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国能宁夏煤电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 7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厂的热自动化维修技术也逐渐得到了改进和完善。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国目前的电厂检修技术相对落后,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所有热力自动化系统的问题。因此,提高相关技术管理的质量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分析了火电厂热自动化系统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探讨了主要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提高火电厂热自动化系统检修质量。
关键词:热工自动化;系统检测;问题;措施
引言
热自动化系统主要由分布式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系统、单元仪表和执行机构组成。它是整个发电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关键作用。
1、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优点
第一,在电厂中应用热工自动化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力成本,还可以根据因负荷的变化,自动对供应的电量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电力的质量,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劳动生产效率,使电厂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第二,热工自动化系统能够保证电厂生产活动的稳定性,还可以自动化的控制各个生产环节,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不仅更加的绿色环保,还可以减少电厂生产成本的支出。最后,由于热工自动化系统主要应用在过程控制领域,这就使得其对网络型控制系统有着很高的要求,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型控制系统可以更好的提升和完善热工自动化系统,可以有效地完成比较复杂的控制工序,增强电厂的工作效率。
2、电厂热工自动化DCS控制系统的应用
2.1热工自动化DCS控制系统设计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简称,该系统也被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其在电厂热工系统中的应用,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实现热工控制自动化。在对热工DCS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子系统的功能设计是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应用效果。热工DCS控制系统包括5个子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热工DCS控制系统包含5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功能和负责的任务,下面重点对各个子系统的功能设计进行分析。
图 1:热工 DCS 的子系统
2.1.1 DAS的功能设计
在热工DCS控制系统中,DAS(数据采集)是较为重要的子系统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对热工机组的运行过程进行在线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数据信息生成相关参数,经运算处理后,在显示器上以画面的形式,将结果呈现给操作人员。系统具备自动报警功能,并能够对电机组的性能指标进行计算,上述功能使现场操作的准确性获得大幅度提升。
2.1.2 MCS的功能设计
该子系统能够对锅炉和汽轮机组进行整体控制,它的主要任务是对相关变量进行控制,如生产中的水、风等等,同时还能对汽轮机组的负荷进行调节,从而使机组始终保持在最佳的运行状态。MCS是一个模拟量控制系统,根据控制对象可将该子系统分为锅炉侧和汽轮机侧两个部分。锅炉侧MCS系统具有如下功能:协调控制、蒸汽温度控制、引风控制、水箱水位控制等。汽轮机侧MCS子系统具备给水系统全程调节和除氧器水位调节等功能。
2.1.3 SCS的功能设计
该子系统能够按照规定的顺序,并依据具体的原则,对热工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逻辑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向设备发出控制指令,从而使热工机组中的各个部分以预先设定好的顺序启动,进而达到控制机组运行的目的。电厂内的主、辅机是SCS子系统控制的主要对象,可实现主辅机的自动开关机,同时,还能对机组的运行参数进行监视。因该子系统采用的是分层设计,控制方面运了优先级技术,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顺序控制。
2.1.4 DEH的功能设计
该子系统可对汽轮机组的转速、功率、压力等进行控制,是汽轮机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汽轮机组发生故障时,可对机组中的关键设备进行保护控制。
2.1.5 FSSS的功能设计
该系统能够对锅炉炉膛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对运算结果的判断,当炉膛运行偏离正常值时,会发出相关的动作指令,结合顺序控制,可对燃烧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进行操控。同时该系统还具备故障预测功能,由此确保了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2.2热工自动化DCS控制系统的应用
电厂热工自动化DCS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2.1提高了自动化运行效率
DCS控制系统本身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可对多个设备进行有效控制,在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自动化运行效率。通过显示器,可将机组的运行状况直观呈现给操作人员,由此使得整个操作过程变得更加简便,运行成本随之下降。
2.2.2降低了故障几率
利用DCS控制系统可对热工机组的运行进行维护与管理,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问题,并以报警的方式通知操作人员,由此缩小了故障的影响范围,保障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
2.2.3提高了安全系数
DCS控制系统具有远程控制输入/输出设备,可对热工机组进行远程操控,对于操作人员无法在现场进行处理的特殊环境,DCS均可以进行远程控制,由此使得安全系数得到了显著提升。
3、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常见问题
3.1测试不达标缺乏相应测试仪器
电厂热力自动化系统检修中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包括SOE系统的时间分辨率、热力设备的电源开关、测试仪表的不兼容等,这些问题在测试过程中经常遇到。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系统中,SOE系统本身的时间分辨率标准为1毫秒,但在不同的系统测试结果中,发现SOE系统的时间分辨率严重超标,特别是在一些时间分辨率超过10毫秒的国内SOE系统中,这些数据超过了机组运行故障发生的标准。当然,由于本身的精度达不到要求的水平,没有信息的参考价值,设备的存在也无济于事。在热控设备的功率切换试验中,作为热自动化系统日常维护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根据有关规定的要求,电源应将切换时间控制在5ms以上,但实际调查表明,一些电厂已经根本没有进行测试。只有通过重启的形式来判断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作为依据,而不需要考虑和测试,尝试特定时间的效果。在DSC系统的电气测试过程中,如果切换时间不到5毫秒,一旦计算机的电源被切断,一半以上的计算机将被关闭,导致工作人员工作量巨大,系统也会有较大的安全风险。
3.2操作不规范忽视必要检修内容
在阀门关闭时间测试环节中,由于测试过程中关闭时间相对较短,有必要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以检测相关数据。目前,为了提高效率,一些电厂直接将需要实际运行控制的阀门行程开关与SOE系统连接起来,导致缺乏科学的数据。如果行程开关调整到接近距离的15%,它将采取行动,因此结果必然会有很大的偏差。一些电厂在实际运行中忽略了一些维护项目。
4、针对热工自动化系统各种问题的具体处理措施
4.1规范测试操作
现代电厂需要重视对热工自动化系统开展规范化的操作检修,从而有效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避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影响电厂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在测试阀门关闭时间的过程中,要细致严谨的进行测试工作,不可以仅仅是为了便捷省事,而采用不恰当的方法对阀门关闭时间进行测试,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其对整个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因小失大”。其次,在检测90E系统时间分辨率的过程中,同样也是要细致严谨的进行测试工作,一旦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结果不合格的问题,就需要马卜敦促设备的制造厂家进行维修。最后,在检修DE日系统汽机跳闸保护装置的过程中,可以将D日E系统的加速度保护进行限制,使DE日系统的加速度可以处在一个合理的阂值之内,这样一旦出现任何故障问题,其都可以自动将回路动作打开,从而有效避免由于其信号的原因,对系统造成干扰,产生错误动作。在对l/O通道开展抗干扰能力测试的过程中,相关维修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检修工作,这样就可以得出真实有效的结果。这就需要电厂可以积极主动的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活动,使电厂的维修人员可以根据操作规范开展相关工作,还要建认严密的监督管理体制,定期对维修人员的操作流程进行检查,并将其与维修人员的工资相挂钩,切实保证相关工作可以按流程进行,使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可以进一步的提升。
4.2采用各种新仪器、新设备
在对电厂的热工自动化系统进行检测时,有很多的问题都是与缺乏相关设备有关。因此,电厂只要将各种新仪器、新设备投人到检修工作之中,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先进的技术也被应用在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检修之中,特别是全自动继电器检验仪的出现,有效的提升了电厂检修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效率,这一种专门的检修设备,可以对各种型号以及不同电压等级的继电器进行检测,还可以得出十分准确的测试结果,还可以将测试结果及时的进行保存。同时,应用全自动继电器检验仪对电厂的热工自动化系统进行检测,相比传统的检测方法所消耗的时间相差无几,而准确度却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检测,这就可以极大的提升检测效率。在应用全自动继电器检验仪时,可以设定具体的检测程序,能够使检测工作更加的方便。因此电厂要极大对检修设备的投人,积极引进各种高新设备,提升电厂的检修水平,从而有效保障电厂的正常工作。
结束语
热力自动化系统的检修对发电系统的安全性有着巨大的影响。目前,仍存在一些试验和运行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要严格注意影响,管理者加强管理力度,配置重新配置的系统检修设备,保证测试项目的正常发展。同时,维修人员要加强工作的严谨性,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提高操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曲振远.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提升措施[J].南方农机,2018,49(15):196.
[2]李旭东.浅析引起热工自动化仪表故障的原因及维护思路构建[J].山东工业技术,2016(23):10.
[3]刘鹏宇.热工自动化仪表的应用原理及故障维护[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11):161-162.
论文作者:海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电厂论文; 热工论文; 系统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控制系统论文; 机组论文; 子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