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审计效益审计的战略缺陷与对策_公共部门论文

效益审计效益审计的战略缺陷与对策_公共部门论文

效益审计效益审计的战略缺陷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益论文,对策论文,缺陷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效益审计的“战略缺陷”

效益审计一直将战略管理排斥于

审计范围之外,只针对管理执行行为

和结果进行评价,这是效益审计的一

个重大缺陷,我们将其定义为“战略缺

陷(Strategic Gap)”,即在效益审计过程

中忽略了对组织战略决策及其计划过

程的评价监督。效益审计这一审计范

围上的缺陷,直接导致效益审计目标

的不全面、国家审计监督严重缺位、不

能从源头上防止和避免国有资产流

失、效益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被

审计单位等问题,从而加大了审计风

二、战略效益审计

将效益审计范围延伸到对战略决

策阶段管理行为的监督控制上,将产

生一个全新的审计概念“战略效益审

计”。与此相对应,目前的效益审计可

以被称为“操作效益审计(Operative

Performance Audit)”。战略效益审计与

操作效益审计共同构成了效益审计的

整体概念,推动效益审计进入一个新

的发展阶段。

战略效益审计可克服“战略缺陷”

所带来的问题,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发

挥积极作用:

1.服务宏观战略转型:目前我国

经营管理方式正由粗放型转向以可持

续发展为导向的集约型模式,国家审

计监督将评价的重点由单纯的产出效

率转变为可持续性为核心的战略评

价,有利于促进国家发展战略转型。2.

推进公共管理水平:战略效益审计的

开展可以有效推动公共部门进行战略

管理,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推

动公共部门管理效率的提高。3.完善

审计理论体系:以战略管理和战略控

制为基础,我们可以构建起一个比较

完善的战略效益审计的框架,这不仅

是对审计理论体系的完善,还可以适

时解决审计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矛

盾,从而推动审计实践的发展。这是国

家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三、战略效益审计评价的“合理

性”基本原则

20世纪70,80年代在英美等国兴起的新公共管理在批判以政治行政二

分法和韦伯的“科层制”为基础的传统

公共行政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

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三大变量。这场

运动引发了深刻的政府行政改革以及

大规模的政府再造,并直接影响到国

家效益审计的发展。然而,新公共管理

运动强调政府失灵,却忽视了市场的

自身缺陷;强调管理的一般性,忽视了

公共部门的“公共”本质;强调公共部

门对经济效率的关注,忽视了公共部

门追求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等多元价

值目标。如果说韦伯“科层制”理论建

立了一种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现代组

织形式,其缺陷是过于强调规则而忽

视效率;“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点就

是强调以目的和结果的达标控制来取

代过去以规则实施的控制,而“新公共

管理”理论所确立的3E 绩效评价标准

偏离了公共部门的实质目标。在反思

之后,笔者提出,在进行公共部门效益

评价时,应当结合两者之长,建立以“合理性”为基本原则的,兼顾形式合

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绩效评价标准。

如果我们将以上思想运用到效益

审计评价体系中,“合理性”将作为评

价公共部门行为的基本原则得到应

用。仅对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健

全性和达标性(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的“操作效益审计”,可以被理解为是对

形式合理性的评价。即通过程式化制

度安排和标准化指标设置,将管理手

段和程序等方面尽可能地加以量化,

从而使得行动本身以及对行动结束后

目的实现程序的评价成为可以被计算

的任务。这是一种纯粹客观的评价方

法,但它在价值上是中立的,不能保证

结果的实质意义。为了实现形式合理

性和实质合理性的平衡,我们还必须

将效益审计深入到战略管理领域,来

评价公共管理行为是否达到公共管理

的实质目标,即实质合理性。它体现了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价值,但也由于公

共部门的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和“责任”

定义的模糊性,只能凭借经验进行主

观性判断,很难进行量化分析。所以,

我们在合理性判断过程中,要整合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评价为一体,

克服以往效率审计评价中的缺陷,将

效益审计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战略效益审计中,3E 被赋予新

的定义。所谓“经济性”,不仅要实现投

入资源量最小化的目标,还要从节约

社会和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角度进行评价;所谓“效率性”,不仅是

战略决策和执行过程的投入和产出的

比值,还要将非经济性的外部效果和

总体社会影响作为产出端量来进行核

算;所谓“效果性”,不仅是达到计划的

目标,还要评价通过实现预定目标是

否实现了公共部门的社会价值,履行

了应尽的社会责任。在战略效益审计“合理性”基本原则的框架下,3E 的这

一重新诠释兼顾了形式合理性和实质

合理性的评价内容,对效益审计理论

发展和实践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战略效益审计的技术可行性

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和资源的

日益紧缺,国际竞争的压力促使众多

跨国公司开始进行战略管理。为了充

分把握机会、提高风险规避能力,许多

企业开发了先进的管理工具用来进行

战略控制和评价。对于战略效益审计

而言,这些工商业领域的方法理念以

及评价指标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形式合理性评价方面,最具有

代表性的工具就是平衡记分法,即在

将战略管理进行程式化和标准化的基

础上,通过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将战略

计划在组织内得到明确和落实,从而

实现效益管理与组织战略的一体化。

这一战略管理工具与其他方法相结

合,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战略效益管

理”体系,还被转化为管理软件。但是

这种方法基本上应用在操作效益审计

的达标性分析中,即通过检查决策程

序和组织制度等内控制制度,搜集相

关数据,与既定标准相比较,评价其制

度的健全性和符合性,所以可以称其

为战略管理领域内的操作效益审计。

在实质合理性评价方面,由于其

具体标准和指标取决于公共部门的价

值取向,缺乏明确而客观的量化指标,所以审

计人员就不能进行简单的达标性分

析,而要在严格保证审计独立性和客

观性要求的同时,吸收管理咨询中专

业分析的合理成分,来做出专业的定

性判断。同时,由于公共管理目标的多

元性,所以还要从社会、生态和经济等

全方位进行多元性综合分析。目前已

经有这方面的尝试,比如德国著名化

工企业BASF 就在1996年研发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生态-社会

-经济”效益三元分析方法,综合地反

映多元目标下的战略选择;在内部审计

中,BASF 还应用了风险矩阵(Risk Ma—

trix)方法,将对企业的安全、健康及生

态环境效益的评价综合于一个矩阵中,

直观地反映出企业所面临的潜在战略

风险,从而确定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此外,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公

共管理行为应当以公共利益为中心,将“顾客导向”作为评价实质合理性的

核心指标。由此,民意调查可以成为战

略效益审计中评价实质合理性的一个

有效的直接的客观方法。通过问卷调

查等形式,从公众那里获得对战略决

策本身最直接的评价,必要时还要参

考专家意见,作为战略效益审计最终

的实质合理性结论。

标签:;  ;  ;  ;  ;  ;  

效益审计效益审计的战略缺陷与对策_公共部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