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基层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运用论文_黄雪梅

 (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5100)

【摘要】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品管圈活动对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成立品管圈,对开展QCC活动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活动前的63.03%提升至7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关键词】品管圈;ICU ;手卫生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290-02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指在同一工作现场,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员自发组织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和管理的管理工具[1],是持续质量改进的运作方式,已不断融入医院细节管理中[2]。手卫生是医护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3]。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常常携带细菌,有时甚至为耐药菌,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通过洗手可以减少30%的医院感染[4]。由于我院是三级乙等县级基层医院,ICU尚未独立成科,ICU住院患者由专科和ICU共同管理。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2016年6月至10月,我科围绕手卫生开展QCC活动,对医护人员(包括外来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整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工作人员共37名,其中副主任医生2名,主治医生2名;医师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12人,护士12名;护工4名。性别:男6名,女31名;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1岁;文化程度:本科16名,大专17名,初中4名。

1.2 方法

采用QCC活动的PDCA十大步骤进行,分别对ICU医务人员(包括外来医务人员)进行QCC活动前后手卫生依从性的对比分析。

1.2.1成立品管圈 科室积极组织学习QCC相关知识,自愿报名组圈,设圈长1名,圈员11名,其中医生2名,护士9名,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平均年龄 30岁。

1.2.2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 有调查研究,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病原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达30%[5]。洗手是一种最经济、最基本、简便易行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6],根据科室的现状(手卫生依从性63.03%)及等级医院评审要求(手卫生依从性≥95%);确定主题“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确定圈名为“守护圈”,设计圈徽图案寓意“我们用洁净的双手守护患者的健康”。QCC活动周期为2016年6月—10月,制定QCC活动计划进度表。

1.2.3现状把握及目标设定 2016年6月,我科利用自制《手卫生调查表》,每天由圈长指派圈员随机对洗手时段及洗手人群进行观察记录,调查结果显示改善前我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63.03%,根据公式得出目标值是76.05%。并得出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无菌操作前、接触病人前为重点改善时段,外来医务人员为重点改善人群。

1.2.4解析 经过全体圈员讨论得出导致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是:①手卫生意识淡薄,没把手卫生规范养成习惯。②手卫生知识的宣传学习不到位,缺乏相关手卫生知识。③ICU工作忙,医务人员无暇顾及手卫生。④洗手液及速干手消毒液对皮肤刺激性大。⑤医务人员潜意识中注重保护自己,忽视了对病人、医院感染防护。

1.2.5对策拟定与实施 根据真因,全体圈员发挥“头脑风暴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并逐一实施:①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我科开展手卫生QCC活动,取得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支持,在全院培训、推广手卫生活动。②与设备科沟通,购买对皮肤刺激性小的洗手液及速干手消毒液。③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加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如:制作宣传画,人人参与手卫生,签名承诺。并组织全科人员以宣传手卫生为主题的户外拓展活动,工作之余组织科室人员积极学唱小苹果版洗手歌,减轻压力。④在科室,每天由QCC成员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宣传与监督,特别是对薄弱人群进行督导。⑤科室醒目处增设洗手标识及悬挂速干手消毒液,增加流动水洗手设施,以方便医务人员及时洗手。⑥每周检查,注意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对重点人群及时进行个别再培训。

1.2.6效果确认 通过两个月的对策实施,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改善前的63.03%提高到改善后的78.50%。

1.2.7标准化 标准化是为了巩固品管圈的重要成果,使对策效果能够长期稳定维持,根据对策实施的有效性,制定了手卫生培训及考核制度,合理配置手卫生设施,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2.结果

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改善前的63.03%提高到改善后的78.50%,超过了目标值。目标达标率为119%,整体进步率为25%。

3.讨论

通过本次活动,小组成员能够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通过各种各样的措施,达到预期目标,提高了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有效提高人的执行力,提高团队凝聚力,而且能有效提高员工的自律性,增加医护人员成就感,激励其更加积极、热心、主动地投入到医院感染管理中。ICU是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因此更应该注重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处置方法[7]。而手卫生是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能极大地减少院感并降低感染的危险性[8]。

在本次品管圈活动中发现,外来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明显低于ICU本科室医护人员,分析原因可能是这部分医护人员尚未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在不同手卫生指针情况下,执行率最好的是接触病人后和接触患者体液后,分析原因发现可能是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在接触病人前、进行无菌操作前,部分医护人员不能执行手卫生,说明其手卫生意识淡薄,认为自己的手是干净的。在本次品管圈活动中,圈员共同协作,一起分析、探讨、研究现存问题,意见达到初步一致后均尽力完成,这充分说明QCC 活动激发团队意识的重要性。

此次活动虽然达到预期目标,但离等级医院评审要求手卫生依从性≥95%还有差距,我科将手卫生培训与考核制度融入日常工作中,科室质控小组定时质控,及时分析反馈,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医疗安全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管春霞.品管圈在ICU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中的运用[J].医药与保健,2015,6(23):155-156.

[2]沈玲丽,冯素文,朱秀芬等.品管圈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健康,2011,10(10):907-9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2):1.

[4]车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J].当代护士,2012,(11):12-13.

[5]曾霞,姚李,马涛等.品管圈对提高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5,(28):355-355.

[6]范文,黄娥,段六生等.医务人员手卫生与洗手依从性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9(21):1845-1846.

[7]邝丽霞,钟雪芳等.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2):1854-1855.

[8] 杨晓君.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48-l849.

论文作者:黄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2

标签:;  ;  ;  ;  ;  ;  ;  ;  

品管圈在提高基层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运用论文_黄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