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7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分类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方法治疗和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后,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治疗
前言
慢性支气管炎是有感染或者非感染因素而使周围组织、气管以及相应的支气管粘膜发生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的炎症,是常见的一种呼吸内科疾病。近年来,随着周围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变得越来越高。一般来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若是不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则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使患者的身心健康遭受严重的威胁[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分类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2例患者。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在46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2±2.4)岁,患者病程在7年到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0.5±0.5)年;研究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在50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2±2.4)岁,病程在7年到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0.5±0.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均不具备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2]。
1.2纳入标准
第一,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标准;第二,患者均出现了咳嗽、哮喘等临床症状;第三,患者均未有严重心、肺等功能不全状况;第四,患者均未有药物过敏史;第五,患者均不存在精神障碍;第六,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3]。
1.3诊断方法
第一,症状。通常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应会增高,副交感神经会亢进,致使患者出现喘息等过敏现象。随着慢性支气管炎病程发展,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喘息不止等现象;第二,体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早期的体征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可以在患者的背部或者双肺底部听到湿啰音、干啰音,在患者咳嗽后逐渐减少或消失。如果患者并发哮喘,还会听到广泛的哮鸣音;第三,发病时间。患者出现反复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且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者;第四,X线检查。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观察到患者的两肺下的纹理增粗,则说明患者的支气管管壁有纤维组织增生。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发病状况,并结合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就可以对慢性支气管炎做出诊断,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X线对患者进行检查。
1.4治疗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的方式,即静脉注射第三代头孢菌素2g,每天两次。若是患者对头孢菌素过敏,则可以选择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研究组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呼吸内科的治疗方式,比如采取镇咳、支气管解痉和吸氧等,具体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医师可以利用盐酸氨溴索药物有效缓解患者的咳痰以及咳嗽等症状对其进行治疗。医师可以将盐酸氨溴索加入到50ml、0.9%的生理盐水中,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每天一次。利用必消痰治疗患者的痰症,每日3次,每次8-16mg。10mL复方甘草合剂,每日三次;第二,利用0.1g的氨茶碱进行平喘治疗,每日3次。
1.5研究项目和指标
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X线检查情况。显效:在经过7天的治疗后,患者的咳痰、咳嗽以及喘息等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对其进行胸部X线照射,其结果也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在经过7天的治疗后,患者的咳痰、咳嗽以及喘息等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其进行胸部X线照射,其结果显示好转;无效:在经过7天治疗后,患者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变化,甚至更加严重,对其进行胸部X线照射,结果没有好转迹象。
1.6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需要录入到统计学软件中,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数据之间的结果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如上表所示,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一种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咳嗽、气喘等症状,连续2年发病,且病程持续3个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内科呼吸急症。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两种,临床医师常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止咳、祛痰以及抗感染的治疗方式。本文研究了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效果,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应用常规方法加呼吸内科规范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
结束语
综上所示,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是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的关键,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极易引起其他并发症。临床治疗过程中,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必要时可加强药物的治疗力度,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林洁.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04):449-450.
[2]左俊丽.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1):92+94.(2015-07-27).
[3]吴胜华.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1):74-75.
论文作者:陈忠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患者论文; 支气管炎论文; 内科论文; 呼吸论文; 症状论文; 病程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