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设计论文_刘晓东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设计论文_刘晓东

摘要: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是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然而,当前我们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经济效益的高效性,而忽视了生态建设和环境效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现代城市的和谐发展。因而,将生态城市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全过程,极力打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良好、人们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市,非常有必要,且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就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设计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设计

引言

自然资源是上天给人类留下的巨大财富,我们在使用它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对它的保护。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它、保护它。合理的利用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在运用自然地资源时,我们还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能恣意妄为的改变它的特性。这样将对生物圈造成极大地破坏,到头来承受灾难的也只能是人类自己。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学会科学的建立生态型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特点

1.1强调城市服务功能

城市能够为人们提供诸多服务,而这也正是其存在的价值。因而在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强调其服务功能,以保证满足人们服务需求,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全面保护生态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只有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服务功能,进而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程度,以免自然环境被破坏,实现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1.2强调城市安全功能

在城市内部集中了大量人口和车辆,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只有保证安全,才能够为人们提供基本的城市功能与服务,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当对生态城市盲目地追求,而是要兼顾安全问题,确保与城市安全功能相适应的情况下规划建设生态城市。

2城市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现状

城市生态环境危机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人口加剧、水土流失以及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使城市资源紧张,价值全球气候变化,地表水下降,以及有毒物体、气体、废水排放,使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加剧。尽管目前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开始密切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国家也出台有关政策、规定,致力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依然有部分人漠视环境污染问题,目前环境污染问题的改善程度依然不显著。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就致力于片面扩展生产规模,但是忽视了生产造成的污染问题,在节能减排以及生产污染处理水平上还比较低,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这对周围城市造成影响是不可估计的。目前,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正视传统规划中的不足,结合专业分析,吸取教训,改正不足,以新的理念指导现代城市规划工作,尽量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现出科学性,以实现对市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城市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在城市中仍然存在排放污染物的产业,这些产业存在对生态城市建设造成直接影响,使现代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制约。

3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设计的具体应用

3.1精心设计生态城市规划方案

生态城市在规划设计环节,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保证生态环境不被损坏,制定出城市发展蓝图,要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历史文化环境等都不会被破坏。

在设计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平面规划设计,同时需要做好城市的空间轮廓线的布置,就是完成廊道、交通网络的布置,可以适当地增加廊道绿化面积,可以组合成为完整的城市绿化网络系统。在实践中进行斑块设计,比如中心公园、绿地广场以及绿化带等,要合理地进行绿化的布置,此外,生态城市设计要综合考虑到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因素,让现代城市也能够表现出大自然的气息,可以更好地享受科技所带给人们的便利,建立更加完善的城市生态产业系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保护城市湿地,加强海绵城市建设

城市湿地系统是城市天然自净能力的关键性部分,其中包含了水、土壤、湿生植物等,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实现调节与平衡,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可以调节城市气候条件,避免发生严重的旱涝灾害。天然湿地面积的急剧减少,湿地功能的持续下降,极易诱发自然灾害,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干扰能力比较强,严重阻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内涝、水环境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是未来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结合湿地系统、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控污、防灾、雨水资源化和城市生态修复等综合目标,保护和利用城市绿地、湿地、水系等空间,优先利用绿色基础设施和科学结合雨水基础设施,恢复城市良性水文循环,保护或修复城市的生态系统。

3.3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相结合

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特色资源,突出城市的特点,这也是城市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城市历史文化是人类发展的证明,同时也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城市的规划设计中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适当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城市建筑群需要考虑到现代设计方面的因素,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可以使得建筑群更具整体性的美感。

3.4做好交通规划和绿化设计

城市规划方案中的交通系统设计,需要秉承低碳设计的基本原则,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道路的布局、断面结构形式、车流量及交通系统的畅达性等方面设计合理的道路交通设计方案,减少城市资源浪费,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可对道路进行适当地升级改造,保证人们的日常出行,最大限度保护其整体的生态环境。

绿化设计是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关键,其包含城市绿地系统、明确绿地范围、合理布置绿地、提高城市绿化率。应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地貌、河流以及气候条件,合理进行规划布局和当地的科技与经济水平,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城市绿地面积,充分地保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在绿地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植被、群落等方面,要使得水面、绿地与点线面实现完美地融合,实现和谐化的发展。

3.5结合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进行规划

2018年11月,上海虹桥商务区已经获颁全国首个“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实施运管标识”,对绿色生态城区的推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协调好空间、人口、资源、环境和产业之间的关系成为上海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课题。

绿色生态城区是指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筑、交通、生态和绿地、产业等方面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的城市建设区,建议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中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资源与碳排放、绿色交通、信息化管理、产业与经济、人文、技术创新等因素在规划设计中也充分考虑。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既是对绿色建筑发展外延和内涵的拓展,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更是建设生态之城的必由之路。

结语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会消耗一定的自然资源,在人类以往的发展历史中,并不重视自然的保护,更加重视的是从自然中索取资源。错误的发展模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人们开始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决定了城市的未来发展,对于全球经济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时,合理地应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技术,可以提升我国城市生态水平,确保减少环境的污染,提升城市的综合生态水平,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路,冯婷.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建设科技,2017(09):72-73.

[2]周力锋.浅谈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6(33):50-51.

论文作者:刘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设计论文_刘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