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大肠息肉肠镜下治疗及临床特征分析论文_丁媛媛,李稳,樊丽娟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济宁,272100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大肠息肉肠镜下治疗方法及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91例小儿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息肉分布、大小、切除方式、病理类型及术后并发症等特点。结论 大肠息肉为小儿便血的主要病因,行肠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并且可以及时安全的行息肉切除治疗。

无痛性慢性便血是小儿直肠及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便血发生在排便终了时,呈鲜红色,不与粪便相混,量较少,由于息肉脱落引起大量出血者罕见。有时在粪便的血迹处,可见一条状压痕,为息肉压迫粪便所致。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儿腹痛、便血患者选择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后在肠镜下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我们收集了2011.1至2015.11诊断为小儿大肠息肉(直肠息肉、结肠息肉、全结肠息肉)的患者,剔除资料不全者,共收集91例,进行统计学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 1月至2015年11月在小儿外科住院诊断为大肠息肉的患者,共入组91例,对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完善血常规、凝视四项、电解质等实验室化验,无明显异常及无严重的全身疾病者方可进行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1.2 仪器:采用日本OlympusGIF -260 电子肠镜,Olympus PSD-10高频电凝发生器。

1.3 方法

1.3.1 肠道准备 术前1天无渣饮食,术前1天21时行温盐水清洁灌肠,术前4-6小时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000ml,对肠道准备不佳者术前1小时再给予温盐水清洁灌肠。

1.3.2 切除方法

电子结肠镜检与治疗:予以丙泊酚及芬太尼静脉注射,在患儿处于全身麻醉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循腔进境,到达手术部位,发现息肉即予以高频电凝切除或氩气灼除或活检钳钳除。

2结果

2.1 临床特点:91患者中男性62例,占68.1%,女性29例,31.9%,男女比例为2.14:1。平均年龄4.8岁,最大者10岁,最小者1岁,年龄分组:≤3y 43例,3<age≤6y 37例,6<age≤10y 11例 ,>10y 0例。病程15天至5年,平均7个月,有79例以便血为主要表现,有7例以家长发现患儿肛门脱出物为主要表现,有5例既有便血又有腹痛表现。

2.2 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

2.2.1:息肉的分布

息肉的切除方式

息肉直径<5mm及部分5<d≤10mm的息肉采用氩气灼除的方式,共灼除息肉12枚,对另一部分5<d≤10mm及d≤20mm的息肉多为带蒂息肉或广基息肉,其中长蒂息肉采用先用钛夹或尼龙绳夹息肉蒂部,再导入圈套器高频电凝电切切除息肉。对广基或亚蒂息肉采用先基底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病变抬举后再圈套切除。对d>20mm的息肉长蒂的亦可采用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或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对于分叶状的需考虑行分叶多次切除,术毕钛夹夹闭创面。

息肉的病理类型

110枚息肉中其中幼年性息肉90枚,腺瘤性息肉4枚,炎性息肉2枚,余12枚息肉为灼除,无法回收病理。

2.3息肉切除后的并发症

息肉切除过程中及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消化道出血、穿孔、腹腔感染。本组资料显示大肠息肉切除后出现便血者2例,均为息肉直径大于20mm的患者,经止血、抗炎治疗后患者出血停止痊愈出院。出现消化道穿孔、腹腔感染者均为0例。

3讨论

随着内镜的发展,成人电子结肠镜也在儿科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尤其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方面,结肠镜检查不仅明确了出血的原因,而且可以行息肉切除治疗,有一举两得的作用。本组资料显示91例大肠息肉患者中有79例以便血为主要表现,有5例有便血伴有腹痛表现。大肠息肉占到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的92.3%,与文献报道的结肠息肉占小儿便血原因的96.5%相一致??。男女发病率在2.14:,好发年龄均与文献相符合。

本组资料显示,无论是单发还是多发息肉,均以直肠及乙状结肠最多,占到90.1%(100/110),文献报道的左半结肠息肉占到大肠息肉的71.14-97.6%。左半结肠息肉高发已在很多文献中得以证实,但原因并不明确,就本组资料而言,就诊的患者以便血及肛门脱出物为主要表现,那么提示病变位置较低,左半结肠检出病变的阳性率相应会高。另外入组的患儿对口服泻药及灌肠的依从性差,肠道准备程度差,仅有39%的患者行肠镜检查时到达回盲部,其余61%的患者均因肠腔粪水多进境至直肠或乙状结肠无法继续进境。从而导致右半结肠有漏诊息肉的可能。也有文献报道,考虑小儿肠壁薄肠腔较小,对反复便血的患者以检查左半结肠为主,如发现病变则可停止进一步检查以减少发生意外的可能,息肉切除后便血症状消失,大便潜血阴性即可出院,半年后复查。如术后仍有便血或大便潜血阳性,则必须重新肠镜检查,并尽可能插至回盲部寻找病灶??。

本组资料中息肉病理类型幼年性息肉占81.8%(90/110),幼年性息肉又称潴留性息肉,构成息肉的腺管多无异型,间质内出血,毛细血管充血,表面上皮常有脱落,故临床症状多为便血。若息肉蒂较长,则表现为肿物脱出肛外者??。幼年性息肉的组织学表现决定了其临床表现。

综上所述,小儿大肠息肉是小儿便血的最常见原因,一经内镜下发现即应行切除,本组患者除2例较大息肉切除后有便血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所以肠镜下行息肉治疗是相对安全的,且行复查及再次治疗可行性高。

论文作者:丁媛媛,李稳,樊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小儿大肠息肉肠镜下治疗及临床特征分析论文_丁媛媛,李稳,樊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