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科普工作;科普事业;措施
文章从科普工作信息资源的理论定义出发,通过对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及当前发展制约的分析,提出科普工作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趋势,以期有效击破科普工作中的部分发展制约因素,助力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一、统筹协同——连接器理念
科普信息化建设是开放度很大、协调性很强的庞大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宽、影响的因素多、参与的主题多、要求高。如“科普中国+内容+云+网+端+线下活动”的科普信息化体系中,多数工作科协组织都没有能力自己去完成,也不应该自己去完成。因此,必须做好社会发动、地域安排、统筹协调,即发挥科普信息化建设的“连接器”作用。
在协同社会方面,科普信息化建设必须采取“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分享”的社会动员建设模式。科普众创,即汇众智,开展科普创作。聚集全社会各类优秀科普作品,使每位具有科普创作、创意能力的人都可参与;科普众包,即汇众力,参与科普。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由特定科普专业机构(个人)完成的任务向自愿参与的所有机构和个人分工,最大限度利用大众力量,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满足科普产品及服务需求,促进科普方式变革;科普众扶,即汇众能,助科普创意创作创业。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方式,共助科普小微和创者成长;科普众筹,即汇众资,促科普发展。
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募集科普资金、科普资源,更灵活高效地满足科普产品开发需求,拓展科普资金、资源的新渠道;科普分享,即聚所有,共分享。科普信息分享不仅在线上,还要向线下活动延伸,线上线下的科普资源融合,使其落地应用,普惠公众。在政策引导方面,要采取“两级建设、四级应用”的建设模式。实行国家和省级建设为主,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及县级以下共同应用的“两级建设、四级应用”模式,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开放包容,最大化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科普信息化建设。在协同社会和内部安排的基础上,做好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全面统筹协调。要坚持系统考虑,迭代建设,做好与各地各部门、需求与供给、内容与形式、内容与渠道、作品与传播、事业与产业等连接。科普信息化建设“连接器”就如同一个庞大的接线板一样,要贯通科普信息化的全要素,形成有机整体,确保科普信息化建设效能的最大发挥。
二、开放分享——朋友圈理念
科普信息化建设需要有条件,如人力、顶层设计、内容生产能力,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投入条件等,不必强求。科普信息化建设,就如同玩微信朋友圈,自有群主,有人拉你就一定要进去,如果没能力在圈内做精彩发言或不想发言,那就潜水、分享好了,但不要灌水。因为朋友圈需要有人分享,高兴时点个“赞”,这也是贡献。由此,在科普信息化中,须牢固树立做第一、焦点化、迭代化等建设思维。
1)科普的第一思维。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传播的生存法则是赢家通吃。如果你只是同质化科普的第二或第三,你只不过是历史车轮下的那块小石头;而等到你升级成大石头(科普第一)的时候,车轮自然会绕开你。在科普信息化建设中,须定位科技传播的焦点需求,找到成为科普第一的路径。
2)迭代化思维。传统的科普机构喜欢制定五年目标,然后刻舟求剑地执行,往往对世界的小变化视而不见。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普传播得到优势的时间和失去优势的时间同样的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践证明,科普信息化规划很难做出来,实际上只要有一个科普发展方向就够了,因为即使花费巨大成本做出来的科普信息化规划到后来基本上都是滞后的。要把精力花在最短时间内推出科普信息产品,以快来解决问题;要允许科普信息产品有缺陷,不能求全;谁先推出科普产品,谁就有更大机会成功。针对科普信息化的快速迭代,要采取边开枪、边瞄准的有效办法。
三、需求导向——获得感理念
科普目的是满足公众科普需求,这就如同“捕鱼”、“钓鱼”一样。当面对无所适从的科普需求汪洋大海时,唯一办法是布下一张大大的渔网,总能捕获到一些科普需求,这就是传统科普的做法。在信息社会,科普受众高度细分,就如同鱼儿一样,已经不在汪洋大海了,而是进入一条小溪,而且鱼儿很小,渔网根本就施展不开,唯一办法就是用钓鱼杆,这就是现代科普的做法。钓鱼就要有鱼饵,鱼饵就应当符合鱼儿、而不是钓鱼者的胃口,科普信息化必须实现由捕鱼思维向钓鱼思维的转变,真正让公众有科普的获得感。
1)科普的产品化思维。在科普信息化建设中,要发现科普需求,聚焦科普需求,精细产品分类,优先需求排序,精确产品定位,精准满足需求。信息化条件下,科普创新要与消费者心智认知相匹配;在互联网时代,科普需求是基础,而公众认知与心智是成功的关键,科普作品要与公众的认知相匹配。科普一定要做好产品、传播和客户体验,科普作品要“有知”、“有趣”、“有料”、“有用”,注意移动互联网时代免费服务下的增值服务。
2)科普的原著民思维。“90后”是网络原著民,一识字即会上网,他(她)们以网络为“长缨”,缚理想的“苍龙”,这种前所未有的环境,造就前所未有的一代人——网络原著民的“90后”,他们有其特殊的人格品质。首先知识分子,他们的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对事物形成认识、形成判断的时候,打破之前代际的单一思维,开始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解决和理解这个社会,使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立体、包容和开放;其二是解构权威者。与“60后”遵从权威、“70后”怀疑权威、“80后”挑战权威不同,“90后”正在解构权威,没有人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别人只能给予建议而不能帮他们决定,他们需要的是顾问而不是指导者,他们遵循规则办事;其三是技术生存者。“90后”善于利用网络工具解决问题,吃饭靠搜索、看电影靠搜索、甚至生病也去搜索,他们促成互联网思维,使所有产品都可能互联网化,所有产品都将被重新设计。懂得“90后”,才能懂得当今的“互联网+”科普如何展开。
3)科普的碎片化思维。移动互联网加剧人们获取科普信息的碎片化,即获取和上传信息地点的碎片化、获取和上传科普信息时间的碎片化、获取和上传科普信息内容的碎片化。碎片时间是科普传播的“金”,科普要用好公众的碎片时间,让公众在碎片时间主动选择科普、在一分钟内爱上科普,须在一小段时间里与公众建立起令人心动的科普对话,须在碎片时间窗口提供令公众尖叫的科普信息和服务,须通过全渠道覆盖公众更多的碎片时间。
结语:
提升共建共享科普理论的工程实践,是科普事业的一片崭新天地,是科教兴国战略基础工程,更是加快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最佳途径,中国科普跨进世界科普的传动链。有志气、有抱负的科普工作者,热心科普事业的企业家、有志之士,应携手与时俱进,共同为中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解读》,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7年版。
〔4〕雷绮虹:《论科普的社会化》,载《科普研究》2011年第6期(上)。
论文作者:麻奋荣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互联网论文; 需求论文; 碎片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 公众论文; 思维论文; 时间论文; 《科技中国》2018年5期论文;