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我国旅游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分析与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一五论文,旅游业论文,劳动力论文,数量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业是以人的流动和消费为基础的综合性产业,行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既能带动一大批相关行业的发展,又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大规模地吸纳就业。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旅游行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行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7个就业机会。旅游业的这一带动作用在旅游城市、旅游景区体现得尤其突出。旅游业的就业门槛低,包容性强,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因此各类旅游服务企业是当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领域。
通过对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的数量分析与“十一五”旅游业吸纳劳动力的预测,可以清楚地看到旅游业在吸纳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数学模型的建立
我们认为旅游业吸纳劳动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旅游客源的数量、旅游收入、旅游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际活动的举办等。其中旅游客源包括国内旅游客源和国际旅游客源,旅游收入包括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年鉴所公布的数据依次作出以下模型:
其中TP为全国人口,t、T为时间,NTES(亿元)为国内旅游收入,WTES(亿美元)为国际旅游收入,NTC(万人)为国内旅游客源,WTC(万人)为国际旅游客源,GDP(亿元)为国内生产总值,EGDP(元)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CYL(百万人口旅游人次)为国内旅游参与率,TES(亿元)为旅游收入,TC(万人)为旅游客源,TE(万人)为旅游直接从业人数,为零均值的随机扰动项。
二、模型参数分析与估算
1.根据全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初步估计全国人口的数量主要与时间因素有关,二者存在线性关系。因此,我们选择人口数量TP为随机变量,时间t为自变量,为参数,建立人口数量和时间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提供的回归分析程序进行计算,得出的结论如下
i.拟和程度的测定:Adjusted R Square=0.997376>0.90,满足要求。
ii.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9123.326>SignificanceF=2.1E-31,满足要求。
因此,我们得到了人口数量和时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TP=94665+1452.978t
(1')
2.初步估计国内旅游收入(NTES)与人均GDP、国内旅游客源、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家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旅游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以及人们出游的满意度等因素有关,这里我们仅就国内旅游收入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根据相关数据,我们做出国内旅游收入(NTES)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EGDP)关系的折线图。
从折线图上看出国内旅游收入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此我们选择国内旅游收入(NTES)作为因变量,选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EGDP)作为自变量,为参数,建立国内旅游收入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为
根据相关数据,应用EXCEL中提供的回归分析程序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i.拟和程度的测定:Adjusted R Square=0.935726>0.90,满足要求。
ii.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161.1428>Significance F=1.72E-07,满足要求。
NTES=-1107.62+0.585EGDP
(2')
3.在分析国内旅游客源这一模型时,我们仅考虑国内旅游客源(NTC)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旅游参与率(CYL)之间的关系,针对相关数据,利用计算机EXCEL中提供的回归分析程序进行计算,得到:
i.拟和程度的测定:Adjusted R Square=0.996069>0.90,满足要求。
ii.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1394.532>Significance F=6.07E-12,满足要求。
因此得到了国内旅游客源与国内生产总值和旅游参与率之间的回归方程
NTC=1428.579+0.199GDP+0.095CYL(3')
4.在考虑旅游参与率、国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客源三个因素时,我们选用了三次指数平滑模型。一、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只适用于线性倾向的数列,当数列具有曲线型倾向时就必须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法。该预测中所收集的国际旅游客源、国际旅游收入、旅游参与率的数据并非直线式上升,而成曲线发展态势。旅游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由于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对相关产业的关联带动性,对我国扩大内外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发展与人类的关系会愈来愈紧密,社会对其产业的需求,人类对旅游的需求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展,这种发展的总趋势恰好符合上述勃朗指数平滑的数学特点。附折线图如下:
三次指数平滑法的计算过程为
平滑常数α值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它既代表模型对过程变化的反映速度,又决定预测系统修匀随机误差的能力,充分相信初始值即可选择α=0,完全不相信初始值即可选择α=1,一般说来这两种极端情况都是不正确的。勃朗认为α值在0.01~0.3之间选择是可以接受的折中值,多数研究者使用时主要是依据经验视具体问题而定。
表1:旅游参与率指数平滑
年份 旅游参与率 一次指数平滑
二次指数平滑
三次指数平滑
1990 244898.67
25714.36069
2700.007872
283.5008266
1991 259015.91
50211.02359
7688.664523
1061.043015
1992 281639.65
74511.02988
14705.01289
2493.659851
1993 345941.93
103011.2746
23977.17037
4749.428456
1994 437213.18
138102.475
35960.32736
8026.572841
1995 519315.4
178129.8317
50888.12531
12527.03585
1996 522105.74
214247.3025
68040.83892
18355.98517
1997 520926.02
246448.5677
86773.65045
25539.84003
1998 556445.8
278998.2769
106957.2362
34008.66663
1999 571047.34
309663.4289
128241.3865
43974.70221
2000 587756.65
338863.2171
150356.6787
55144.80974
2001 604793.61
366785.908
173081.7477
67528.18823
2002 669743.32
39856.4358
196760.79
81097.61141
表1列出了旅游参与率指数平滑计算过程。在计算过程中,初始值的确定考虑到对整个预测影响很大且十分敏感,所以不能只简单地使用第一年的原始数据,的选择是取前三个数的平均值,即
根据勃朗三次指数平滑公式,将旅游参与率三次指数平滑得出的数据代入其中,这里取a=0.105比较适中平稳。计算过程和结果如下:
旅游参与率的预测模型为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计算过程略)国际旅游客源的预测模型为
式中T是从2002年到预测之年相隔的年数。
5.旅游收入TES等于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之和。即
TES=NTES+WTES
旅游客源TC等于国内旅游客源和国际旅游客源之和。即
TC=NTC+WTC
6.旅游直接从业人数主要应该与旅游收入和旅游客源有直接关系,旅游收入和旅游客源在一定程度上又受国家对旅游业实施的宏观政策、人们对旅游的热衷程度以及国家遇到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在预测中并不好量化,所以我们仅考虑旅游收入、旅游客源与旅游直接从业人数的关系。我们选择旅游直接从业人数为随机变量Y,旅游收入为自变量,旅游客源为自变量,为参数,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为,同样应用EXCEL中的多元回归分析程序,对1990年~200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
i.拟和程度的测定:Adjusted R Square=0.971577>0.90,满足要求。
ii.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206.0988>Significance F=7.45E-09,满足要求。
因此得到了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与旅游客源和旅游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TE=172.19+0.185TES-0.006TC
(7')
三、“十一五”我国旅游业吸纳劳动力预测
2003年我国遇到了非典这一突发事件,对全国许多行业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旅游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因此用模型对2003年直接从业人员进行预测时,会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预计2004年我国旅游业可望彻底排除非典的影响,那么从2005年到2010年我们可以通过模型测算出旅游业的直接从业人员数量。
首先用2002年GDP的实际值和GDP的年增长率(假设GDP的年增长率为7%),计算2005~2010年的GDP值。用式(1')预测2005~2010年的全国人口,然后计算2005~2010年EGDP。再用式(1')-(7')和式(7)、(8)预测或计算出有关结果。(见表2)
表2: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预测值
年份
NTC
WTC
NTES
WTES
TC
TES TE
(万人) (万人) (亿元) (亿元) (万人) (亿元) (万人)
2005 94537.23 11528.62 3986.505 2061.192 106065.8 6047.698 654.61901
2006 99241.65 12318.99 4285.198 2225.467 111560.6 6510.665 707.29911
2007 104144.2 13140.11 4602.049 2395.871 117284.3 6997.92 763.09902
2008 109253 13991.97 4938.184 2572.404 123245
7510.588 822.17864
2009 114576.7 14874.58 5294.799 2755.065 129451.2 8049.864 884.70739
2010 120124.3 15787.93 5673.166 2943.856 135912.2 8617.022 950.86566
预测结果显示:2005~2010年我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每年的增长量均在52万人以上,年平均增长量约为59万人。若今后每年新增就业人员2000万人,旅游业直接就业人员就可占其中的2.95%,根据近几年资料估计,我国旅游业的直接从业人员与间接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5,若考虑旅游间接人员的增长量,那么全部旅游从业人员的增长量将占每年新增就业人数的17.7%。由此可见,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和支柱,旅游这一“朝阳产业”已成为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主要渠道。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行业关联度高、就业领域宽、容量大、门槛低和就业方式灵活等显著特点。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不仅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推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就业的战略要求,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就业政策,普遍地适用于旅游业发展;各地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旅游经济,“大旅游”格局初步建成;旅游需求正旺,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我国申奥成功和加入世贸组织,给入境旅游发展带来新契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旅游接待大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将广大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些都为扩大旅游就业拓展了更大空间。另一方面,相对于我国旅游业的现有产业规模,旅游经济的整体效益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吸纳劳动力就业上还有很大潜力可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