精美的课件,创设情境;将可爱的文中形象制成图片或头饰,教学中或表演、或板书,或利用它们组织角色朗读等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凭借教材优势,把学生引进精彩的情境世界……这样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心,让他们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学得热情高涨。
二、充分关注生活经验,促使学生轻松学习。
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这就告诉我们:教学只有让学生学得轻松,才能学得主动。这需要教师用“心”施教,关注教学的主体——学生。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疑点,确立他们现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文本和学生经验的衔接点,设立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的生活,让过程的体验根植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凭借自身经验去感悟、体验课文,自己观察分析,思考生活,明白事理,使他们在轻松的学习中自主吸收精神营养,轻松完成学习任务。我校一位教师执教《美丽的小路》时,就特别注意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学生观察图片,体验走在“净”“美”两条小路上的不同感受后,老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问:“如果你是导游,你准备带外地游客去哪些地方游览呢?”凭借生活经验,学生的脑海中准会浮现出“十里飘香地,一片香雪海”的樱桃沟,碧草如茵,绿树蔽日的柳树林,苍松簇拥的午子观,繁华无比的步行街,清澈见底的牧马河······教师在学生汇报后,用课件出示最近拍摄的充满垃圾污染的景区图片,问:“此时,你还想带游客们去观赏吗?为什么?怎样让美丽的环境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的所见所闻,让他们畅谈所想。孩子们积极踊跃地思索,从心灵深处迸出一个个精彩的发言,用美的行为保护环境的情感如绵绵细雨滋润花草,清清水渠灌溉禾苗。
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现有经验做教学的切入点,让知识向生活贴近,一定能促使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和启迪,使语文教学获得成功。
三、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发展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语文老师的任务在于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并把语文学习的成果运用于语文实践,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教学中,当学生对课文熟知于胸时,他们的情感积累、知识储备便达到了一定的量,教师就可以将他们引向生活,让孩子们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引导他们消费语文资源,在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比如:教学《小伙伴》一课后,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安东”;学完《美丽的小路》,让学生完成“我做校园美容师”的活动设计方案或以“还我清流澈牧马河”为口号成立红领巾护河队;学完大写字母后,让同学们展开想象,完成大写字母的联想绘画作品一幅……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活动,把课堂向课外、向生活延伸,让学生用课内得到的能和法到课外去创造效和益,使他们的能力在迁移和运用中得到长足发展。
四、充分利用教师自身资源,构建教育新课堂。
“教师是语文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这一特殊身份要求作为教师必须素质高、能力强、理念新、知识广,并凭借自身优势投身教育活动中。我经常从书本的文字中欣赏名师们的课堂风采。他们的课堂之所以被演绎的出神入化、炉火纯青,源于他们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的片段:文中写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一位小朋友读这句话时,声音既有“力”又有“气”。于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他该如何读,而是开玩笑地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得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他做了个喷洒的动作。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这位小朋友再读时,耷拉这脑袋,真的是有气无力了。充满睿智的幽默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也体现出于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如支玉恒老师执教《袁蓉老师是盏灯》一文时,袁老师的祝福语——“让它为你照明,让它伴你学习”,学生读得过于急切,没有读出语重心长,支老师巧妙引导联系生活,回想长辈形象,揣摩这位可爱可敬的长辈会怎样讲话,进而再读,结果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这样巧妙的引导源于支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名师们的教学让我们意识到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业务水平。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超水平”发挥。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潇洒地用发自内心的赞赏,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富有激励性的启发引导,丰富的知识将学生引入课堂,引进文本,构建学生、文本、教师的对话课堂。
总而言之,在课改实验中,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让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接轨,拓展学习的语文天地,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才能让语文课充满亮点!
参考文献
[1]何雪花《运用网络资源、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04期
[2]张时坤《充分利用远教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科教新时代》2013年3月.
论文作者:张秀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经验论文; 资源论文; 充分利用论文; 教材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