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学校心理教育的空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论文,学校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84(2000)07-0002-03
近些年来,学校心理教育逐步深化,不断拓展着心理教育的视野,不断开掘着心理教育的内涵,使学校的心理教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种进展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实施心理教育的目的已由较多地为了适应“应试教育”的需要向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转变;二是实施心理教育的内容已由较多地注意排除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患,向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转变;三是实施心理教育的形式已由较多地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向重视将心理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转变;四是实施心理教育由主要依靠专家、专门工作者,向依靠在专家指导下以校长、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心理教师为骨干的全体教育工作者转变。这些转变体现了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是心理教育开拓者们多年来辛勤耕耘取得的成果。
为了进一步促进心理教育的开展,我认为应当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施心理教育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恢复被摧残和扭曲了的学校教育,从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入手,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70年代末期提出以“加强双基,培养能力”为教学改革重点。80年代初期进一步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80年代中期,相当一部分同志支持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心理教育被蒙上的面纱渐渐被揭开,它悄然登上了学校教育的殿堂。
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学校关注心理教育是从应试的需要开始的。为了使学生在复习阶段能够有饱满的激情、坚韧的毅力,在考试阶段能够有专注的精神、良好的心态,更为了排除学生在这一特定阶段产生的诸多心理障碍,心理辅导成为重要的手段。对应试心理的重视,渐渐地逐步扩展到对学习心理的重视,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进而扩展到全面推动心理教育的开展。
同时,有一部分从事德育工作的同志在长期的实践中意识到,学生表现的差异不完全是思想品德的差异,也不单纯是智力的差异,相当一部分表现为心理的差异。特别是学生在青春期表现出的种种变态行为,其实是这个时期常态的心理反映。因而在80年代后期,德育工作者将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纳入德育的范畴。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教育研究的进展,教育工作者更进一步认识到,心理教育虽然与德育密切相关,但并不相同。从而在90年代初期,学校心理教育开始加快了从德育中剥离出来的步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的成立就是这种剥离的重要标志。
面对新世纪的到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江泽民同志也对教育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必须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优秀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服务。国民心理素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直接影响着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心理教育对于促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实施心理教育必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辅相成。
我们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经济体制、文化观念、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某些方面可能有利于人们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但也容易使一些人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因此加强心理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就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只有将心理教育植根于素质教育的土壤之中,才可能牢牢地把握正确的方向,才可能使心理教育充分发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能动作用。全面素质教育也只有在不断提高心理教育水平的过程中才可能更加完善,更富有成效。
二、实施心理教育要全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教育承担着四个方面的任务:培养、开掘、预防和补救。我们推进心理教育可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但应当着眼于通过加强全面的心理教育,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心理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这无疑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下一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随着社会各项改革的深化,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人的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人的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以及作为一种高层心理需求的创新意识与成长愿望,不论对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人自身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传统教育忽视这些心理素质的培养,现代教育应当自觉地将这些作为教育的内容,以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德国的职业教育称这些心理素质为“关键能力”,并把关键能力的培养,列入职业教育的教学大纲,由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实施。这应当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开发心理潜能是心理教育的重要任务。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从来都对教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对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充分表明人脑的巨大潜能包括心理潜能尚有相当部分未被开发。最近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一书在我国出版发行,引起了教育界不少同志很大的兴趣。霍华德·加德纳认为,通过大量心理学的实验数据和实例的观察分析,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思维方式。他对人的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下了定义。他认为:实践证明,每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他还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七种智力的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他经过研究证明:传统教育和过去在西方流行的智商测试,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他在《多元智能》一书中指出: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学生智力的高低,考察学校教育的效果,甚至预言学生未来的成就和贡献,是片面的。这样做实际上是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而否定了其他同样是社会所需要的智能,使学生身上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造成他们当中相当数量的人虽然考试成绩很好,走上社会后却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人才的极大浪费。霍华德·加德纳的理论对于我们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实际上,重视运用脑科学和其他科学的研究成果开发人的潜能,包括心理潜能,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
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是心理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社会、学校、家庭甚至自然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身心素质基础等内因的作用,都可能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甚至造成心理疾患。因此,当前一方面要加强青春期知识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及有关膳食结构与性格调节的知识教育,通过预防性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预防性心理训练,以增强学生排解忧郁、承受压力、控制情绪等心理能力。同时还应当重视排除对学生产生不良心理影响的外在条件,特别是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教育方式,以防止出现由于教的不当而产生的群体性心理障碍。
排除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患是心理教育的补救功能。我国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青少年犯罪率的居高不下和犯罪低龄化、恶性化和集团化的动向,更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的犯罪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因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讲话中举出的恶性事件,反映出一些青少年由于心理不平衡而产生暴力冲动。这种冲动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转化为暴力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目前,在青少年中性罪错、出走和自杀数量的增加,更反映出当前青少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严重性。所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其他心理矫治手段进行补救,或者协助治疗机构进行补救也是学校心理教育的紧迫任务。
三、心理教育必须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由于心理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实施心理教育采用提供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辅导、建立心理档案等特殊的作业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不少学校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我们必须不断地总结和完善,并且加以推广,使心理教育进入每一所学校,进入每一间教室,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是由于心理教育功能的全面性,心理教育就不能只局限于上述的专门作业方式,而应当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同时是心理活动的过程,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就必然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进行着心理教育。这就要求:一方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心理教育意识,能动地发挥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开掘心理潜能、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以避免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制造学生的心理障碍,甚至引发学生的心理疾患。
当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学业负担,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过重的课外学业负担,不单压在学生身上,更压在学生心上。学生埋头于完成各项庞杂而又不甚必要的作业,就难以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的关心,难以有舒展的胸怀和创新的精神。一些同志认为,在学生中一度掀起的对“还珠格格”的崇拜,实际上反映出了年轻一代对敢作敢当、敢哭敢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性格的向往,反映出对心理上受到压抑的现实的不满。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
四、实施心理教育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由心理教育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决定,专家始终是学校心理教育的倡导者、研究者与推广者。学校心理教育的普及与深化都必须而且只能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专家与部分心理教育的专门工作者开辟了学校荒芜了的心理教育园地。但是由心理教育的宗旨、任务和方式决定,全面实施心理教育的任务必须由全体教育工作者来承担。只有形成在专家指导下,以校长、德育管理人员、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学校心理教育队伍的格局,心理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要努力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心理教育意识,使每个人都把实施心理教育作为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在全体教育工作者中普及心理教育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心理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当然,加强心理教育骨干力量的培训,以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示范作用,在心理辅导、咨询以及矫治中的专门作用,从而减少或避免误导,也是极为关键的环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心理教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进行。家长对子女人格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必须承担起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指导的责任。有的同志说,现在的教育效果是"5+2=0",即5天的学校正面教育效果,很快就会被周末两天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所抵消。这充分表明,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获得心理教育的最佳效果。
当前,还应特别强调教育工作者调整自身的心态。由于教师也处于动荡变革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与工作环境之中,因此,其自身的心理也会产生诸多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心态,如果带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就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与学生发生冲突。近一时期,社会反映较多的学校暴力问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应当引起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的关注。
学校心理教育取得的进展使我们深受鼓舞,但从总体上看,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心理教育,不仅要针对群体,更要针对个体,而且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比知识传授要复杂得多。所以,加强心理教育试验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心理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以期在实践中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