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导航超声造影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华浅近

实时导航超声造影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华浅近

(台州市立医院 ;浙江台州 318000)

【摘要】目的 研究实时导航超声造影技术在小肝癌诊断当中的价值。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8月所收治的临床疑似诊断为小肝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在常规超声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未发现病灶进行增强磁共振扫描提示存在小肝癌。对患者经过超声诊断仪配合超声造影和磁共振导航技术进行检验,超声造影选择采用低机械指数下进行灰阶超声造影,每次造影均经肘静脉团注1.5~2.4ml造影剂。结果 本文所有的研究对象通过手术和活检证实为肝癌,存在有原发性肝癌92例,转移性肝癌8例。患者进行实时导航超声造影的时候,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图像融合,融合成功率为100%;患者的平均图像融合时间为(8.9±0.6)min;本文存在有55个病灶在门静脉期表现为等回声,通过超声造影联合磁共振进行实时导航成像检验,检验出98个病灶,2个病灶不能显示通过人工胸水后再次进行导航顺利检出;实时导航超声造影对于小肝癌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达到100%。结论 在临床上通过实时导航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小肝癌的检出率,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实时导航超声造影;小肝癌诊断;应用价值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290-01

肝癌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肝癌局部治疗微创治疗也越来越广泛,所以在临床上肝癌进行微创治疗,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案。为有效促进肝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对于患者的诊断效率就尤为重要。因为现如今的医学影像技术在不断发展,使得为患者进行磁共振检验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磁共振能够有效的发现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但是在诊断过程当中其在常规超声当中的检验不典型,患者的病灶会存在等回声或边界不清等情况,因此在临床上存在着一定的隐匿性病灶[1]。很多患者在进行增强磁共振检验时可以发现病灶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当中都很难显示,这会是超声引导下局部消融等微创技术不能顺利的实现。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研究实时导航超声造影对小肝癌进行诊断的价值,同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8月所收治的临床疑似诊断为小肝癌的患者,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所有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患者,其中门诊病例52例,住院病例48例,10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为(52.8±12.4)岁。本文当中所有患者病灶为单发病灶,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相关检验。

1.2方法

诊断过程当中对患者选择采用超声仪器进行诊断,为研究对象配备超声造影和影像融合导航技术。检验的过程当中采用低机械指数之下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方法,在检验的时候为患者选择MI为0.05~0.15,探头频率设置为1.5~5.0MHz. 选择试剂相配套的造影剂,在59mg干粉当中加入0.9%的氯化钠溶液5ml进行充分的震荡,并且混合均匀,使其制作成为混悬液。微泡直径为2.5μm,采用90%的微泡直径,使其<6μm,保证稳定性。在进行造影的时候,经过肘正中静脉弹丸式进行造影剂的注射,计量为1.5~2.4ml,之后快速推注0.9%的氯化钠溶液5ml。造影的时候需持续观察大约5~10min,做好相关的数字记录,记录造影全过程。

经过超声造影发现可疑病灶或没有发现病灶的进行对照,增强磁共振检验,经过磁共振确认病灶图像,再进行超声图像实时融合引导成像。在超声仪器之上连接磁感应器,使其靠近患者,以便于确定图像的感应信号的正常范围,确定磁感应器最佳的位置和距离。对于磁共振的资料进行调用,对于相关数据传输到超声仪器中,将磁共振数据打开以后,在屏幕上采用双幅的方式同时显示超声和磁共振图像[2]。选择超声探头确定初始的平面,并且在超声和磁共振图像之上确定适合的参照物位置,研究图像匹配的最佳条件和最佳方法。匹配成功之后,观察超声图像和磁共振图像匹配的一致性,以便于缩小匹配差距。采用超声和磁共振断面图像,以便于能够达到满意的一致性。注射超声造影剂1.5~2.4ml,对超声图像和磁共振图像相对应病灶例行检验,对于各个时期的病灶增强和消退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病灶的定位和鉴别。在整个过程当中需全程录像,通过2个高年资具有丰富经验的一是进行资料的回顾和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于本文所有研究对象的小肝癌诊断情况进行统计检验。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检验采用P值进行,采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文所有的研究对象通过手术和活检证实为肝癌,存在有原发性肝癌92例,转移性肝癌8例。患者进行实时导航超声造影的时候,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图像融合,融合成功率为100%;患者的平均图像融合时间为(8.9±0.6)min;本文100例患者病灶100个,常规超声造影发现病灶28个,占28%,实时导航超声造影检出病灶95个,占95%,两种检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实时导航超声造影的时候,92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8个病灶表现同步增强;除此以外,本文存在有55个病灶在门静脉期表现为等回声,通过超声造影联合磁共振进行实时导航成像检验,检验出98个病灶,2个病灶不能显示通过人工胸水后再次进行导航顺利检出;实时导航超声造影对于小肝癌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达到100%。

3.结论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通过实时导航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小肝癌的检出率,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平,季正标,董怡,毛枫,张小龙,李翠仙.实时导航超声造影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6,13(01):56-60.

[2]丁红,王文平,魏瑞雪,毛枫,黄备建,徐晨.超声造影评估初发性与复发性小肝癌的血流动力学比较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02):546-549.

论文作者:华浅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  ;  ;  ;  ;  ;  ;  ;  

实时导航超声造影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华浅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